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权大过政权“国中之国”云南沙甸 清真寺声望胜政府
http://news.mingpao.com/pns1501181421516565399
■神州最前线-伊斯兰化在中国【系列之一】
沙甸大清真寺是滇南地区穆斯林的教门圣地。去年昆明火车站恐袭事件发生后,清真寺
广场的旗杆上特意悬挂了国旗。(明报记者摄)
【明报专讯】这里,40年前曾有一场涉及回教的血腥武装冲突,一度被解放军的大炮夷
平。这里,曾是新疆维族穆斯林偷渡东南亚国家的通道,边境被封后,又成为去年3月1
日造成逾150死伤的昆明火车站恐怖斩人案凶手的出发地。这里,是云南沙甸。今天,这
个有内地最大清真寺之一的回教圣地,又被指是政教合一的“国中之国”,清真寺权力
大过政府,女人戴面纱,如今仍全区禁酒……当巴黎“查理恐袭案”震撼全球、法国37
0万人因此上街反恐游行,伊斯兰成为欧洲话题之际,本报记者日前深入沙甸采访,为读
者揭开这个人口不足2万,却因伊斯兰信仰和文化而历经炮火的小镇“面纱”。
“在这里,没有多少人知道区委书记、区长是谁,可是清真寺的阿訇(粤音:轰)、管
寺,人们都知道。”在云南红河州个旧市沙甸区,每天都回荡著清真寺阿拉伯语的唱经
声,当地居民对记者称,回民的生老病死都与清真寺有关,加上政府声望不高兼不作为
,在伊斯兰主导的沙甸,清真寺扮演着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
沙甸地处红河自治州个旧、开远、蒙自、建水4县市交汇处,昆河公路要道旁。这个人口
不足2万的弹丸之地,一直是云南穆斯林的“教门圣地”。1975年当地曾发生造成逾千军
民死亡的武装冲突,可是过去40年来,相对平静,鲜为外界关注。直至去年3月1日,数
名从这里出发的新疆维族凶徒,到昆明火车站发动追斩平民的恐怖袭击,造成逾百死伤
,震惊海内外,沙甸再成舆论焦点。
可容纳1万人同时做礼拜的沙甸大清真寺,每天都吸引大批穆斯林前往做礼拜。图为中午
做完“晌礼”后离开的穆斯林。(明报记者摄)
人口不足2万 10座清真寺
在进入沙甸的路段,现仍设有武警检查站,经过的人车须接受检查。小小沙甸有10座清
真寺,其中以大清真寺最著名,该寺能同时容纳万人礼拜。据大清真寺工作人员透露,
建造该寺的1.3亿元人民币,98%由沙甸居民捐款,是“沙甸事件”1978年获平反后,当
地重建的。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回民学者马雪峰对本报说:“经过文化大革命,1980年
代,地方政权很松散,几乎没有人来整合道德秩序。”他称,中国乡绅的自治传统,自
“文革”中断后,地方政府亦无作为。在此背景下,沙甸的清真寺以社区自治的名义发
挥了作用。
“宗教力量解文革后乱局”
马雪峰指出,1980年代,“沙甸的社会治安很混乱,吸毒的人很多,陌生人出现在这个
地方都会被抢”。有鉴于此,清真寺自发组成治安联防队,透过宗教力量,很快解决了
治安和吸毒问题,“他们(指清真寺)没有执法权,可是在非常情况下,没有人管事,
他们就站出来了”。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核心,是穆斯林的公共机构。马说:“沙甸
这个地方很特别,清真寺和政府之间的沟通非常多。清真寺大大小小的事,都会跟政府
商量。”
一名穆斯林在清真寺大殿外做礼拜。(明报记者摄)
沙甸被外人称为“国中之国,政教合一”,甚至宗教势力比政府势力更大,以当地的禁
酒运动最具代表性。清真寺自2008年起,以伊斯兰教法为依据,由清真寺主导,并在政
府部门协助下,在沙甸掀起全面禁酒运动。对此,当地回民及受访的回族学者均认为,
禁酒属地方自治权利范围。不过,外界对此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全区禁酒 遭质疑教权侵公民权
“这就是(阿富汗)塔利班式的做法”。内地新疆问题专家蒋兆勇对本报称,中国是一
个世俗国家,沙甸清真寺的做法不符合社会传统。“这是以宗教势力,去挑战世俗社会
的法律和公共秩序”。他说:“全世界有哪一座清真寺有(禁酒)这样的权力?”对于
区政府、公安派出所协助禁酒,更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这种行为要引起警惕”,“穆
斯林首先是公民,(清真寺)不能用教权来侵犯公民个人权利”。
