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国小] 转贴朋友的一个考试风波,请老师们看看

楼主: MAtheBUMBLER (数学E笨蛋)   2014-12-30 23:21:12
※ [本文转录自 Teacher 看板 #1JCH59zN ]
作者: tp6g4 (陈试) 看板: Teacher
标题: Re: [国小] 转贴朋友的一个考试风波,请老师们看看
时间: Tue Mar 25 13:16:54 2014
※ 引述《zamp (测试帐号)》之铭言:
: ※ 引述《bahamutuh (天晓得)》之铭言:
: : 一直说要证据,那来打个赌吧。
: : 他把这份考题给他的学生去做做看,并且把学生的答题po上来让大家看看
: : 让大家来评断他的学生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事情
: : ,输的买小百科 小小百科或科学启蒙之类的书籍给那些学生
: 赌了。是你跟我赌还是黄老师?
: 六个班嘛,我可以提供每个班约5000元的书籍,
: 对了,请遵守考试规则,毕竟场子不是我能控制的:
: 1. 考一节课。
: 2. 考试时监考教师禁声。
: (我知道有些老师在考试时会一直指导学生作答)
: 最后,请将全班的作答卷都拍照,
: 不要只挑选作答状况良好的。
也不用赌了,脸书上面最新讯息,出题者已经忿而离职
虽然我比出题老师低两岁,但科普文章绝对不会写得比出题老师少
而且我也是教育大学体系出身,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自然科学教育系
想必应该有些经验与理论做一些评论
这里提出一点想法
1. 出题者之后于《致和仁国小校长冯幼中女士》一文http://tinyurl.com/n8p943k
说出“我的本业是科学研究者,并不只是代课老师”
如果只是当科学研究者,没有站在教育实务的立场。出题者的讨论也都无效了。
因为 科教≠科学研究 ,科教≠科普
我相信有很多人抱持着台湾教育烂到透的想法
我也是因为科学教育(特别是环教)烂到透了,所以选择往教职发展
不爽现在教育封闭体制,这点我先说明与出题者的心情一致
如果是因为对于现状不满,然后进去里头再来抱怨,那就是没有做好准备了
真正有建设性的作法是“对于现状能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改变”
系上有个同学也有修教育学程,我和他都有科学家的本质
但我的个性能够进入教育体系,他进去只会"爆炸"
择善固执的人自然会有他适合出力的舞台
我建议他不要往教职走,而他往大众科普方向努力
他也在科学教育上有出路,而他在非正规体系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无法在这条路走的比较好,还有很多条路,拜托出题者往这边发展
2. 出题者心态太强硬。只放大自己学术专业,不愿增进教育专业。
这点就是最糟糕的。
我指的糟糕并不是只说柔弱比较好
也不是说学校不敢创新、守旧,任何事情以和为贵、大事化小的心态正确
而是出题者根本只想硬碰硬!
教育是个沟通的行业,不管是 教师-学生/教师-行政/教师-处室/教师-家长
全部需要沟通,沟通是教师专业的一环
会沟通的老师即使教得烂,至少可以在这个体系中存活
不会沟通的老师即使教的再好,沟通不好一样被黑掉
不然我出个选择题好了
( )校长要招收新进自然科教师,以下教师面试发言,请问何者较佳?
(A)我有学术专业,择善固执,想要改革现有教育体制有一番作为
(B)我有学科专业素养,也有教育专业素养,也有教育实务经验。希望替贵校
自然科领域注入一流活水,使科学教育可以发展
(C)我会写科普文章,我有演讲很多次,我很有网络号昭力,影响千千万万人
(D)我坚持教师自主,希望考题活化且以崭新的方式评量
选项请各位板众心中自答
学校是一个封闭系统,对于他们来说,出题者就只是一个区区的代理老师
教育经历不多就算了(光是这点就有很大的刻板印象)
还没有教育专业素养
在学校权力中,不管出题者学术有多强,出题者的强只在于科学研究
这个强度在国小根本一点用也没有
因为国小看得,是教学经验、而新一代教师更会被看重教育专业素养
然而出题者无视“教育专业素养”,甚至有以下发言
“从我板上、PTT Teacher板收到一些教育大学体系出来的老师的反对
我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这些正规老师们都把这份题目的难度想得很高
然后真的找些孩子们做做看,却发现完全不是那样。这些老师到底在想什么?
