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jm大这篇主论点就是:
“新竹米粉四字有品牌价值,不宜轻易更动。”
支撑的理由有几个:
“米粉里面加玉米淀粉,从民国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算什么黑心。”
“加玉米淀粉比较Q,纯米比较软,各擅胜场。”
“可以保留新竹米粉,但标示含米量。”
我殊难同意您的看法。
首先,品牌价值的意义,在于将具体、零碎的产品优势,
凝聚成抽象概括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一看到品牌,就产生信任感。
买它就对了。
买它就是美的。
买它不会后悔。
因此,消费者不用经过复杂的比较过程,不用深入去检测同类商品的好坏,
透过品牌价值的高低,可以简易的得出买或不买的答案。
然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会知道,有些没牌子的产品品质更好;
甚至在品牌价值接近的时候,他们会知道今年LV的衬衫版型比较突破;
去年GUCCI的外套用料特别扎实……
PTT有讨论电脑的、手机的、相机的专板……
板友花心思蒐集资讯,就是想告诉你,品牌不是绝对的,产品的价值才是核心。
没有产品价值,只有品牌名称,空壳而已,骗不了多久的。
大部分添加玉米淀粉的新竹米粉厂商,在法规修订之前,四十年来,
都叫做“新竹米粉”吧!
他们的品牌价值有建立起来吗?
有因为“新竹米粉”四个字,在市场上有屹立不摇的地位吗?
他们的市场是逐年增加还是减少?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优劣之间不是纯然主观的,可以有客观的判断标准。
不然米其林也就不用评分了,打星等毫无意义。
论营养,玉米也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质等营养成分,但因其本身
属于抗性淀粉食物,不易被消化酶酵素水解,过量摄取容易增加肠胃消化的负担
,使肠胃功能不佳者出现胀气和肠胃不适的症状。
相较于白米,玉米的营养素缺乏必需胺基酸,加上被加工制成玉米淀粉后,
原有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容易随着高温烹煮而流失,偶尔吃虽不至于
对人体造成重大影响,但若长期取代白饭作为主食,恐会因营养摄取不均
而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问题。
参考: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176
论口感,不是Q就是好,还要综合评价它的风味。
纯米米粉那种自然淡雅的米香,不是添加玉米淀粉的劣质品可以取代的。
各位闭上眼睛,想想最近一次吃米粉是什么味道。
有没有觉得调味量很重,很咸?
为什么?
因为长得不好看,只好靠浓妆。
以下这篇报导有纯米米粉通过检测的名单:
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23851/
各位去找来煮煮看,自己不会煮请家里帮忙。
吃下去的味道显而易见。
不管是哪一种面条,粄条、河粉、米粉
食材原本的风味才是最重要的。
各位有听过顶级寿司师父的米,没有米味吗?
有吃过好吃的意大利面,那种淡淡的麦香吗?
纯米米粉的风味,绝对不输给他国产品。
这原本应该是台湾人的骄傲,却被cost down的思维给搞砸了。
根据新竹米粉公会的网页资料:
http://ppt.cc/iXSb
民国 60 年代
政府保护农业政策,导致米价节节上升,业者为降低成本
,开始研究以玉米粉取代部分原料。原料的改变也影响到整个米粉产业的改变。
六十年代以后,大南势米粉工业开始转型,小规模家庭工厂逐渐被机器化工厂取代
,米粉工厂急遽减少。
民国 62 年 (1973)
台北贸易商向陈胜民推销玉米粉。经过试验的结果不错,
陈狮与陈胜民成为玉米粉的经销商。
我不能说这都是厂商的错。消费者一时被蒙骗,吃了便宜又伤身的货色,
还以为QQ的便宜又好吃(这跟鼎王、胖达人的故事何其相似!)
但经过了四十年,消费者始终会觉悟的。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吃米粉,因为觉得不好吃、不好消化、缺乏记忆点。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纯米的米粉、真正的米粉。
所以正本清源有什么不对吗?
米含量不足就不要叫米粉很难吗?
“新竹米粉”如果可以没有米。
那彰化肉圆可以没有肉吗?
嘉义火鸡肉饭可以用猪肉吗?
如果玉米淀粉有产品价值,不管它叫什么粉,会吃的还是会吃,
如果它没价值,拜托别来玷污了米粉。
台湾唯一名不符实的产品,却又不会改名的,就只有政党。
中国国民党,没有国民。
民主进步党,没有进步。
所以我讲的,
也不只是米粉。
※ 引述《kajm (kajm)》之铭言:
: 终于满180天发文门槛了,
: 小弟跟新竹米粉有很深的渊源,应该有立场来发篇文章说说我的看法,也算小爆挂吧?
