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eafood (河豚生鱼片)
2015-02-02 19:30:37※ 引述《Pujols3 (噗吼山!-不准叫我台中王)》之铭言:
: 这些片并没有一直去强调"本土"意识型态面
: 的要素,没有一直去"告诉"观众:"我们是
: 来自XX国XX市/XX学校的XXX"之类的东西....
: 根据心理学上的观察,一个人如果不断的
: 强调自己是哪里来的,家乡有XXOO,那只有
: 两种可能,一就是极度自信,二就是极度
: 自卑,因此需要追求来自于异乡异人的认同感
: 台湾影业究竟何时可以走出名为台湾精神/文化
: 的包袱? 拍出一些不需要强调民族文化精神
: 也能让外国人可以津津乐道的作品? 拍电影
: 难道一定要当成像写圣经还是写史记那样沉重吗?
文化当然很重要,但它不可以是整部作品中唯一
有被好好处理的元素。
观众要的是对主要角色的认同感,有三种主要的叙事主轴
可以跨文化跨地域争取认同感:
亲情、友情、爱情
这三种东西是所有人类共通的,而且它们可以放在各式各样
的时空脉络下来展现。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电影几乎都不
会脱离这项原则,影片的灵魂都是在这三项元素中,可以
择一作文章,也可以三项全来。
讲一对伊朗夫妻感情出问题的电影,有什么好看? 但是,
它讲爱情和亲情讲到骨子里了,不管哪个社会里的人都
可能陷入类似的困境,所以能够跨越文化藩篱产生共鸣。
魔鬼终结者有什么好看?如果把阿诺和小男孩的友情+亲情
拿掉,大概什么屁都不是。
不管商业片或者艺术片都一样,重要的是跨文化的人类
共通之处,那个东西决定了能不能在国际市场有好表现。
KANO 没有不好,他在友情的部分下了功夫(敌手之间的
互动也是一种友情),只是还可以再深刻一些。
老实说,一个菜鸟教练带一群新手争取冠军的类型,重要的
就是里面这些人如何表现友情和亲情,至于他们是打棒球或
拔河都无所谓,那只是次要的元素。
本土文化作品也没什么不行,但请把“本土文化要素”放在
辅助位置,把核心三要素的部分处理得高明一些,那么本土
文化要素就能加分。
至于那部烧掉很多亿的“超级本土文化要素”电影为何在国际
市场失利? 看看它里头的亲情友情爱情三要素处理得多拙劣就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