提示太少、难度过高、题意不清
这都是教程的教学原理训练带给他们的自然反应。
事实上,提示很少是我故意留下的空间
死守教程的僵化东西,难怪我们的教育会没有创造力。”
(来源自出题者脸书回应,3/24 23:45)
呃…我该说什么呢?
这就是无视教育专业素养呀!
题意不清,这不是教学原理的问题
任何一个问题问得不清不楚,都会很有问题
特别是出题考卷的原始文件,我看过后面几题真的会想要吐血
例如 12.在空气中使用雷射笔射向水里,光的折射路线会是怎样的呢?
谁知道会怎样啦?好歹画出个水面,还有雷射笔在空气中的路线
再请学生猜测折射的路线呀!
没有这些提示东西,学生看到题目时,不是不会这个知识,而是不知如何下笔!
来一段原出题者的引言
“阻止孩子的思考僵化,从不考选择题开始。”
对,这句话一点也没错。问题是出题者搞成这样,问得也没多高明!
这不是选不选择题的问题,而是题目有没有给人搞懂得问题!
做事情,讲话,描述明确而实用,这是面对社会的基本能力
自然考题也跟明确,否则学生无所适从,还学到这样的问题方式
再来回到教育专业,教育本身也是个学术,也是个专业,想必各位板众应该同意
是怎样的水准谈论怎样方向的东西
出题者以挺核出名,也有实务经验:反核人士很多不是专业背景在谈论专业学科
他现在谈论教育,犯了类似的毛病
教育专业就是知道怎样的方法教最好,朝向科学化迈进
如果出题者自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正确,请做出教育研究,不以少数个案决定!
出题者说“死守教程的僵化东西”
问题是这些东西早已不是过去师专时代以经验还有直觉为主
而是透过哲学讨论、社会学探讨、心理学研究、发展生理与心理参考
还有教育评量测验的统计研究!
教育也有专业,也是学术,也是科学。
要藐视教育,先去有本事理解什么是教育再说。
如果有教育的本事,应该可以提出学理上的佐证出来!
喔,当然也不是外国做什么台湾也做什么~
不要拿美国的东西跟台湾比唷,背后教育体制还有文化的架构根本不同。
补充一段文字:
“事实上,在上千人的关注中
有些在政治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主动询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我是非常讨厌动用关系的人,何况是为了解决区区一介教务主任?
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必要时我会慎重考虑使用这些手段。
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
(原出题者脸书文章《致和仁国小校长》)
说到底,还不是想跟学校宣战,还不是种威胁,还不是自认为自己做的全对?
有些事情需要战,需要辩论,但不需要闹翻威胁
板上各位客官,假想您们是处室成员,这段文字是否会让你们讨厌?
为了学校的安宁,这种代理老师说真的不要也罢,即使他教的再好
至于出题者说自己网络号昭力有多大,文章很多演讲很多,看看笑笑就好了
因为google一下,绝大部分都是在核能比较多
在科普界我实在没有看过他的名字~
会跟校长这样讲,其实就是半威胁的成份比较多啦!
3. 多元评量有更好的方法
段考考卷马上就搞成这样,你让老人家看到不会吓死,让家长见到不会有抗议
那世界真的正常了XD
在教育实务上,多元评量可以改在课堂中实施
也可以降低段考在成绩上所占的比例
分明有这种方法可以实施自己教育理想,何必要跟上面对抗呢?
4. 教育的改革应该是累加而不是全面革命
因为教育本身是个科层体制,所以碰撞起来特别屹立不摇 XD
硬碰硬,一定稳输!
以我自己的例子,我上学期在国小内创了学校第一个科学社团
这学期正在训练生态解说小小志工,也有指导科展3月初才刚送件
过去教育实习时课提早上完了,来玩一下科学阅读,找出新闻中的科学错误
在台大庆龄工业中心科展营队班,偷偷加入了一点科普写作的训练
我相信以科学教育的创新不会比原文章出题者少
但我都确实实施了
因为,学生会觉得好玩,还可以不用睡午觉,正好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
家长认为有多学东西就是赚到,也乐见其成
行政方也很高兴,经费有名目可以核销,又可以宣传学校有特色
师-生-家长-行政 四个都过爽爽,何乐而不为?
原因就是在于我是采取累加方式,不和他人旧式教学牴触
所以大家都愿意给你做
如果是采取改革方式,像是段考卷突然题目变得如此震撼
当然不让出题者通过!
段考卷不是出题者一人的问题好吗?