穆斯林做礼拜时男女会分开在不同的大厅,图为在沙甸大清真寺做礼拜的女穆斯林。(
明报记者摄)
除了禁酒,沙甸清真寺的经堂教育,也引起当局警惕。由清真寺创办的幼稚园,《可兰
经》是必修内容,学生甚至被要求背诵伊斯兰教的作证辞。有专家认为,此举违背了《
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清真寺代征地 村民拱手相让
不过,当地居民却另有看法。一名马姓居民说:“政府不管民间管,清真寺来兜底,有
他的威信。”他举例说,如在沙甸建公路需征地,政府出面,村民一般不理会,“本来
就对政府没有好感,将官员骂走。最后由清真寺出面,找到家里的老人,甚至不需要补
钱村民都肯让出部分土地……其实政府也知道怎么回事,民间、宗教的声望比政府大”
。
在回族占总人口92%的沙甸,伊斯兰教法,确实比政府法律管用。沙甸区政府大楼,曾被
建成绿色外墙带宝顶的伊斯兰风格。当地官员辩称这属于民族风格,可是在回族人口更
多的宁夏、甘肃等省区,也无类似的政府建筑。
昆明恐袭后 重挂五星旗
【明报专讯】在沙甸穆斯林大街的尽头,是大清真寺门前的和谐广场。清真寺前的旗杆
上,飘扬著五星红旗。“以前没有特别挂,现在觉得应该挂”。云南大学回族学者马雪
峰对本报称,在“3?1”昆明火车站恐袭事件前,清真寺的旗杆上并无人在意是否应悬挂
国旗。事件发生后,清真寺开始悬挂国旗。
回民结婚 阿訇祝福方合法
昆明恐袭事件后,全国的目光一度聚焦这个人口不足2万的小镇。早在1975年,血腥“沙
甸事件”起因之一,就是据说有沙甸回民要成立“伊斯兰共和国”。当地一名马姓居民
称,“那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就是一个村子,那么点人,怎么可能独立呢?”可是他也
承认,“清真寺的影响力确实比较大。我们的生老病死,都与清真寺有关”。最简单的
例子,是回民结婚就算新人领回结婚证,可是若未得到清真寺阿訇祝福,在当地仍不算
合法婚姻。
自2007年以来,沙甸大清真寺的影响力愈来愈大。而从2008年延续至今的“禁酒”,令
世俗社会对清真寺的行为产生警惕。
“沙甸已经成了国中之国了?”类似的质疑在网上从未停止。对于外界质疑,清真寺不
为所动,“不但不许卖酒,酒吧也不允许存在,电子游戏室也关闭,定期去检查。网吧
不许开,烟、酒不让卖”。马姓居民说,在清真寺强力干预下,沙甸变得很“干净”。
回教风政府大楼挨轰后改造
除了清真寺的“禁酒事件”,沙甸区公所的政府大楼,由于建成清真寺风格饱受质疑。
“3.1”事件后,沙甸开始回应外界批评。街上“酒是万恶之源”等禁酒标语迅速被刷
掉,政府大楼上的宝顶拆除,原先绿色的外墙也髹成了灰白色。
沙甸区政府大楼曾被批设计成类似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上图)。去年昆明恐袭后,大楼
的宝顶被拆除,绿色的外墙也被重新粉刷成灰白色(下图)。(网上图片、明报记者摄
)
10族共存 汉人属少数
【明报专讯】据官方资料,沙甸面积27.5平方公里,辖下4个乡,11个村庄。总户数563
4户,常住人口15,660人,加上非户籍人口,总数约1.9万。居住着回、彝、苗、壮、汉
等l0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92%,彝族占6.5%。汉族在当地反而是“少数民族”。
据回族学者、云南大学副教授马雪峰表示,沙甸回族的先民,主要是在元朝时期西域回
回人随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进入云南,以及明朝初年江南回族随回族将领沐英入
滇并陆续定居于此。另据沙甸回民称,有一小部分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其他地
区起义的回民为求自保而迁居此地。回族居住在沙甸的历史,迄今有700多年历史。
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加之人多地少,原先为屯边的回民,多数以经商营生。马雪峰介绍
说,最早时沙甸回民有人成立运货的马帮;而后,有人开始经营小手工业;“改革开放
”后,沙甸人则涉足矿产冶炼行业。
“发展起来应谢胡耀邦”
“我们这里能发展起来,最应感谢胡耀邦”。沙甸一名马姓居民对本报称,1980年代中
期,得益于中央政策,沙甸人有一多半人涉足开矿。当地除盛产锡矿外,还有铅、锌、
铜等多种有色金属;早在1993年,沙甸已成为滇南第一个亿元乡镇。
