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桦不爽! 发明展骗倒行政院 六年157亿付水流
http://ppt.cc/aWDy
江宜桦不爽! 发明展骗倒行政院 六年157亿付水流
吴碧娥╱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2014.07.16
行政院在2010年宣誓推动四大智慧型产业,其中,投入六年共157.23亿元经费的“发明专
利产业化”政策,却在执行五年后被行政院长江宜桦点名“最不满意”。政府应该检讨的
是,不是所有发明都有“商业化”的价值,光是从报章媒体报导台湾参加国际发明展屡屡
得奖的消息,制订政策的根基如此粗糙就投入上百亿元经费,难怪纳税民众的血汗钱就这
么白白浪费了。
回过头来看,“发明专利产业化方案”这项宣告失败的政策,当初到底从何而生的?在行
政院公开的“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动方案”中,开宗明义这么写到:
我国发明实力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每年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瑞士日内瓦国际发
明展、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英国伦敦国际发明展等国际发明竞赛上,屡获佳绩。以参
加瑞士日内瓦2011年国际发明展为例,我国代表团有84件发明作品参赛,共81件获奖(勇
夺42金、34银、5铜),获奖率高达96%,创下我国历年在该展最佳得奖纪录,显见我国人
之创新研发具备国际竞争力。
原来,行政院是依据台湾在国际发明展上的傲人成果,发想出应该要将这些发明进一步商
品化,才会催生“发明专利产业化”这样的政策。如果是基于这样的前提,等于从一开始
就已经决定了无可避免的失败结尾。因为国际发明展的得奖作品,本来就不一定具有可商
业化的价值,学校或学生积极参展的原因,也许是为了学校绩效或是升学考量,此时国际
发明展的存在,恰好提供了一个能让他们“发光发热”的曝光舞台。
2013年在德国举办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共有来自全球32国、700多件作品参展,台湾有
108件作品参加,最后获得20面金牌、34面银牌、16面铜牌,一共拿下70座奖项,参赛作
品得奖率超过六成。同年度的“韩国首尔国际发明展”,共计31国参与、700多件作品,
台湾共222件作品参展,获得68面金牌、64面银牌、57面铜牌和4个特别奖,得奖率更高达
八成以上。
台湾在各大国际发明展的参展件数多,得奖率更是高。这样看来,国际发明展真是门好生
意,它让财力够雄厚的学生家长愿意欣然掏钱送孩子出国“参展”,抢夺金/银/铜牌光荣
回台,换取未来升学超额比序时的竞赛加分。许多县市12年国教免试入学的评比方案中,
都将国际竞赛表现列入加分项目,其中又以台南市最大方,以教育部公布的102年度“台
南区免试入学超额比序项目积分对照表”来看,只要在国际竞赛拿到第一名,超额比序时
加分高达20分;相对来说,就算在国内争破头拿到全国科展第一名,也才加14分,县市第
一名加6分。这就是为什么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参展费用至少
20万元起跳,台湾还有这么多人愿意砸大钱抢著参加。
除了爱子心切的家长,热中于参加国际发明展的还有私立科技大学。国内多所私立科技大
学卯起来编列“奖励补助教师参加国际发明展竞赛办法”,鼓励师生用学校名义参展,于
是乎我们看到技职博览会上,一堆私大、科大纷纷主打在国际发明展中获得几金几银,优
异成果傲视全国,名义上是鼓励师生参加发明展,实则成为科技大学另类的广告行销。
国际发明展参展大车拼 教育部、智财局“共襄盛举”
不只如此,过去教育部每年编列200万元预算,补助技专院校学生参加国际技艺竞赛,参
加国际发明展也可以申请补助,每校每年补助2名学生、每人最多4万元。或许是教育部终
于发现“国际发明展”只是商展性质而非竞赛,今年开始取消补助“国际发明展”,但仍
有多所科大愿意全额补助参展学生的机票及报名费。
促使台湾成为国际发明展常客的推手还不只教育部,既然是鼓励发明,智慧财产局身为专
利主管机关,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智财局每年都会编列预算补助“著名国际发明展”,
以2013年为例,符合智财局认定的“著名国际发明展”多达10项,几乎是每个月都有“台
湾代表团”出国比赛,去年一共补助149人,补助总额达253万9,541元!
表一、102年度智财局获补助之“著名国际发明展”统计
著名国际发明展名称
展览日期 台湾组团单位 获补助人数 补助总金额
莫斯科阿基米德国际发明展 中华创新发明学会 10 208,880
4/1-4/4
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4/2-4/6 台湾发明协会 13 266,322
巴黎国际发明展
4/30-5/11 中华民国流行颜色协会 36 751,968
马来西亚ITEX国际发明展
5/8-5/10 台湾发明商品促进协会 17 159,876
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
6/18-6/20 台湾发明协会 17 266,322
乌克兰国际发明展
9/25-9/27 中华创新发明学会 4 83,552
波兰华沙国际发明展
10/14-10/16 中华创新发明学会 6 125,328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
10/30-11/2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台湾团 16 334,208
克罗地亚 INOVA
国际发明展
11/13-11/16 台湾发明智慧财产协会 14 250,656
韩国首尔国际发明展
11/27-11/30 台湾发明协会 16 92,429
总计 149 2,539,541
资料来源:智慧财产局 吴碧娥/制表
利益共构的国际发明展 无助于推动专利产业化
国际发明展之所以成为好生意,不是因这些发明能够创造多少商机、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而是让愿意花钱的家长、校方都能各取所需。因为事实上,这些“国际发明展”并非竞赛
性质,而比较接近商展性质,只要愿意花钱报名就能参加,不需要经过筛选就能成为“台
湾代表团”,美其名是出国比赛、为国争光,精美行销包装的背后却是大拜拜式的滥发奖
项。
就以成功骗倒行政院的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为例,金、银、铜牌完全没有数量控管,任
凭评审在展场上的自由心证,要给出几个金牌都可以,难怪台湾不只2011年获奖率高达96
%,而且是连续四年都拿下全球冠军!
