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目前生产知识的主要语/文还是英语/文,
那非英语/文系的国家就要把翻译这块领域做好,
以避免学界对知识的运用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
这点德国, 荷兰, 日本都很注重,
所以这些国家有办法在逆境中交出好成绩.
而台湾一个人名, 甚至一个概念, 会有很多个版本的翻译,
理组的情况我不清楚, 但文组真的很联合国... ...
Hume 休膜? 休谟? 休姆?
这样如果往后刚好也有姓大卫, 而名字与 Hume 发音类似但字母不同的人要怎么给字?
第一个出现的 Hume 就用走了三组字. 那第二个, 第三个呢?
Idealism 理性主义? 理想主义? 观念主义?
"理性" "理想" "观念" 这三组中文字原本的意思就差很多,
可见学界大老们对于 Idealism 这个客体的认知大体一致,
但在建构中文意思的主体时认知却大不相同.
不能, 知识引进 → 学界讨论 → 得到共识 → 统一使用, 这样吗?
以上举的例子虽然不影响一个人阅读时有什么大的障碍,
但是一个优秀的成果往往都是累积许许多多 "对小事的注重与坚持" 来的.
希望台湾文组的学界在这方面能统整一下. 多少有些帮助!
有没有大大知道翻译界的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