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斗胆来压力测试一下。
窃以为柯阵营抛出此政策,十分之聪明,高竿的很,
能一举解决现在台北市许多的交通问题,
那些跳出来喊不可行,然后举一些鸟毛粗技术性事项的人,
真的是让我很纳闷他们到底是在想什么?
在此要先强调,此役是要选天龙国的市长,并非歹丸国或种滑敏国的总统,
不必放诸全国皆准,所以非皇城之内的状况,我们就暂且不论。
陈水扁当市长前后期间,捷运还没大通(那种会火烧车,连马特也不拉,还会拐个
大弯表演捷运甩尾的就不要提了)。
大众运输交通主力是公共汽车,
在我们连阿斗当年喊出“交通黑暗期”后,
所有人对于台北交通都死了心(除了我们这位阿斗之外)。
陈水扁当市长大家都知道他大力扫黄、扫黑(跟某宣战王不一样)、强拆眷村等行为外,
不知是歪打正著,还是真的如此的神机妙算(他的话,我愿意相信),当年的某个事
件,让台北的交通竟然改善了。
那就是“出租车排班/招呼站”的设立。
记得当年,是没有什么出租车招呼站概念的,大家都随手拦拦停停坐坐,
可是由于全民出租车斗瓯打架事件,版上年纪较长的应该都还记得,
什么封路干架啦、放火车烧车啦、福和桥才是主战场之类的,
原因就是出在于抢客。
会抢的地方也就是那几个,林森条通、西门町、新兴的东区等,
当时陈水扁就想,
放著让他们在外面抢,抢不到就会吵,吵不够就会打,打不赢就会烙狼,
这样下去不行。
于是他就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划了出租车招呼站,大家排队,排到谁就是谁,
至于哪几个招呼站是哪些车队要的,你们自己去乔。
该区在招呼站外临停载客的,严抓!
此外还搭配宣导,请民众别在十字路口N公尺处招出租车,净空了十字路口,
让原本几个很塞的大路口,交通量疏解很多。
也让出租车排班,从此变成了大家的习惯。
柯文哲的政策,其实就我看来,
也就是这个政策的扩大。
郝二世可以浪费一整个车道作敦化自行车道,更不可行,但还是作了,
挪一段出来排班,哪里不可行?
君不见既贵又废的忠孝西公共汽车专用道,早该拆了,放著又不用是摆好看吗?
挪一段出来作排班,又哪里不可行?
当然,我不是说排班点一定要放这两处,
只是想说明一点,
这两个蠢到不行的交通设施,占据了台北市最精华地区的最精华道路,
光道路用地的土地公告现值就比很多其它县市建地市价来的高,
都能像是改建卡一样放个像公园一样收不到过路费的东西在上面,
说台北市塞不下几个大型的招呼站,实在是说不过去。
大家讨厌小黄,
不是因为他是小黄,
而是因为他常常为了揽客左切右拐,
有时候还会来个“急转切入禁区,猛然起跳,旱地拔葱”,
造成交通之危害。
规定他们,想载客就来乖乖排队,有什么不好?
特别出租车生意最好的地方,就是人最多的地方,
人最多的地方,车也最多。
正常上班时间整个泛东区,从中山南北路以东,直到松山,和平东路以北,直到民
族东路以南,最多人搭车的地方不外乎是办公大楼、捷运车站、银行、公家单位等。
非正常上班时间,信义计画、西门、林森条通、著名夜市。
其它重要设施如铁公路车站、大型市场等。
仔细想想,也没很多啊!
况且这些地方现在或大或小都已经有了出租车的招呼站,最多就是加大或改点而已。
所以,这个政策真正的目的,应该是在于“禁止车辆于红线临停”的效果,
台湾人喜欢贪小便宜图方便,总喜欢麻烦别人便利自己的个性,
在这里看的最是仔细,总以为停一下,没关系,
殊不知已造成蝴蝶效应,让后面的车都要从三重一路塞到南港了。
此外,这个政策可能会造成未靠行或未入卫星车队的个体户消失。
现在是“车车有卫星,人人有车队”的时代。
加入个卫星车队,一个月两千,一直报CASE给你,有时候还会接到车体广告,
补贴个500块。
再笨的人也知道该加入车队才好赚,更别讲车队跟企业签特约,那可以说是保障名额。
一旦规定了这些在外面爬爬走的车辆,都得入招呼站,
别骗人了,招呼站嘛都是特定的车队在围的。
A招呼站是甲车队,B招呼站是乙车队,早就都讲好了。
个人车要切进去,有难度。
再加上现在营业车的车牌难拿(僧多粥少,不是挂在车上的车牌...)
很多都被利益团体垄断(出租车一天行情约600~800,看车种),
所以势必造成自营车越来越少。
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还要考量到垄断的问题。
最后有关很多人关心的停车空间来源,
柯P阵营说,由都市更新下去新设。
不知道是不是要强迫在商业区盖豪宅的建商,划一块空间出来作为招呼站使用,
还是从台北市政府因都更所能分得之处下手(台北市政府很有钱滴,是都更的大地主呢!)
这就不知道了。
五千格车位,都放在一起是很多没错,
可是没人规定不能分成五百个地方摆,
一个地方也不过十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