如今,沙甸的冶铅业产值占云南全省70%以上,这里已是红河州首屈一指的富裕乡镇,2
012年的人均GDP达到20万元人民币。
时间冲淡仇恨
历劫回民:恐袭者误解可兰经
【明报专讯】有“回民圣地”之称的云南沙甸,文革后期因被指有极端宗教分子寻求民
族独立,并于1975年与解放军对抗,最终被镇压,沙甸及附近多个回民村寨的清真寺和
房屋几乎被炮火夷平,导致逾千人死亡。当年幸存下来的一名回民回忆称,那场历时7天
8夜的战争,枪炮声隆,死伤枕藉,废墟里有4名家人的尸体,自己则是踩着不知名的尸
体跑出来的。不过40年后,许多亲历者已不愿旧事重提,对于目前世界上打着圣战旗号
的恐怖袭击活动,他们认为是对《可兰经》的错误理解。
在新寨清真寺内,有一座沙甸事件纪念碑,刻着350多位回族烈士的名字。(明报记者摄
)
一家八口死一半 “踩着尸逃出”
已经退休的52岁沙甸居民白忠葵,每周都会和妻子一起,前往后山的沙甸事件舍希德(
即烈士)纪念碑下闲坐。白忠葵说:“不会有想法,只是看看,休息和散步。”他一家
八口人,有4人在40年前发生的那场军民战争中被杀。包括了“叔叔,娘娘(姑姑)和爷
爷、奶奶”。对于那场战火的起因,白忠葵不愿多说,仅称“当时的政府反对封建迷信
,不让回民做礼拜,后来还把清真寺也关闭了”。
白忠葵说:“以前我们叫沙甸大队,当时有8000多人,死了800多,还有外地来的回民1
00多,在沙甸一共死了900多人。”他续说,那场仗打了7天8夜,“当时我才12岁,那天
晚上1点钟,大家都睡觉了。突然就有解放军的侦察兵进了村,后来大部队也强行进来了
。枪响的时候,清真寺的人敲响了楼顶的大钟,大家就醒了,开始抵抗”。
这名五十出头的回民忆述家园被炮火炸塌的情况时,表情并无明显变化。他说:“我躲
在家里,当晚房子就被大炮炸塌了,不过我躲在墙后面没有事。在第二天,跑出去,看
到废墟里有家人的尸体,就是挖不出来。其他的亲人也找不到”。他说,“当时是踩着
尸体跑出来的,知道是尸体,但看不清是谁了”。
“解放军像日本鬼子烧杀”
白忠葵的妻子也是本地的回民,沙甸事件时才9岁,“当年18岁的大姊也死了,太惨了,
她是从外地回来的时候被炸死的”。她说,村里曾有大约150名村民,打算出村向解放军
投降,可是刚走出村子,就被解放军开枪打死了许多人。另据当地民众表示,当地解放
军叫着“老乡老乡,出来吧”,就跟日本鬼子一样,“他们到我们这儿来,就是烧、杀
,老百姓很怕”。
白忠葵夫妻每周都会到访沙甸后山的纪念碑,他讲述当年家人被杀后称不会仇恨,“当
时大家都被蒙蔽了”。(明报记者摄)
“大家都被蒙蔽了 不应该恨”
不过,对于当年发生的惨案,白忠葵说“不恨,不应该恨”。他说当时大家都被蒙蔽了
,现在知道了真相,也知道了要珍惜,要好好地生活。他说:“你看像新疆人,大家都
是中华民族,为什么还要搞独立,还有一些人更坏,搞恐怖袭击。虽然大家都是信仰伊
斯兰,同样是一本《可兰经》,但是他们理解错了经文的意思”。
沙甸事件同时也波及了周边多个回族村寨,开远县新寨,砚山县车白泥、田心,文山县
茂克等地亦有700多名回民身亡。其中新寨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了350人,接近当地人口
一半。在新寨的清真寺大院内,同样矗立了一座“舍希德”纪念碑,碑座上铭刻了所有
当时遇难的回民名字。
新寨回族村民马亚松夫妇表示,当年村子被解放军炮火夷为平地,现在住的都是后来解
放军重建的房子。(明报记者摄)
据新寨村民马亚松说,他的叔叔就是被解放军打死的。今年30多岁的马亚松当年还没出
生,他说,村里的长者都不愿提当年的事情。“后来补偿了一些钱,但因是伤心事,家
里人也一直不愿意再提起”。同村的三年级小学生马子纱则说,自己的祖父也在战争的
时候死了,至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大人也都不愿说,不过大家在开斋节的时候会到纪
念碑前拜祭。
开远市的新寨村小学生马子纱(图)的爷爷,在1975年的“沙甸事件”中死于炮火之下
。(明报记者摄)
1978年平反 “只认错没道歉”
在沙甸事件过去多年后,中央在1978年为沙甸事件平反,同时向死难者作出赔偿,并为
失去家园的回民新建房屋。白忠葵说:“当时我们老百姓每人补偿300元,解放军当时也
死了不少人,每人就获得400元。解放军也帮我们重建了房子。”虽然平反了,但是他们
没有道歉,只是认了错,“认错之后,军民关系很好”。
学者为“沙甸建国论”平反
【明报专讯】“文革”后期云南回民受到压迫,清真寺被封,进京上访亦不得要领,沙
