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鸿:就业难—少生孩子多出口? BBC史蒂文·萨克尔 发自菲律宾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oc/2015/03/150310_fooc_maid_in_manila
http://i.imgur.com/EXGdCiK.jpg
出国做工的女佣曾被看作菲律宾的国家英雄,并且已经成为家政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近年来,菲律宾经济在腾飞,但面对人口爆炸,国内的就业机会还是僧多粥少。怎么办?
马尼拉。走进国营的女佣培训学校,看到上午安排的各项课程已经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
客厅里,一群身着制服的清洁工手拿鸡毛掸子,正在打扫各个角落;厨房中,凖厨师正在
全神贯注地凖备色拉。
学院给人一种肥皂剧布景的感觉,每个房间都仿照豪宅实况精心布置。楼梯下是一间教室
,摆放著老式桌椅。他们告诉我说,未来的女佣们在这里上课,学习卫生常识、尊重雇主
、家政管理等课程。
菲律宾政府每年都要培训成千上万的女佣、司机、机械师、园丁,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到
国外去找工作。
http://i.imgur.com/bO35dQN.jpg http://i.imgur.com/TwwOWuS.jpg
对于菲律宾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双赢举措。目前大约有一千万菲律宾人在国外做工,这些
“经济流亡人”赚取外汇寄回家,成了菲律宾经济的一个生命线。大规模的劳动力大逃亡
也成了一个安全阀,菲律宾人口每年增加两百多万,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国内就业机会。
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女生说,“我们很自豪。我们是国家英雄!”
“国家英雄”这个字眼最初是政府在一项宣传活动当中提出的。很明显,围在我身边的二
十多位女郎—无一例外统统身着整洁制服且彬彬有礼—都迫切希望自己真能成为女英雄。
我问她们,“离开家人,肯定也不容易吧。”
伊芙琳回答说,“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伊芙琳身材娇小,不过也就1米5刚出头。她说
,“我有一个小孩,但是养不起。我要是去科威特,就能挣钱寄回家,我妈妈可以帮我带
孩子。”
其他不少人点点头、表示认同。看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面临和孩子分开至少三年、也许
更长的前景。她们的未来,是在陌生的文化中长期做佣人。
屋内的气氛好像一下子阴沉了许多,面前的女孩子将近一半眼里浮现出泪光。
http://i.imgur.com/mrGX9tP.jpg
除了海外劳工往回寄钱之外,让菲律宾经济可以维持下去的还有另外一个新现象,也就是
“业务流程外包”BPO,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作“呼叫中心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西
方公司将部分低成本运作、后勤业务转移到菲律宾。
“跨洋呼叫中心”(Transcom)的经理蒂恩·塔布斯自豪地说,“我们已经超过了印度!
”
她带我去参观,一排排菲律宾电话员正在替一家英国运货公司接电话。当时是马尼拉午夜
、伦敦下午四点,电话响个不停,这样的忙碌将持续到黎明。
蒂恩说,“英国公司非常喜欢用菲律宾人,因为我们的英语没有口音。大学里最优秀的毕
业生来我们这里找工作。我们只用聪明的好孩子。接受完我们公司的培训,他们甚至会懂
得英国式的讽刺与幽默!”
菲律宾人口三分之一在15岁以下。菲律宾可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找到了一个独特的立足点
,但是,现在这样的经济增长率虽然很令人瞩目,仍然不足以支撑人口激增的前景:预测
显示,未来30年内菲律宾人口还将翻一番,从一亿增加到两亿。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简·朱迪拉的手中掌握著决定菲律宾经济前途的关键因素?
简并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政治家,她是一名生殖健康工作者,在马尼拉一些最破烂的贫民
窟中帮助穷人。
http://i.imgur.com/rnyJti2.jpg
去年,菲律宾政府批准一项新法律,简才有可能开始向穷人免费提供安全套、避孕药,甚
至为自愿的妇女作绝育。菲律宾90%人口信奉天主教,影响强大的天主教会竭尽全力反对
这项举措,不过最后,教会还是输了。
简介绍我认识希拉琳·冈萨雷斯。她脸色苍白,三十多岁,已经有10个孩子,现在又怀孕
了。我问希拉琳,你(又怀孕了)高兴吗?她回答说,“生下这个孩子、做了绝育,我就
高兴了。”
她说,“我的老大已经辍学了,我们快要送不起其它孩子上学了。我告诉自己的孩子们,
以后就生两个,然后就一定要避孕。”
如果冈萨雷斯的下一代人听从她的劝告,那么,菲律宾的前途可能还是光明的。如果不听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还会身陷贫穷,出国当劳工,还会是他们别无选择的逃避手段。
(编译:苏平/责编: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