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天资过人的经济学家:梯若尔

楼主: hot5566 (五六国庆日)   2014-10-14 11:19:05
如果我们把让‧梯若尔(Jean Tirole)称作一个天才,经济学圈内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
议。这个身材瘦高、目光敏锐、脸浮孩童般天真微笑的法国经济学家,在其20多年学术生
涯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涉足经济学的
所有重要领域——从总体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赛局理论(game theory)到激励理
论(theory of incentives),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
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整个经济学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
天下无敌。
梯若尔1953年生于法国巴黎附近一个小镇,1976年毕业于素有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摇篮之
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获巴黎第九大学 (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应用数学
博士,此后对经济学兴趣油生,198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
凭天赋3年成权威
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
经济学的卓越天赋。他当时主要研究总体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和1985年在权威期
刊《计量经济》(Econometrica)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
〉(On the Possibility of Speculation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和〈资产泡
沫和世代交叠模型〉(Asset Bubbles and Overlapping Generations),奠定了他在该
领域的权威地位。
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他师从赛局理论大师马斯金(Eric
Maskin),这使他熟练掌握了赛局理论这门现代经济分析的锐利武器。梯若尔将赛局理论
和资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开始构建新的框架,并用其分
析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1988年,梯若尔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来,赛局理论方法的
引入使产业组织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本书之前,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仅散见于各种
期刊,尚未出现一本教科书,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是第一本用赛局理论范式写成的教
科书,是研究企业行为的赛局理论专著。
梯若尔在书中引用的许多文献是在本书出版数年后才公开发表,这使得本书的内容在今天
仍具有较强的“前瞻性”。10多年来,该书一直作为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权威教本,广
为流传,历久不衰。须知,从涉足产业组织理论到成为该理论的权威,梯若尔仅用了3年
时间。
1991年,梯若尔与弗登伯格(Drew Fudenberg)合著《赛局理论》(Game Theory)出版
。该书以其关于赛局理论体系和发展方向的把握,立刻成为赛局理论领域最权威的高级教
程,11年来无人超越,对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赛局理论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1980年代中期始,梯若尔和拉丰(Jean-Jacques Laffont)共同开创了激励理论的一个
最新的应用领域———新管制经济学,并以两本经典著作《政府采购和管制中的激励理论
》(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Regulation and Procurement,1993)和《电信竞争》
(Competi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2000)完成了该理论框架的构建,确立了其在
该领域的开创者地位。
10多年来,梯若尔从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领域——赛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
的研究中,获知研究经济学的真谛:要有经济学家的直觉——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
把握经济学本质的能力,时刻讲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凭此,自1990年代中期始,梯若
尔不断在经济学的各个新领域拓荒,成果斐然。
建模型解串谋难题
1992年,在国际经济计量学会第六届世界大会上,梯若尔提交论文〈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
题〉。串谋与勾结是所有的组织或机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已为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
关注。串谋与勾结会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因而如何在制度设计中解决串谋问题,一直成
为政治家和学者们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并在人类的制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却一直未能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作为社
会科学理论的皇冠明珠,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在制度分
析方面尤其是对于串谋现象的漠不关心和无所作为,无法令人满意。究其根源,仍然是主
流经济学家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完备市场假设这个教条的坚定信念。
在产业组织理论和管制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串谋现象造成了产业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的严
重扭曲,这一点即使在司法体系十分完备的欧美国家都普遍存在(如美国的安隆公司和世
界电信、安达信公司合谋做假账等案件),更不用说许多处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

