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自由时报
2.完整新闻标题/内文:
〔记者黄旭磊/高雄报导〕茄萣湿地1-4号道路开发涉及当地两百一十多只黑面琵鹭栖息
生态,市府决意依照原有规划施工,但黑面琵鹭季节需封闭道路,且地目由游艇专区变更
为湿地公园用地。
地目变为湿地公园用地
高雄市府昨天(十七日)下午举办最后一次环评说明及决议会议,近十个国内外环保团体
聚围在高雄市四维行政中心十楼会场外,辖区苓雅警分局派员维持秩序。场内双方意见针
锋相对,茄萣区里长联谊会主席薛金成、茄萣区农会总干事杨至颖等地方人士批评“赏鸟
团体就是黑面琵鹭最大敌人”,长镜头(大砲)比道路开发隔离绿带还近,汽机车每逢假
日塞车看鸟,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薛金成甚至批评环保团体造假资料,黑面琵鹭夜间没鱼可吃,根本不可能在当地夜栖;但
另方面,湿地保护联盟秘书长谢宜臻出示照片,显示黑面琵鹭在当地夜栖至少有五十只。
经过廿四名环评委员表决决议,市府环保局长陈金德公布四点决议并表示,道路在黑面琵
鹭季节不施工、不通车,设置崎漏路等替代道路通行,另外,1-1号道路以南四十七公顷
原游艇专区用地变更为湿地公园用地,而道路施工需设置生态廊道,每年黑面琵鹭季节不
得施作工程。
茄萣湿地1-4号道路总长九百四十二公尺,由高雄市府新工处规划设计,连同主方案规划
五条计画道路,最后市府决议维持主方案,总经费一.三亿元,工期十二个月,施工会切
割湿地五.二公顷。
环团:鸟不来 管制何用?
高雄市野鸟学会总干事林昆海当场对于结果表达失望,林昆海表示,“路开了,鸟就不来
了,再管制有意义吗?”
中华民国野鸟学会理事长林世忠表示,“一条九百四十二公尺道路,行车时间不到一分半
钟,值得赶走黑面琵鹭吗?”
林世忠表示,根据“黑琵大师”王征吉调查,茄萣湿地面积八十三公顷,三年来黑面琵鹭
数量逐年增加,今年估计有两百一十二只,已达全球数量两千四百多只的近十分之一,符
合国际性湿地规模,政府应遵守国际法规,立法保护明星濒危物种。
而根据国际黑面琵鹭后援联盟(SAVE International)评估,道路直接切过黑面琵鹭夜栖
点,严重影响栖息地环境。
3.新闻连结: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7079
4.备注:
说要封路,但基本上开了鸟都直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