http://buzzorange.com/2015/03/13/all-buildings-were-become-department-store/
1.台北转运站
商业、住宅设施占总楼板面积 9 成,转运站仅占所有面积 9.4%
2.市府转运站
真正用在交通转运用途之上的仅占 5.7%,比起初提案的 8% 还要更少
最后受限于转运站量体不足、周遭交通状况不佳,导致整体营运效能不彰,北市府也决定
,未来长途路线将全数移往南港转运站。至于市府转运站当初到底盖来干嘛,我想只有敲
定 BOT 案的马英九前市长最清楚了。
3.地下停车场
导致地上莫名其妙生出来的 12 层楼高卖场
4.台北文创大楼
台北市政府佛心到仅收 0.5% 的营运权利金
号称全台第一间文创旅店的“诚品行旅”也在最近开幕了,一晚定价台币 12,000 元
5.台北大巨蛋
在一颗庞大的巨蛋体育场四周就塞满了饭店、办公大楼、影城、百货商场,不仅必须砍树
挖地下连通道疏导人潮,连地震来袭时的全区模拟安全疏散计画都没做
结论:BOT 把所有公共设施都变成百货商场,Magic!
BOT 原先是一番美意,可以引进民间投资、增加公共建设效率,但在政府的杠杆过度偏袒
利益集团的情况下,不仅提供过度低廉的土地租金与权利金,在财团介入之下,盖出来的
东西全变成被“百货商场、旅馆”等商业空间压缩的四不像建筑,甚至本末倒置、威胁到
建筑物本身的人员疏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