只要看穿国际发明展背后的利益共构,就可以了解为何台湾在发明展上获奖频频,在整体
专利申请上却表现不佳,当然获奖发明也很少转化成实际商品,更不要说产业化了。如果
国际发明展真的具有创新发明上的指标意义,试问连霸数年台湾专利申请冠军的鸿海公司
,或是以产品创新引领全球的苹果公司,怎么都从来不曾参展呢?
即使是通过申请核准的专利,都不见得有商业化的价值,尤其是个人专利容易面临单点技
术、缺乏市场潜力及适当的营运规划,还会受限于资金和缺乏完整的组织团队,这些都是
要将一个简单的发明专利商业化的大考验。但是我们的行政院却不明就里,光是凭著媒体
新闻反复洗脑式的报导,居然就这么通过了“发明专利产业化方案”。
假命题、真错误 交代不清的发明专利产业化方案
说穿了,“发明专利产业化方案”只是建立在一个假命题上的错误政策,但政府却计画在
六年投入157.23亿元钜额经费(请见表二),如果以预期成效来看,光是衍生经济效益就
能创造1,290亿元,超过投入经费的八倍之多(详见表三),看似非常乐观,然而实际上
呢?
表二、发明专利产业化99-104年经费规划
经费需求及预期成效
资料来源:行政院
表三、发明专利产业化99-104年预期成效
经费需求及预期成效
资料来源:行政院
同步检视在行政院官网上,统计至103年5月底的政策执行成果如下:
(1)顾问咨询访视服务已完成3,016件
(2)营运计画书或验证服务已协助725件
(3)专利技术加值共完成2,392件
(4)完成产学合作厂商数5,130家
(5)完成授权及让与等交易案件4,676件
(6)促进人力资源运用40,229人(含新增与支撑就业人数,及参与计画之硕博士人力)
(7)带动民间投资192.494亿元
(8)衍生经济效益760.06亿元
行政院将经费用在举办一连串的行销推广活动,只为了展示方案施政成果;而透过数以千
计的“顾问咨询访视服务”,难道就能够落实技术商品化吗?恐怕也只是流于形式,顺便
再编列一些顾问咨询费用来消耗这庞大的经费预算。更令人不解的是,根据行政院自己推
估,到102年底可创造631亿元的衍生经济效益,而统计至103年5月,衍生经济效益为
760.06亿元,已超过原本的预期,如果行政院官网公布的数据属实,怎么会有成效不彰的
问题呢?还是说我们可以合理怀疑,行政院是在画大饼、歌功颂德,却被院长带头自爆政
策数据经过美化呢?
不仅如此,虽然官网上洋洋洒洒列了八大成效,却没有细节说明,实在让人摸不著头绪,
带动民间投资192亿元从何而来?衍生出的经济效益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从产业真正需求出发 别再本末倒置
其实,学界也透过多种管道曝光发明专利,毕竟要有好的发声机会,才能引起市场注意,
像是交大创立的“专利授权暨拍卖平台”,汇集中研院及交大、成大、中央、中兴等32所
大专校院在国内外获证专利,提供“专利供应者”和“专利需求者”专利需求交流的平台
,让台湾产业界能以更便利的方式,了解学界的研发成果,若产业界对于该专利有兴趣,
可取得专利授权、进行产学合作及技术媒合。如果真的有商业化价值的研发,学校教授自
行找厂商合作开发也已不是新鲜事。
回过头来思考,推动发明专利产业化的困境,在于个人、学校或是研究机构的发明不见得
具有市场性,要落实到产业化有困难,在没有先搞清楚产业界需求的前提下,一心思考如
何技转给厂商、如何将学界发明落实到产业界,难道厂商就会盲目买单吗?
要推动发明专利产业化,最好的作法还是先推动“产业政府”,产业界与学界要更紧密的
结合没错,但反过来应该是以产业界的需求为出发点,让厂商主动提供未来企业所需的技
术和研发方向,由产业需求引领研究发展与学校教育内容,学界的研发就不会流于闭门造
车,学生毕业后也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打造符合业界所需的人才。
至于政府若真的有心鼓励研发、促进专利申请意愿,应检讨的是台湾缺乏适当的专利申请
补助政策,像是邻近的大陆为鼓励国营及民营企业投入创新研发,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提出
各自的专利资助及奖励;我们的行政院空有上百亿元经费预算,智财局甚至还每年补贴几
百万元参加国际发明展,都不如拟定具有奖励性质的专利申请补贴政策。否则对申请众多
专利的大公司来说,光是每年维护专利就需要大笔经费;更别说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不
少都因为专利申请费用不堪负荷而却步,或是直接转往申请美国专利。
如果台湾公司连申请专利都兴趣缺缺,而学校单位又是为了冲绩效、拼升等而开发些没有
实际商用价值的专利,那么离政府希望发明专利产业化的美意,恐怕只会愈行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