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ode123 (我不G8,只是中肯了点)》之铭言:
: 我再详细分析一次
: 九零年代"酒后的心声"奠定她的地位到现在
: 其它的台语天后在90年代后就渐渐凋零 剩她一人独大(黄乙玲算还维持不错)
: 很奇怪 台语歌让她唱起来就有气质起来了
: 当然我认为跟选用一些国语创作者所作的歌(譬如游鸿明)有关
: 也许让一些喜欢演歌味重的人不喜欢(所以詹雅雯有其市场)
: 但却拉了更多本来不听台语歌的人进来
: 一姊地位从此产生....
我也来详细分析献丑一下
江蕙不同时期开创了不同风格的台语歌
当中很重要的是她很重视她的专辑内容,好的歌手重要,好的作品更可贵
大家可以看看江蕙所合作的音乐人是如此多元(这边也可顺带讲到黄乙玲)
江蕙一开始刚红时所唱的"你著忍耐"、"惜别的海岸"
以及黄乙玲早期的"六月韭菜假有心"、"讲什么山盟海誓"等
都还是属于传统曲调的台语歌
而江蕙从酒后的心声大红以后,开始合作过不少国语音乐人
酒后的心声下一张请熊美玲、林秋离夫妇写"感情放一边"
并且和李子恒、陈小霞、伍思凯、姚谦、郑华娟等比较偏国语挂的人有合作
2000年大信时期找当时刚开始写台语歌的潘协庆、林东松("我爱过"超经典!)
亚律/喜欢音乐以来跟制作人陈子鸿长期合作,也用了非常多本来不常写台语的创作人
像是除了大家知道周董帮她写过三首歌之外,上一张专辑也收录了青峰的作品
作词长期和写出许多经典的武雄有合作(此外潘协庆的词也很棒)
还提携新人,自办“好词杯”比赛鼓励创作者,巫宇轩就以新人之姿勇夺金曲最佳作词
黄乙玲也从"爱情的酒拢袂退"开始转型
之后黄中原也帮她写过非常经典的"雨伞情"
在上华时期也找来游鸿明、刘天健
以及当时主要以国语创作为主的吴梵来合作,歌词则多由许常德操刀
8866时期还找了些当时国语创作新人小安、张悬等人写歌
我觉得她们因此开拓出有别于传统台语歌的新的市场
至少相较于演歌或那卡西式歌曲,年轻一辈比较愿意接受这种比较新的台语曲风
而她们的唱腔也随着歌的类型转变,变得不像传统台语歌手般比较苦情的印象
这就是两位天后能够跨世代红到现在很大的原因
而现在唱片市场萎缩,台语市场犹然
唱片公司能省就省,歌词都不找专业的作词者来写了
歌曲更是不可能找比较大咖的老师来写,甚至请国语创作者跨刀
又因为买气不佳,为了顾著老顾客而转趋保守不愿有新的尝试
现在听来听去都是同样一批人,不断制造出差不多的东西
这就是新世代天王天后无法窜出头或者获得年轻一辈青睐的原因
只能说这两位天后,或许是机遇,或许是自己的眼光与品味
她们搭上了90年代唱片市场还算蓬勃时,台语歌曲转型的契机
也因为转型而吸引了一些原本不听台语歌的年轻人的喜好
但现在唱片市场萎缩,台语市场犹然,唱片公司能省就省,歌词都不找专业的作词者来写
了,歌曲更是不可能找比较大咖的老师来写。又因为买气不佳,为了顾著老顾客而转趋保
守不愿有新的尝试,现在听来听去都是同样一批人,不断制造出差不多的东西。因此这就
是第三个问题点:现在哪一家唱片公司愿意放手给同样的资源去打造一位台语歌手及其专
辑,在我看来现在多数的台语唱片公司用的人比马英九还要小圈圈。
因此,无论是论媒体影响力、论唱片公司愿意投入的制作资源,以及现在渐渐成为娱乐圈
小众的台语音乐现况,要再出一个江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江蕙宣布退
出歌坛,许多人会如此震惊与惋惜的原因。而身为一位台语歌曲的爱好者,虽然不看好会
有下一个具有如同江蕙般影响力的歌手,但仍衷心期盼唱片公司以及歌手能以江蕙所竖立
的指标,来要求自己的作品吧。而现今市场上也有许多默默努力的创作人与尝试做出改变
的歌手,希望大家能给台语音乐多点关爱的眼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