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北美智权报
2.完整新闻标题/内文:
薪资冻结15年 企业主:谢谢人力银行
姜清凰╱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2014.07.01
台湾的人力银行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化,大大小小的人力银行竞相炒作话题,十五年来,大
学毕业生起薪从28K被一路喊到16K,在劳动部今年公布后才发现原来是27K。探究人力银
行的样本与调查方式,即可知其粗糙不堪之处。然而在无管理也无约束的情况下,人力银
行的误导造成劳资资讯的偏差,使得劳工薪资低落、许多企业也找不到人。劳工薪资冻涨
十五年,人力银行堪称推手。所幸,在国际职业社群网站Linkedin要进军中文市场后,这
样的情况有机会出现转变。
自网络兴起之后,劳工使用人力银行找工作取代了传统的报纸分类广告,宣告了数位化求
职时代的来临,而在传统104、1111人力银行两大兴起之后,又陆续地跑出如yes123(自由
时报成立)、518人力银行(数字科技),以及一些小的网络人力银行或求职app等。这样数
位平台媒合的找工作生态,如同寡占市场般的紧紧掐住劳工找工作的管道,人力银行喊薪
资跌就跌、喊涨就涨,时而唱衰新鲜人、时而嘲讽转职族,人力银行从90年开始迄今15年
的时间,仿佛间拥有了台湾的劳工与薪资调查的话语权,一切都由人力银行说了算。企业
裁员多少,不是看经济部的歇业家数统计,是听人力银行的;企业降低起薪,用的是人力
银行网站上最极端的个案,然后变成每家公司比较的参考;企业的薪资统计,看到竟然不
是劳委会与主计处的资料,而是偏向资方人力银行自己的调查报告(毕竟付钱的是公司),
这样的现象,合理吗?
在政府怠于宣扬人力资源调查(劳委会、劳动部本来就有职类薪资调查)、以及人力银行纷
纷重金邀请媒体与网络高手不断的炒作话题下,最终劳工的薪资或人力资源现况,人力银
行说了算。在人力银行的获利模式终究是来自于征才企业的情况下,人力银行手上的调查
天秤逐渐地往企业倾斜、对劳工越来越不利,甚至人力银行的发言人、主管,可以在公开
表示要新鲜人去当免费的志工、说大学生延毕就是懦夫。在人力银行拼命以话题耸动竞争
下,不断加码唱衰台湾劳工薪资,。为什么?因为谈加薪,媒体没兴趣;讲衰退、裁员、
失业,塑造恐慌,才会有被报导的机会。于是在不断竞相加码下,新鲜人起薪年年降,年
头年尾到隔年,一降、再降、年年降。
确实,社会的薪资不振,不全是人力银行的责任,然而在亚洲各国里、台湾可以是唯一维
持这么长久庞大的薪资不振的国家,相较于他国这么独一无二的人力银行议题炒作文化,
难道不是扮演重要催化剂的角色?
人力银行自出现以来兴盛了十五年。十五年来,我们的上市柜企业EPS连年成长,但劳工
的薪资却是跟渐冻人一样的萎缩。我们的人力银行喊薪资冷冻、薪资衰退,全国的大小企
业主可以告诉你薪资不调有理,有调薪你就要感谢“温暖的小确幸”,而忽略员工本来就
是跟公司共享获利成长的果实,调薪只是反映获利的成长与通膨而已。十五年来,人力银
行的连年唱衰,从网络泡沫化喊到金融海啸,亚洲各国的薪资水平都是成长的,只有台湾
冷冻。放眼各国,日本、美国、欧洲、中国的人力网站文化也发展很久,宣传的重心都放
在企业招聘与面试技巧上,从没看过如同台湾如此偏差的人力银行现象。
台湾的人力银行,不用负责吗?
人力银行怎么操作新闻?
台湾的人力银行与媒体的关系由来已久,104人力银行堪称始祖。104人力银行的宣传方式
,其中之一就是针对自己的求职求才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制作成调查报告的形式刊
登在晚报上,如果有新闻性,当天的电视媒体、或隔天的日报,就会跟进报导该则新闻,
可谓是以最低成本达到宣传的效益。
然而这套模式,从民国九十一年开始,在其他人力银行业者加入、陆续加码议题行销后,
话题就变得越来越辛辣了。这些人力银行找来了操盘行销与公关的高手,拥有人数不少的
行销公关部门,规划不同的议题来发表,最基本的是所谓三大节奖金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