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断 蒋伟宁知道造假或涉入可能性不大 (UDN)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805535.shtml
【联合晚报╱记者游婉琪/台北报导】
学界爆发造假审查论文事件,引发外界好奇陈家兄弟涉嫌钻漏洞的“同侪审查”(peer
review)究竟如何运作?长期研究“同侪审查”的台湾大学图资系教授黄慕萱说,同侪审
查是学者升等最重要的基石,在大学、中研院、国科会、国内外期刊内可说是无所不在;
这套制度基于“人性本善”而设计,但有时审查者只是名气大,并非真正了解该研究领域
。
黄慕萱表示,陈家兄弟事件在国内外学术圈都相当罕见,但韩国前阵子也曾发生类似事件
;通常一篇稿子丢出去给期刊后,期刊主编会找来两名以上学者审查,审查学者会提供作
者修改意见,经修改认可后,才能登上该期刊。
黄慕萱表示,在学术圈内彼此合作是一件被鼓励的事,有合作就会导致共同挂名,也不是
件坏事;但如果没有存在合作事实,却共同挂名,就是学界普遍无法接受的事情。
清华大学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罗中泉在脸书撰文指出,大部分的科学论文会都有
二、三位以上的作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与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其余则是参与少数实验分析、出经费,或是给论文写作一点建议的“
挂名”作者。
罗中泉在文中解释,通讯作者经常是整个研究计画的主持人,必须对这篇论文负大部分的
责任,决定这篇论文作者名单有谁可列名;第一作者则是列在作者名单上的第一个人,是
实际从事大部分实验与分析工作的人,通常是研究生或是博士后研究员。
罗中泉表示,他从陈震远被撤销的60篇论文的作者名单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论文都会有陈
震远与弟弟陈震武其中一人在作者名单,但仅有一篇论文两人名字同时出现,造成两人平
时关系并非密切的假象。
罗中泉认为,从实务经验来看,蒋伟宁共同挂名的五篇论文中,他并非第一作者也不是通
讯作者,且这五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都是陈震武,合理推断蒋伟宁知道造假甚至涉入其中的
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