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应届毕业生 应该是准备要进入职场了都还不会问问题呢?
因为台湾多数的老师 根本没有教学生怎么问问题
没错 问问题也是需要学习 需要有人引导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人类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是以旧的知识做基础加入新的知识形成一个新的连结
所以当学生处在学习阶段的时候,很自然知识架构是比较模糊的表面的
因为它就还没有建构好啊 对于知识的概念是一坨模糊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整理好的
(新手的知识表征模式)
所以自然很容易问出一个很模糊 根本不像是问题的问题
相对于学生 教师应该是对于该学科知识建构非常清楚的专家
这时候教师当然有责任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澄清问题 为知识理出一条脉络来
学生就越来越知道怎么问问题
这是个教师带着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
我浪漫一点 形容是一个老师带着学生的探险之旅
那么全班都会参与其中(假设全班都对该学科有学习动机的情况下)
自然也不会有某人在问问题 全班被晾在旁边的情况了
所以重点不在于问问题或可不可以问问题 而是运思推理的过程阿
(所以最要命的就是有些人以为问问题就是好表现 然后拼命问问题
然后自己也没有思考过也没有读书准备....)
一旦运思的能力被养成 自然会有触类旁通的创造力
但是 我们从小到大 引导我们问问题的老师 究竟有几人呢?
我其实很怀疑 搞不好 老师也不知到怎么引导学生问问题吧
我们多数被训练成背答案机械化的高手
文章要起承转合 申论题要举课本的例子
老师不喜欢的论点不要说
经年累月,我们成为追随者的专家
难怪我们品牌不行 代工一把罩啊
结论:教育者(教师和父母)必须负责任 但是社会氛围也是间接造成这个结果的
以上是我遇到会引导学生问问题的老师之后 恍然大悟的体会
※ 引述《Jiummay (Jim Lin)》之铭言:
: 提问的技巧也很重要阿...
: 上周末去参加某协会的说明会
: Q&A时间举手的"应届毕业生"问的问题根本全都不是问题
: 很多都是"说明简介"上找的到的答案,甚至把"自己"的问题也问出来
: EX:个人生涯规划
: 搞到后来连台上被邀请来分享的大咖也受不了
: 直接点名翻至第几页可以解答问题
: 那些问问题的白痴连开说明会的单位的本质是啥都不清楚
: 还有人大放厥词的说自己多厉害,来这边只是看看而已
: 把那个单位拿来跟仿间补习班做比较
: 主持人直接问:请问您工作经验是?
: “颗颗,我应届毕业生”...
: 这种蠢蛋还是不要浪费时间举手发问吧,标准拖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