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145166&menu_id=4
陈少廷与台湾民主运动
李筱峰
44年前(1970),中国国民党政权的外交处境正逢空前重创之际,国民党中央党部邀集企
业及青年知识份子座谈,商讨国是。会中,国民党秘书长张宝树说了一句:“台湾人没什
么人才。”一位28岁的台湾青年听了,按耐不住,当面回呛:“台湾人不是没人才,台湾
的人才在二二八事件时被你们杀光了!”张宝树一时讶然无语。
当年这位勇敢的台湾青年名叫陈少廷。今天即使是太阳花学运的知识青年,知道陈少廷的
人已经不多了,遑论社会大众。但回顾台湾民主运动史,陈少廷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地
位。
陈少廷,1932(日本昭和7)年出生于屏东四块厝的望族。他的父亲陈铨生是“台湾文化
协会”的学生会员,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学法律,是日治时代台湾留学生抗日运动中的活耀
分子。但是学成返台后不久即病逝。陈少廷当时才5岁。虽来不及与父亲相处,但他日后
关怀弱势、打抱不平的的正义感,与父亲的人格特质很像。
少年“匪谍”
1949年屏东中学高一时,陈少廷因借脚踏车给一位被国民党当局认为“有问题”的叶老师
,遭情治特务当成“少年匪谍”,受到追捕、侦审、胁迫。他曾为了躲避地方特务,整月
藏匿在甘蔗田内。待被迫自新后,转学至长荣中学,并须定期报告行踪。
报考大学前,仍无故遭情治当局拘留刁难,经再三恳求始于考试前夕获释。他没有因此受
挫,所报考台大、师大及行政专科等三校全部上榜。他选择进入台大政治系。
1956年陈少廷毕业于台大政治学系;1959年台大法学院研究所公法组毕业。毕业后,被台
大政治学系聘任为教师,然却因与老师殷海光教授交往密切,在《自由中国》撰文,且被
认定搞“读书会”,以致分别在1961年及1963年两度遭警备总部约谈拘禁,最后竟以“不
教学、不出国”等条件,才获释放。虽不能出国,但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聘为驻台特约研
究员。
知识分子谔谔直言
1970年代初﹐正当台湾的国际地位挫跌﹐蒋经国准备接班之际﹐一群青壮年知识分子透过
《大学》杂志﹐发出改革呼声。陈少廷出任《大学》杂志社长。他所主持的《大学》杂志
,为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呼号,是台湾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石破天惊的,陈少
廷在《大学》杂志上,发表〈中央民意代表的改选问题〉(46期,1971年10月),首先提出
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的主张。他指出当前的中央民意代表业已失去代表性,而“只有全
面改选才能保证可获致全面的政治革新”。在当时敢向外来政权的“法统”神话挑战,非
有过人的勇气与智慧不可!他的呼吁,虽冒犯国民党统治者,却唤醒校园内的大学生,台
大“法言社”特邀陈少廷与国民党“法统”打手周姓教授进行一场大辩论,轰动校园。
启蒙台湾文史意识
在外来政权压制下,台湾人没有机会读台湾史,对台湾先人前辈的奋斗,一无所知。陈少
廷甘冒不讳,在《大学》杂志上开始介绍台湾前辈人物,例如“台湾议会之父”林献堂、
“台湾狮的怒吼”杨肇嘉、“民族运动的铺路人”蔡惠如…。
甚至,身为政治学者的陈少廷,竟也撰写《台湾新文学运动简史》。把国民党蒙蔽的历史
一一掀开,也打开当时许多无知青年的视野。笔者就是因为在学生时代有幸阅读陈少廷这
些台湾文史的著作,才开始关注自己台湾的历史。
从书房到街头
1973年2月陈少廷曾参选监察委员(由省议会投票选出)。在国民党全面封杀之下,他获
得一票落选。不过在省议会上 他发表一场精采的参选告白演讲,是台湾政治史上的珍贵
文献。
此后,陈少廷除在大专兼课,也担任《民众日报》主笔、《台湾时报》总主笔,继续谔谔
直言。
再者,他也参与“台湾教授协会”(1990.12)、建国党(1996)。从书房、编辑台,到
社运街头,陈少廷扮演多重角色,但其精神则一:同情弱势,追求正义。
台湾人的梦
两蒋之后,陈少廷说出台湾人的梦:“台湾人自日据时代即开始追求他们的‘梦’,那是
自1920年代起,首次知识分子所发起对现代国家的梦想,所以当时台湾曾出现议会运动、
农民运动、文化运动,目的即在建立一个民主国家、社会正义及市民社会的政府。而这个
台湾人的梦,于二二八之后一下被消灭了,而此时台湾人的总统产生了,旧有的梦又再度
出现,1980年台湾人重新追求他们的美梦。”(1989.3.26《现代学术研究》专刊创刊号)
1999年东帝汶公投独立,陈少廷写了一篇〈东帝汶公投独立的启示〉,说:“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亚洲的殖民地,除了台湾之外,现在统统都独立了,东帝汶能,为何只有台湾不能
?而且与东帝汶比较,台湾独立的条件优越很多。”
2012的中秋,陈少廷病逝,他的梦何时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