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用原文书开课 愈来愈难
中国时报【胡清晖、洪欣慈╱台北报导】
http://ppt.cc/G5Pp
台湾大学生英语程度愈来愈差,教授上课还用原文书吗?大学表示,没有强制规定教授上
课要用原文书或中文书,但理工医农领域使用原文书比人文社会领域普遍。也有校务主管
坦言,许多原文书有中译本,而且学生英文阅读能力降低,近年来愈来愈难使用原文书。
台大学术副校长陈良基指出,尊重老师依课程需要使用教科书,由于理工领域很多专业知
识是国际共通,且许多国内的理工教授都用英文写论文、教科书,因此,理工领域普遍使
用原文书。
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表示,理工医农领域大多使用原文书,比人文社会领域更普遍,此外
,除了领域不同外,有时候也要看学生的年级,例如,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未必使用
原文书。
东吴大学教务长张家铭观察,过去使用原文书的情况普遍,但近年来愈来愈难维持,主要
原因多数原文书已有中文翻译本,且学生英文阅读能力普遍比以前降低,对学生而言吃力
,老师也得付出较多心力,因此,除了特定系所如法律系英美法组、商学院外,其他系多
半会考量学生接受度,放弃使用原文书。
张家铭说,使用原文书是否能达成提升英文能力效果,要看能否彻底落实,若只是维持形
式,效果不大。以社会学系为例,过去2年他曾开设大一社会学课程,仍坚持使用原文书
,但有半数以上学生反应负担太重,若没足够助教协助辅导,维系困难。
大学生也都认为,看原文书阅读速度较阅读中文慢,得花更长时间理解,但从课程中习惯
阅读原文书,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确实有所帮助,建议课程书目可中英并重,维持一定英文
量。
就读中部私立大学的李同学指出,一些英文不好的同学,对原文书的心态是“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选课前先看授课大纲及参考书单,避开原文书多的课程,若是必修课开了一
堆原文书,就去找中译本、同学们分工翻译,或是求助Google翻译。
台大政治系学生施以德说,看原文书的阅读速度一定较慢,且有些内容要看2、3次才能理
解,但直接看原文书有时比看2手的中文翻译来得清楚,尤其是现在很多大陆翻译的书,
简体字、语法及用字都和台湾不同,未必比原文书容易懂。
交大资工系学生叶登元表示,理工类课程多使用原文书,一开始阅读时确实会有点吃力,
很多专有名词都要查字典,阅读时间比看高中课本多许多倍,但久了,慢慢习惯阅读英文
,也就不觉得太困难,且固定阅读英文,确实对增进英语阅读能力有帮助。
实践大学教务长黄博怡则认为,现代社会国际互动频繁,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工作是不需要
使用英文,因此校内除了中文系外,几乎所有科系都会使用到原文书,以管理学院为例,
经济学一定使用原文书,但同时也会搭配中文参考书籍,让学生维持一定的英文阅读量,
“在一点点压力下学生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