老一代的教师已经撼动不了了,新一代教师应该要以协助的方式使他们改变
而不是对立,对立无法解决问题,只会产生更麻烦的问题
忍一忍,熬久一点,等到老一代退休差不多以后就是新一代教师的主场
事实上我知道现在有新北市某国小教务主任就是这样,所以现在他熬出头后
可以引领全校进行创新的自然科教学
才一个学期就爆掉,不就无法等到那一刻吗?
“戒急用忍”
5. 行政实务面问题
出题者在脸书PO文提到
“辅导主任说只可以在小考出这种有深度的题目,月考就是要让学生拿高分的,
不可以测试学生的程度”
这不是教育僵化,辅导学理上有些学生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本来得失心就很高
如果考出来让他们信心受挫,那不就适得其反?
以站在科普推广,或者科教的角度出发
让孩子不害怕科学,接受科学,有兴趣面对以后的科学知识
这远比“教导逻辑思辨”“学科专业知识”还要重要
这部份不知道板众有什么看法?
至于出题者在脸书PO文也有讲到
“校长一开始才说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程度
有些学生擅长写字、有些学生擅自画图
但现在却要求每个人都要作答一样的所有题目
而且满分就是一百分,不可以超过
她说:‘万一有没读书的阿嬷说缺五题怎么能够得一百分,怎么办?’
我反问:‘为什么要因为这种理由受到家长摆布?
我们不能向家长解说一下吗?这样教育者的专业何在?’”
当然要有教育自主,要有教育专业。但不是说改就改,要有学理依据还有长期实验
另外也体现到另一个事实:家长的疑问要怎样应对
事实就是有些家长怎样讲就是讲不听
譬如出题者常常在网络上挺核,但反核方提出不科学的根据也是讲不听
这经验是可以类化的,出题者不该指望家长都会是理性、可理解、可谅解、没有情绪
而出题者面对家长反对的可能风险,意见如下:
“教务主任刚特地打电话来,抬出校长和家长会长的名号
再次‘建议’我照传统的方式出题了。
还说万一闹到上社会新闻很麻烦,即使我保证亲自面对所有家长也不行。”
这非常理所当然,代课老师顶多两聘
学校谓何要为这个顶多待两年的老师承担风险?
反正早晚都会被解聘,何不如在有危险发生前叫人离开?
如果上新闻,学校名声变差,家长拼命抗议
这好像不是一个代理或者代课老师可以承担的责任!
年轻人最常犯一个问题,就是自以为自己的担保可以让老一代放心
然而只说自己会负责,别人却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负责
而且能不能够负责也是个问题
伤害既成,有时无法弥补
此外板上如果曾经被家长“越级控诉”的就应该知道
家长不爽理学校,直接报教育局。
教育局也会要求学校厘清真相
这东西不是出事情的老师写报告书说明
而是要学校负责
如果是行政方,当然会想阻止这种增加自己作业份量的事情发生!
(除非你跟他交情够好,所以我才说沟通是教育的基本技能!)
我不是认为这样子避免麻烦、便宜行事的处事风格是为教育着想
不过教职员工也是人,需要更多体谅
6. 发现教育问题,想改变教育现状?
出发点良好
但请有长期抗战准备
教育改革不是说有就有,说做就做。
连国外的教育改革都有经过许多阵痛与时间洗礼
何况更加封闭的台湾呢?
所以再次强调,沟通很重要,以和为贵很重要,找到双赢的方法很重要
不是说与反对方妥协是对的,而是拉拢反对方是达成自己述求的手段
没有沟通意愿?有自己不给他人撼动的坚持?
