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lark0816 (阿杯)》之铭言:
: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蓝绿名嘴都说,
: 选民喜欢投赢的一方,而不喜欢投会输的一方。
: 关于这一点的逻辑,我实在搞不懂。
: 大叔投票已经有18年的历史。
: 但是大叔投的几乎是输的一方。或者,废票。
: 选举不是选贤举能吗?
: 投票行为,应该符合自己的政治理念。
: 投会赢的一方,是三小?
: 有人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种逻辑出现吗?
: 如果真的有这种选民,是不是表示该地的选民素质不佳,
: 只是随风飘,而不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政府?
多年下来,我几乎每投必输,
因为我都挑非蓝非绿的选。
候选人有很多种,但大致上就是民代和xx长这两类
民代就是各级议员和立委,xx长就多了,里长到县长都算.
为什么投非蓝非绿呢?因为蓝绿我都不满意
那透明的比较好吗?我想也不会好到哪去,但至少会有个非蓝非绿出现,
这种"透明"的当选人一多,就有可能形成第三势力,以打破目前的蓝绿格局。
我的想法很简单,其实算单纯:
假设某地有选民100人,选举时,有70人参与投票,30人未投票或废票
这样一来,整体有效票数就是70票。
假设蓝军得到38票,绿得26票,其他6票。
因为得票率是以有效票数来算,是故:
蓝得票率为54.3%
绿得票率为37.1%
其他得票为8.6%
这样的现象,就变成蓝的无论如何都过半,有没有"其他"都无所谓,
而绿军即便加入"其他",也还是没有过半,一样没皮条
假设这30个人有20个是因为对蓝绿都不爽才不投票或废票,
现在他们都投透明的,而有5个人依然蓝绿选边,5人在国外回不来,那就变成:
有效票数95票
蓝得41(+3)票
绿得28(+2)票
其他26票
于是在除以有效票数后,
蓝得票率为43.2%
绿得票率为29.5%
其他得票为27.3%
于是蓝本来过半,变成未过半,最伤
绿本来就没过半,就算比例降低,也还是有不小影响力
这个"其他",可能是偏篮,偏绿,偏红......或就是真的透明的
但反正他们不是"正宗蓝绿",分开看没什么,但加起来就影响力惊人,
蓝未过半,必须争取"其他"支持才能过半;
绿也未过半,但使出吃奶的力气的争取"其他",也有过半的机会
这样一来,蓝就不能有那种"做再烂也能过半"的心态,有侍无恐的乱搞,
绿也不必因为注定过不了半而暴力杯葛,
而"其他"因为人多,必定会组个什么"联盟"应景一下,
台湾有机会从蓝绿选边进入三足鼎立的阶段,
虽然"其他"的当选人做得不会比较好,
但立场和蓝绿不一致,就让整体环境有更多弹性,
整体来看应该算Z>B,
所以我总是鼓吹不投票或废票的人,一定要去投票,不管他投谁。
我总觉得台湾现在这样,那些不投魔和废票魔责任很大,
也不全然就是"大边族"的责任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