: 之前这议题我也有在新竹板po文请人转过,解释过整个政策的来由(八卦板搜#1Jcpsus2)。
: 建议有兴趣的乡民也翻一下那篇文章,谢谢。
: 在文章开始前,想先引用一句柯P的话作为这个事件的注解:“在这社会什么是对什么是
: 错其实很清楚,只是在这个国家对的事情没办法去做,而错的事情一直在做。”
: 全文颇长,不想看太长可PageDown到【短版文章开始】的地方看起。
: 【全文开始】
: 个人认为基于食品安全跟基本的消费者权益,
: 将包装标示清楚是理所当然的,这点根本不用争。
: 所以新竹(米、炊)粉的业者是在争什么呢?
: 先来说明一下这个政策(指米粉的部分)的目的,
: 其实是要确保市场上出现“米粉”二字的产品至少都有50%含米量。
: (100%可用:米粉二字、50%↑可用调和米粉四字、50%↓不可出现米粉字眼)
: 在这边我想举果汁为例,相信常去便利商店的乡民都有发现,
: 某个纯x茶的包装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几个大字“果汁含量未达10%”
: 但是它有被要求更改品名吗?没有。
: 新竹米粉的市场现在就很像果汁市场,唯一不同的是,
: “新竹米粉”四个字几乎已经是个代名词,这也是业者所争的点。
: 当你被问到新竹有什么名产?一般都会回答“米粉、贡丸”
: 殊不知未来人家到新竹买“新竹米粉”时,
: 老板拿给你的是写着“新竹炊粉 含米量10%”的包装。
: 虽然现在也是含米量10%,但对一年买一次来送礼的人而言,什么叫做炊粉?
: 而且有没有发现,是“新竹炊粉 含米量10%”哦!
: 也就是说,跟果汁市场相同,米粉包装上面也得明显标出含米量…不觉得有点多此一举吗?
: 难道消费者看到“含米量低于10%”、“含米量0%”、“本产品不含米”时,会不懂意思
: 吗?
: *******【短版文章从下面开始】*******
: 再回来说说政策,
: 政府的立意是好的,希望消费者买到“米粉”时都是有50%以上的产品,
: 可是却忽略掉“新竹米粉”这四个字的意义。
: 什么意义?没有米的米粉吗?并不是。
: 或许各位不知道,新竹米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其实是很高的。
: 至少在米粉市场这一块,新竹米粉算是很有名的。
: (下面只专指“在新竹真的有设厂的米粉业者”,不包含其他不在新竹的“新竹米粉”)
: 就我所知,以前统X、康X傅似乎都曾找过新竹米粉业者来代工其品牌,
: 甚至有意愿请业者到大陆设厂制作,但都被婉拒了,所以有人说业者都死要钱?呃?
: 而在日本无印良品贩售的米粉,也是新竹在地米粉业者制作的米粉。
: 还有前两年有个美国部落客票选全球最难吃方便面,连新竹米粉也榜上有名(算好事吗XD)
: 但看看卖场上那些大厂与架上寥寥可数的“在地新竹米粉”,新竹米粉其实都堪称夕阳产
: 业了,以一般业者来说,产量并不大,一来是并非全自动化,二来是销货通路少。
: 所以有人说外销跟内销的包装区别就好了,
: 事实上,当然可以这样做,但是成本高,而且外销跟内销的产量、销货速度不同,
: 各位在各大通路所见到的大厂,为什么包装可以变得很快?
: 就是因为他们销货快,且有足够的经费一直改包装。
: 可是新竹米粉这种传统产业,根本没一家能跟大厂相比较,
: 从近年因食安问题不断导致销量下滑,到去年新闻报导,再到今年彻底更换包装,
: 其实很多业者都快撑不下去,要怎么双管齐下的做两种包装呢?
: 更不用说包装袋都是大量制作的,如果同产品一次要搞两种包装,
: 光屯这些包装袋的存货,风险就很高了。
: 再来是说,新竹米粉从民国60年代就已经开始有添加玉米淀粉在制作,
: 进入机器包装时代后,产品上也都有标示“(玉米)淀粉”,
: 甚至在米粉公会的官方网站上(约2002年前后就已经建立了)都明确标出添加玉米淀粉的
: 理由及时间点。
: 所以业者真的都是黑心、无良吗?