梯若尔这篇综述性论文建立在他于1986年发表在《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期刊》(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
串谋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基本方法论。在该论文中,梯若尔提出了著名的“防范串谋原
理”:为了避免串谋带来组织效率的损失,对于一般性组织,委托人总可以设计一组新的
机制或契约,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使得代理人的收益超过他参与串谋的收益,从而抵消
了代理人参与串谋的积极性。
研究串谋问题的另一个理论上的困难,来自于代理人串谋时所达成的支契约的可执行性。
在法律上,一般地,这种支契约是非法的,因而很难将其纳入到契约理论的框架中。
梯若尔则在非合作赛局理的框架下,运用他所擅长的声誉模型和重复赛局理模型很好地解
决了这个难题。他指出,串谋往往发生在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组织中,这种长期关系使得
代理人在串谋时更重视合作的声誉以及未来的收益,因而保证了串谋契约是自持的。
梯若尔这篇论文建立了串谋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图卢兹学派,尤其是拉
丰和马赫蒂摩(Laffont 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贡献使其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著综述终理论之争
1999年,梯若尔在《计量经济》发表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立场上〉
(Incomplete Contracts: Where Do We Stand?)。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对当时轰动整个学
术界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终结者之声”,同时也是关于该理论最经典的综述。
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约时作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
日)能够被兑现。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
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这是因为签约方在事前
对未来所作的预期仅仅是基于双方的主观评估,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本质上是不可预
期的。不完全契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由于签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资源配置的帕累
托无效。
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由来已久,1985年,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2009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在其经典名著《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中指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罗斯曼和哈特(S. Grossmanand O. Hart 1986)在其经典论文中
指出,产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并
且这也是用企业内部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随着人们对不完全契约本质的深入
揭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的迅速发展,许多学者研究得出,通过设计一些激励相容的机制,
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约的交易成本,从而可以在契约理论的框架内解决这一经典难题。
1999年,著名的《经济研究评论》杂志在其66卷第一期以专辑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约理论
之争的高潮。以哈特和摩尔(Hart & Moore 1999)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认为,当不确
定性下的自然状态足够复杂时,从本质上不存在一个可行的机制来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
配置,因而只有通过合理地配置产权等制度安排来恢复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
Hart-Moore-Segal(1999)所证明的“不可能定理”。
而以梯若尔和马斯金为代表的机制设计学派却对上述结论不以为然,他们在《不可预见的
偶然性与不完全契约》(Unforeseen Contingencies and Incomplete Contracts)论文
中,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最新成果证明,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并
不构成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形下(即当
事人没有很怪的偏好),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的机制,实现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这就是Maskin-Tirole(1999)所提出并证明的“可能定理”。
某些学者指责“Maskin-Tirole机制过于复杂因而无法在现实中应用”,梯若尔则针锋相
对地指出,所谓机制的复杂与否必须放到具体的应用范围中去讨论,如果机制的设计与实
施的成本低于它所带来的收益,这种机制就是可行的。
事实上,在现实运用中,涉及到大规模项目的招标与拍卖机制往往设计得非常复杂,以至
于只有少数专家才能掌握。另一方面,产权配置,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它所带来
的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并且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制度安排的锁定效应会导致长期
交易的无效率。与此相比,机制,作为一种自持的契约安排,其交易成本显然要低得多。
出新著创金融新论
2002年,梯若尔出版著作《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Financial Crises,
Liquid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在国际金融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以往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大都通过“ad hoc”(缺乏微观基础)的模型推导而来,
梯若尔认为这些建议只看到了问题的症状,而没有看到深层原因,资本自由化并不能医治
百病。在该书中,梯若尔从最基本的假设出发,考虑了国际金融体系下贷款人和借款人的
关系对流动性和风险的影响,强调了市场失灵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罗果夫(Kenneth Rogoff)教授说:“这是第一
本为国际金融问题提供了全面的严格的理论基础的著作,分析简洁,文字优雅,富有洞察
力,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和缺点。”
2005年,梯若尔出版《公司财务理论》(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传统的
公司财务理论主要侷限于对称资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财务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以莫
迪里亚尼-米勒(Modigliani-Miller)定理(简称MM定理)为其代表性成果。而MM定理所
要求的条件过于理想化,使得该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解决公司财务领
域出现的一些实际难题。
梯若尔这本书则是在不对称资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
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方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
架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最近,他把目光又投向
了经济学更深层次的基础性问题——经济心理学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学术
论文。普林斯顿大学迪克希特(Avinash Dixit)教授说:“梯若尔的经济学直觉是经济
学理论价值的最完美的体现,他把智慧光芒的热量撒向他所触及的每一个领域。”谁会知
道,梯若尔的下一个方向会在哪里?

作者: deicide218 (软软)   2013-10-14 11:19:00
叶姵文
作者: MacOSX10   2014-10-14 11:21:00
同一个人两篇新闻两个译名
作者: jodojeda (jodojeda)   2014-10-14 11:23:00
他没种接法国经济部长啦
作者: feliz5566 (快乐56)   2014-10-14 11:24:00
这篇译名显然是用英文直翻
作者: showwin (世界一か? 死か?)   2014-10-14 11:24:00
什么烂奖..有办法救鬼岛再领奖
楼主: hot5566 (五六国庆日)   2014-10-14 11:25:00
自由的译名比较对,比较接近法文
作者: BigLarry (鸡腿人人都喜欢!!!)   2014-10-14 11:33:00
大企业跟狗鸣党串谋有没有解? 声誉模型对无耻歪嘴有用?
作者: mmzznnxxbbcc (黄囧龙)   2014-10-14 11:38:00
比不上无薪假
作者: g8330330 (负债700万)   2014-10-14 11:45:00
还是输只上8堂课的连市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