不如归去!让大家心情好一些
7. 以上各段个人感想小总结
我支持出题者良善出发点,怀疑方法是否可行
谴责科学学术独大藐视教育的心态
而且应该有更适宜的方法存在
8. 题目设计真的有待加强
这点文字问题我就不补述了
给予题目部份一点建议
1~3、8、9 属于概念性知识,也就是学生学习概念构图后最下方的“举例”
其实过往都用选择题啦,这样搞也没有好到哪边去
如果平常实作评量有做概念构图教学的话
就能知道学生概念发展还有迷思概念
我会建议将8、9题移成3、4
原因是考量自闭症、过动生、亚斯的孩子,他们场域转换没有那么快
而平常习惯封闭式选择题的学生,题型不会一直换,也比较有安全感
此外建议加上范例,小朋友会比较清楚这题在干么
例如我将第1题改编后会变成这样:http://ppt.cc/7VsU@.jpg
题目给越多提示会给孩子安全感
也要顾及有些孩子是属于“场域依赖”的学习模式
(场地依赖/场地独立,名词说明请参考
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443)
如果是我,2、3题会改编成这样:http://ppt.cc/mlkj@.jpg
这些是具有点教育知识背景才会注意到的
有这些知识背景一样可以活化考题,甚至说活化考题需要弄成这样
才不会“漏掉部份学生”,进而“带好每个孩子”
此外这份考卷题目比较少生活情境(只有说生活中…这也只是知识性,没有情境)
要考反射还有折射,情境的活化考题还可以这样考
http://i.imgur.com/U3RDOf2.jpg
如果该班小朋友程度很好,以下考题也可以出现
http://i.imgur.com/eqiY45f.jpg
第五题考出“太阳的光是各种不同颜色的光集合起来、雷射笔的光单一颜色”
如果学生回答“因为雷射笔的光线直线进行,所以不会折射出彩虹”
就可以发现他有迷思概念。
第六题同时考到“折射”与“浮力”两个概念
学生必须同时对这两个概念产生的现象理解,才能在情境中理解这有没有关系
第七题在科学上是测验逻辑因果关系
浮力常见迷思概念,就是以为东西放在水里都会变轻,但实际上物体重量不变
这还射即到发展心理学,对于重量恒存性的概念
基本上这种等级的题目似乎放在小六考会比较恰当
而五年级以上,平日上课可以请他们小组讨论合作
五下以后,大该可以叫小朋友设计验证这个问题的实验
有系统,有理论的东西,搞出来的科学教育才是实在的教育
这不是保守
因为知识不是捍卫保守用的,也是用来创造前程用的
再次强调这点
本身自己也在一边代课等当兵,板上各位前辈请不吝赐教
作者: blazeofright   2013-03-25 22:37:00
推一个 题目修改后好懂多了
作者: kuro (支那啃民党 凸 ̄▽ ̄凸)   2014-12-30 23:23:00
太长了 酸民的脑容量只有一行 请浓缩以一行标题表示
作者: einejack (骑小强撞坦克)   2014-12-30 23:25:00
有请楼下浓缩蒟蒻
作者: hedonic (黑东尼史塔客)   2014-12-30 23:27:00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27:00
感觉是出题者跟校长and乡民(老师) 互杠吧
作者: duo0518 (Kira)   2014-12-30 23:28:00
为什么要转那么久以前的文章...
作者: ayeae (邱三小朋友)   2014-12-30 23:28:00
o'_'o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28:00
出题者→我出的题目不难,你们思考太僵化?校长and乡民(老师)→你的出发点没有考量到小朋友的想法?
作者: duo0518 (Kira)   2014-12-30 23:29:00
还有 原PO有同意你转文吗
作者: tommy421 (tommy421)   2014-12-30 23:30:00
老实讲 会不会就是你们这些老师造成咬还学习迟缓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31:00
以一题为例 出题者→单纯用文字叙述要小朋友思考出答案校长and乡民(老师)→要有图例,让小朋友可以举一反三然后两边坚持自己想法...我看文章(推文)是这么感觉啦
作者: tommy421 (tommy421)   2014-12-30 23:33:00
小朋友思考一下不行吗 一直那边场独场依的分类学生难道学生就不能去碰一点难一些的东西吗翻转教室?我看根本是段考校平均太难看哭哭而已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34:00
主要是出题者的难度,在校长and乡民(老师)眼中超出小学范围吧?
作者: z8512230 (灰原小姐)   2014-12-30 23:34:00
好出发点,用错方法
作者: tommy421 (tommy421)   2014-12-30 23:35:00
不要当小学生都智障啊我教过小三四都有人会国三数学解法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36:00
个人是觉得两边没对错...只是作法(风格)不同
作者: tommy421 (tommy421)   2014-12-30 23:36:00
多点尝试 多点耐心不行吗当小学生都智障怎么发掘资优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37:00
然后多数人要少数人用多数人的方法,少数人不能接受吧?
作者: tommy421 (tommy421)   2014-12-30 23:37:00
老屁股不下台 十二年国教翻转教育都不会好
作者: crocus (哪来的)   2014-12-30 23:38:00
然后少数人反抗(爆料?),多数人就反击XD(这样?)少→非制式思考理解(重点在思考→结果→就算不会至少有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