: 至少比起某些大厂,我所知道的米粉业者,几乎都是以最少添加物在制作米粉的。
: ***********【短版文章结束(可加看文末注解)】*******
: 我在这边提供各位几个米粉的辨识点,各位选购时可以参考看看。
: (可惜大卖场几乎没有新竹米粉自己的品牌,不完全没有,可以找找看)
: 一、米含量
: 米含量越高,米粉在炒煮、冲泡时越容易软掉、烂掉,翻炒太多次会碎得很严重,
: 针对这一点有两种方式:
: 1.添加物(以新竹业者为例,一般是玉米淀粉为主、化学添加物其次)
: 2.烹煮者的技术
: 如果手边有尚未标示成调和米粉的统二肉燥米粉,
: 或者可以找炊粉跟调和米粉来比较看看,调和米粉应该明显软烂。
: 我并不是在吓唬各位纯米不好吃,
: 新闻报导后,我有幸常常吃到纯米(没有任何添加物,只有水跟米)的炒米粉,
: 如果原料不是放在仓库太久的米,炒出来的米粉味道是有“淡淡的米香”,
: 但是如果用的米是旧米,会很明显有一种臭味,很难接受。
:
: 而如上所说,依照厨师的技术不同,每次炒出来的米粉都会不同,
: 我吃过炒出来很正常,没有断很严重的米粉,但也吃过断到要用汤匙挖的米粉,
: 端看炒的技术(这特性在一般餐厅、小吃摊、办桌,应该很难被接受吧?)。
: 二、成分标示
: 如果你手边刚好有在新竹本地生产的冲泡米粉
: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叫新竹米粉却不一定都在新竹生产),
: 你可以跟大厂的包装成分来比较看看,
: 我想你会明白我之所以说米粉业者并非无良业者的原因。
: (在这次风波后,我想会不仔细标示的业者应该非常少了,所以……)
: 三、冲泡米粉的“形状”及“碎屑”
: 如果是大厂的冲泡米粉,打开包装后,
: 你会发现碎屑并不多,而且米粉形状蛮整齐的。
: 这是因为制程跟传统米粉业者有所差异,
: 在这个大厂是用自动化机器在制作、定型,传统业者在这个步骤则是手工。
:
: 这个差异会使米粉的碎屑多寡出现不同,
: 当然有一部分也是化学添加剂的多寡有所影响。
: 至于口感或味道有没有差,我就不是很清楚。
: 结论是,最近冒出的这个争议,我想政府跟业者都有问题,
: 政府一开始这个政策就多此一举,但去年底就有草案出来了,
: 业者却也没有针对这一点提出修正,反而现在才出来争这个点,
: 我觉得是有点太晚了,但如果能改成只要明确、明显标示含米量,我想也是好的。
: 发文是希望各位乡民们能冷静点、客观点的想想看,
: 难道你去买米粉时看到含米量0%,你还会以为他有米吗?
: 之所以希望保留“新竹米粉”,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名称”,
: 并不是单纯因为“降低成本、赚更多”好吗?(注1详述)
: (我有解释为什么我认为不只是这样,希望你有看到,没看到可以往上拉回去看。)
: 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付高于现在三倍的价格去购买“100%纯米米粉”。
: 跟消费者解释后,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觉得其实10%含米量的米粉是不错的,
: 当然,的确也有很多人愿意花钱把100%、50%、10%的米粉都买回去吃吃看,
: 这端看个人的意愿,我觉得业者本来就应该做到这样的落实标示,
: 所以我才认为“明确、明显标示含米量”就已经很足够了,不是吗?
: 注1:
: 其实纯米米粉的利润远高于玉米淀粉,因为添加了玉米淀粉跟米,还要面对市场削
: 价竞争,价格一直掉,再来就是降低产品的重量,反而没有利润可言。
:
: 如果纯米制作,反而难以削价竞争,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并没办法接受其价格。
: (就我所知道的纯米米粉vs10%米粉,价差至少三倍以上,更不用说原本吃0%米粉的)
: (如果用最低价跟纯米米粉来比较的话,最多可能差五倍。)
: 注2:
: 传统上,米粉本身分为两种:炊粉、水粉,是以制程及成品粗细做为区别,
: 新竹米粉是属于“炊粉”,其制程是蒸熟,产品是细如发丝(非常细)的“细米粉”;
: 彰化米粉是属于“水粉”,其制程是煮熟,产品是较粗的“粗米粉”。
: 有些人说“米粉”=“水粉”,是因为一开始的米粉的确就是属于水粉,
: 甚至以前的新竹米粉也是如此。
: 一开始之所以选择在新竹制作米粉,就是因为新竹风大,
: 利于将“水粉”风干,所以才有九降风利于制作米粉的来由。
: 后来新竹米粉发展成“炊粉”,而且技术很好,
: 产品声名远播,所以现在普遍都是炊粉。
: (风干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科技进步下,亦能用烘干缩短时间,
: 不过风干跟烘干还是有差的,有兴趣者可以自己买来比较看看)
: 文章很长,不知不觉就把想表达的一次说一说,这也算是米粉产业的小八卦吧。
: 如果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在底下问,或是有什么想了解的,
: 但希望可以将我另一篇跟这篇都先看完,谢谢。
: 谢谢辛苦看完整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