甸民情鼎沸,据报有人打出“伊斯兰共和国”的“独立”旗号。当年云南省委指沙甸回
民正积极作“武斗”准备,企图建立沙甸王国,作“政治解决已无可能”的结论。不过
,今日有回族学者称,沙甸事件前说要成立“伊斯兰共和国”是没有根据的,“回族跟
藏族,维族不同,是争教不争权”。
据报见“伊斯兰共和国旗” 掀打压
1974年,云南回民的大开斋节被禁,同时邻县蒙自的“民兵指挥部”私设公堂,逮捕沙
甸回民,引发流血冲突。1975年回民代表、回教领袖马伯华等10人到京上访,获中央领
导人接见,中央下令要彻底收缴枪械等武器,拆除工事,欢迎解放军及工作队进村。不
过,马伯华等人在北京签了保证书后,翌日即返回沙甸,开始加紧武装准备,进入沙甸
的政府工作队人员多人被杀。
云南省委书记周兴于1975年的7月29日调动军队,包围沙甸及附近多个回族区,可是夜袭
入村的解放军侦察兵竟全被俘虏。据当时参战军人所写的回忆录,原本计划3小时的军事
行动,最后打了7日8夜,战斗规模空前,解放军损失惨重。昆明军区最后调来野战炮,
瞬间将沙甸大清真寺和民房夷为平地,领袖马伯华亦死亡。
这场战斗中,866名沙甸回民死亡,600多人受伤,开远县新寨,砚山县车白泥、田心,
文山县茂克等地亦有700多人死亡,解放军则有200多人阵亡。
回族学者马雪峰为沙甸事件中的回民辩护,称沙甸“它就是一个村子,整个中国的回族
,完全没有这样(独立)的想法,它跟藏族,维族不同”。马雪峰称,当年红军长征去
陜北,路上许诺回族马家军以后可以独立,也被马家军首领马步芳拒绝。
多年后,中央对沙甸事件重新定性,指沙甸事件给沙甸人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称事件
是“十年文革”中对少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采取左的政策,并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
命集团利用所致。
新寨回民兴建了大批两层楼高的新屋(绿色),政府资助部分的建屋费用,图左下方的
灰色房屋为旧房。(明报记者摄)
政策倾斜补偿回民 汉族不满
【明报专讯】沙甸事件影响了沙甸近40年来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出于对沙甸人
的一种补偿,除了宽松的宗教政策外,当局在经济、民生等方面亦都向沙甸回民倾斜,
令沙甸经济发展近年远远抛离附近地区。可是这也引起周边汉族民众不满,质疑“都是
属于中国,但他们的政策就是比我们好”。
“沙甸人乱开矿 没死人就不管”
在中央为沙甸平反后,得益于中央的政策,沙甸人开始涉足开矿,让他们赚到第一桶金
,随后又经营冶炼、运输物流及餐饮业,许多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这些回民,胆子
太大了。国家又给他们不少优惠政策”。当地汉民称,沙甸人开矿,乱开滥采,只要不
出人命,政府一般不管。沙甸回民也承认,确有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连土地使用证
都免去了。“当地官员也都是真心希望发展,把国家给的政策都充分利用起来,当地的
计划生育没有严格执行,生多个孩子的都有”。有回民称,“政府是有意识的放宽,村
里死了那么多人,恢复一些人口,政府也不会把这些超生做为收入的方式。计生是违反
人性的”。
与沙甸一路之隔的鸡街镇,发展远不及沙甸。与沙甸整齐的街道相比,鸡街镇中心显得
十分简陋,镇上的商舖和餐馆,不少都是沙甸人经营的。
汉官不敢管回族事 “汉人吃亏”
在鸡街镇开餐馆的汉人何老板称,“沙甸事件”死了许多人,平反后政府就给予他们许
多优惠政策,“沙甸的回民建房,政府补助4万元,在鸡街就没有,如果汉族变回族,甚
至建房都不用钱”。他说,“他们(回族)的政策为什么那么好?都是属于中国,都是
共产党管,但是他们的政策就是比我们好,他们的小孩想(生)多少个就生多少个,我
们汉族只能生两个,多生了就要罚款,他们就不用。他们税收也是减免”。
何说,汉族人和回族人打架,不论在沙甸或是鸡街,当官的都是回族,偏袒回族,所以
汉族总是吃亏。镇长和书记,当地不成文的规定最少有一人是回族。汉族官员不敢管回
族的事,只能由回族官员来管。
明报记者 云南沙甸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