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孤独地死去 会比较容易面对死亡吗?

楼主: heartsky7 (身寸☆不止)   2014-07-23 01:58:28
: 让我们先看一下原先的命题,“比较容易面对死亡”,
: 比较这两个字,意味着我拿自己面对死亡的态度与他人比较所得到的结果。
: 且让我们想像一个情境:我即将死去,躺在床上,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做的,
: 如果运气好点,我们可能还能开口说几句话,动一动手指,或者握著守在身边的人的手,
: 对他们说几句最后的话,或者我们就这样一个人死去。
: 不管是哪种情景,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做一件事:回想自己的过去。
: 我这辈子经历过什么?我的生命跟那些人交会过?跟那些人产生深刻的连结?
: 我有没有认真地爱过?或者有哪些缺漏,比如说我有哪些话说不出口,
: 或者是我直到这一刻,才发现我根本不认识自己,我对这辈子完全没有印象?
: 自己的死亡为什么这么不容易面对?最直接的原因是:
: 我们一想到自己的死亡,最直接的联想就是自己的未来被死亡这件事剥夺,
: 换句话说,我们不再能选择我们想要、想吃、想幻想、想做的,
: 而这种被剥夺感会带来一种直接的观点:我们做什么事都徒劳无功,
: 白话一点讲,就是我的人生好像没有意义。
不是 单纯是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而已
恐惧才是人类最大的焦虑 光是想像自己身体腐烂的样子 很多人就受不了了
: 但事实上,不可能没有意义,我们在做一件事、在进行一场关系的交会时,
: 这个做、这场交会、这些进行中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 而你做的这些事、与他人发生的这些关系连结,必然也带来后续的效应,
: 后续的效应也是意义,而正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中,
: 所以我们的生命在这样不断的行进和交会中堆叠而成,我们的过去构成了现在的我们
: 我现在的这一刻,不仅代表了我们过去的经历,也代表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 所以,我想再回到原先的命题,每个人面对自己死亡的态度与容易/困难的程度,
: 是由我们现在的种种所决定。
: 所以我会认同纪伯伦在《先知》中对于死亡的看法:
: “你们想知道死亡的秘密。
:   但除非在生命的心中,你们能在哪里找到它呢?
:   只在黑夜睁眼的猫头鹰,盲于白昼,不能揭开遮挡光明秘密的面纱。
:   假如你们真想一睹死亡之魂,那么清为生命之体敞开你们的心扉。
:   因为生与死是同一的,犹如河与海。”
: 生与死是同一的,这句话的意思从某方面来讲,
: 是指我们只有真正活过,才能真正坦然面对死亡,
: 所以,我不同意原文中所写的,比较容易面对死亡这句话。
: 因为面对死亡的看法,不会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出现,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活着。
: 而生死同一这句话,其实又蕴含了一个概念在,那即是:
: 我们活在这一刻,但死亡离我们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 我想顺带谈谈人的一些基本需求,进而表达我对原命题的反对。
: 实验指出,出生后没有触摸的婴儿,即便有足够的食物与饮水供给,
: 婴儿的死亡率还是远高过一般婴儿。
: 人是有基本需求的,而社交更是一种根本性的基本需求,
: 从而带出的,是人对于交谈、触摸、被接受,以及被尊重的基本需求。
: 这种基本需求具有普世性,任何一个没有重大残缺的人都适用。
: 所以,我不认同原文所提的那种孤独,会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显得轻松。
: 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认清自己是孤独的这件事,是成长的开端。
: 何谓成熟?简而言之,成熟是我们能放下对世界的粉色幻想,建立起明确的自我界线,
: 并且能够同时承认自己与他人的独特性,即对方是对方,我是我,
: 对一个成熟的人而言,他有明确而清晰的自我概念,认同自我的价值。
: 因此,如果从个体独立的角度来看,个体其实是孤独的,
: 这意思是,个体要负的责任其实没有其他人可以帮他负,他能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 这才是孤独的真义,而非传统定义上的我不与他人产生连结。
: 最后,由于原文提到了对亲人的牵绊,所以提一下一些情绪是有必要的。
: 我们虽然看不到自己的死亡,但是我们的生命只要跟人产生连结,比如说父母、亲戚,
: 就一定会面对一件事:对方的死亡。
: 当这段关系深入且深刻时,关系的断裂势必会带来情绪,比如说悲伤和痛苦,
: 这些情绪其实代表的是:我在跟对方道别,我在回忆对方,我在心中跟对方说话。
: 而正因为有这些情绪,我们才能有走下去的力量。
: 牵挂,很多时候只是把别人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
: 与其说那是关心,毋宁说是一种担心,以及强迫对方必须面对自己该负的责任。
: 同时,也隐含了一个讯息:“我不相信对方没有我会过得好”。
或许有人有这个讯息 但更多的讯息是在意: 别人对我的看法
如果人可选择死的方式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最漂亮的死法 最有意义的死法
人啊 毕竟看得还是自己而已
人性都是自私的 无私的少之又少
: 揹著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很累的。
: 如果对内文提到的一些东西有兴趣,下面的书单是我觉得可以当延伸阅读的书:
: 对死亡与如何告别有兴趣的,可以参考米奇‧艾尔邦的一系列书,
: (其中我推荐《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以及卡里‧纪伯伦的《先知》。
: 如果对死亡恐惧有兴趣,可以参考欧文‧亚隆《存在心理治疗(上)》
: 、约翰‧布雷萧《家庭会伤人》两书。
: 对于如何面对哀伤,《泪汤-失去挚爱的疗伤食谱》能提供一个梗概,
: 《死亡的益处》则提供了父母死亡后,子女对变好感觉感到恐慌时的助益。
: 《他走了,不是你的错》虽然谈论的是自杀者遗族如何面对自杀者死亡的事实,
: 但对面对死亡也有一定的帮助。
没有面对过 谈再多都是没用的
犹如纸上谈兵
作者: milk0513 (coldmilk)   2014-07-23 01:59:00
所以你觉得所有生死学相关的书都是纸上谈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