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之前写在自己脸书的文章,多少跟这串话题有关吧
或许可以参考看看
其实“去脉络化”的思考方式,大概是台湾教育的毒瘤之一。回顾自己受教育的历程,我
感受得到这种“只看表面,不问前因后果”的去脉络化思考方式是被刻意教育出来的。我
不太情愿把去脉络化称为一种“思考方式”,因为这根本肤浅到几乎没有思考。
我并不认为会产生这种“去脉络化”的普遍状况,问题出在于我们没有教育学生从小养成
思考的习惯。与此相反,问题恰恰出在教育者(包含家庭、学校、补习班等)禁止学生养
成思考的习惯。尤其在国中小的阶段,也包含某些高中,教育者不断灌输学生一种逻辑:
“怎样怎样就是不对。”这个“怎样怎样”可以代换成各种表面上看来,在直觉上就不太
好的事情,例如“对老师不礼貌就是不对”、“违反校规就是不对”等等。至于为什么这
些“怎样怎样”是不对的?有没有例外?基本上是完全被禁止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年轻的学生,尤其是正值叛逆期的国高中生,正是思考、批判动机最强的时候。
但在这个时候,当学生质疑起“为什么这些‘怎样怎样’是不对的?有没有例外?”的时
候,也就是当学生开始探求前因后果、开始试图建立脉络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状况里,会
得到教育者两种回应。
第一种,是误导学生,例如学生如果问起:“为什么违反校规就是不对?”时,可能得到
的答案是,因为违反校规就是没有法治的精神,或者因为违反校规就对遵守校规的人不公
平等等。这样的答案似是而非,完全避开了问题的本质在于“校规的正当性”或是“阻却
违法”的可能。这种答案仍然只是表面,根本就没有触及背后的脉络,很容易误导缺乏思
辩能力的青少年。造成一整代的人久而久之习惯用这种方式找答案,并将错误的答案信以
为真。
第二种,是禁止学生继续思考,可能施以威权禁止学生继续质疑,也可能继续以去脉络化
的言论扯开话题。例如学生可能问起:“某某老师因为如何如何的明显不适任行为,才引
起学生的反感,为什么反而是学生的错?”时,可能会得到“不要强词夺理”,或者“不
对就是不对,讲那么多干嘛?”之类的答案,也可能是“你有时间在这边问这些有的没的
,怎么不去唸书?”等。长期下来,也可能将学生塑造成“不应该质疑权威”或者“我尽
好‘本分’就好”的逻辑。
基本上,从很多事件看来,这种去脉络化的洗脑教育是很成功的。“违法就是不对”或者
“来者是客”的观念也非常深植人心,甚至成为一种道德标准。从这方面看来,台湾在政
治上虽然已经解严了二十多年,但是整个社会氛围确实还在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