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或拥核 文科理科差很大?
风传媒
http://i.imgur.com/E2EaU5o.jpg?1
妈妈监督核电联盟成员冷彬表示,反核议题中对科学专业的论战,彰显的是“台湾在教育
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理工切割上的明确”。(杨子磊摄)
福岛核灾已过4年,尽管核四已确定封存,但核电争议仍未见停息,每当讨论到核电相关
议题,反核、拥核2派团体依旧争论不休,就理念、科学及数据激辩,极难取得共识,更
常互相攻讦对方背景,如“文科生不懂科学”、“理工人欠缺同理心”等等。面对这样的
状况,反核及拥核阵营皆同意“学识背景不同”是难以沟通的主因。
从2014年一连串的全国能源会议及分区会议中,时常能观察到能源议题中对“科学专业”
要求的高门槛。主妇联盟祕书长赖晓芬便说,自己在这个会议中屡次遭专家斥责“你不懂
专业”,让她事后回想仍忍不住颤抖。而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网络论战中,近年来每当网
路上出现反核文章,总有许多网友于留言中张贴大量科学数据,驳斥反核者无知、理盲而
滥情,而反核者也不时以情绪性字眼回击拥核者,甚至互相攻击对方背景,双方难有交集
。
反核者批“许多核工专业人士欠缺同理心”
面对此现象,妈妈监督核电联盟成员冷彬表示,反核议题中对科学专业的论战,彰显的是
“台湾在教育及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理工切割上的明确”。她表示,可以理解拥核者略
为偏激的留言用字,因为对方也希望能解决台湾在经济及用电上的需求,当这样的用心遭
到反核人士否定时便转化为反动攻击;而她也说,透过观察核能流言终结者及核工专家的
言论,所学越窄、越专的理工人,越喜欢强调科学辩证,却也忽略了许多对周遭人事物的
同理。
“为什么反核能量可以持续累积?是因为大家在乎的,不只是专业及科学的东西有没有办
法被辩证。”冷彬进一步说明,许多废核民意其实是建立在对核灾当地居民及环境的同理
上,并开始对于大多数人要用电而牺牲了少部分人权益产生同理,冷彬认为,台湾的教育
应让每个人在专业养成过程中,能长出对人、对环境、对土地的关照。
冷彬并指出,妈盟因“妈妈”身分招致外界对专业的攻击在所难免,但成立3年来,妈盟
成员知道自己花了多少心力在阅读核能相关资料,就是期许自己能成为2派意见的沟通平
台。
拥核者评“许多反核者不具量化思考能力”
而被视为“反反核大本营”的“核能流言终结者”网站创办人黄士修,也同意人文理工的
分割阻碍双方沟通。一谈起废核大游行,黄士修抛出的是一连串国际评估报告及数据,一
一反驳反核者提出的诉求及主张;而面对“核废无解”的主张,黄士修更是强调,即使核
废料会有辐射问题,但经过全程严密监控的工程技术处理,并不至于影响环境圈,也强调
经过台电工程师全面整理检查过后的核四,早已非外界所言的“危险拼装车”,言谈中在
在显示对科学及工程的乐观与信赖。
“我没有歧视人文科系,但他们的确比较欠缺量化概念。”黄士修认为,辐射会不会伤害
人、核灾发生风险等等都应考虑量化问题,好比微量的辐射对人体影响并不大,但反核者
往往一听到有辐射就很紧张,也无法信任核工专家丢出的数据及逻辑,这些都造成沟通上
的困难,而黄士修认为“这不是他们的错”,仅是对方没受过相关训练的缘故。
谈到“核能流言终结者”成员疑似四处攻击反核人士,黄士修则说,大部分并非出于成员
之手,较多是长期参与“核能流言终结者聊天室”的网友,可能看过相关数据便自发性地
反驳网上反核者提出的不实观点,其中许多人也不是拥核者,就像核能流言终结者的成立
宗旨一般,反对的只是与科学事实不符的谣言。
尽管文理背景可能影响一个人对核电议题的态度及论述方式,但也不能简化为“文科反核
、理工挺核”的二元逻辑,好比理工背景出身的绿盟副秘书长洪申翰便时常以科学角度切
入反核议题,并反思科学对反核运动的影响。洪申翰认为科学专业不该成为一种霸权,纯
粹科学框架也很难完整处理公共政策争议;地球公民基金会台北办公室主任周东汉则说,
反核团体并非拿不出数据,只是不希望论战流于琐碎细节讨论影响广度,因而仅就少数几
个大点与反反核者论战。
http://i.imgur.com/k05spHJ.jpg?1
洪申翰认为科学专业不该成为一种霸权,纯粹科学框架也很难完整处理公共政策争议。(
杨子磊摄)
http://www.storm.mg/article/4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