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8日 04:10
舒子榕、林思慧/专访
西方中国研究权威、牛津大学教授芮纳‧米德(Rana Mitter)本周访台,今日将在国史馆
公开演讲,揭开世人所不知的八年抗战真貌。他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强调,中国的奋战比
英国早2年,比美国早4年,但中国与日本战后在英美人士心中,却地位互换,日本从战时
敌人变成冷战资产,战争罪行没有太多讨论;这股怒火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积弱不振时期
,日本在本地区的骄纵霸气所留下的记忆。
二战遗绪 持续扩大
米德在《被遗忘的盟友》新书中,长达600页的历史爬梳,解析了中国与日本苦战多年,
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牺牲近2000万的人命,中国这样苦难的抗争经验,接着深入影响了
21世纪亚洲之间难解的区域政治和纠葛。
二战历史对目前中日关系究竟产生何种影响?米德认为,二战的遗绪十分强大,且其影响
正在持续增长;其中一个因素是“我们没有解决二战后在亚洲最重要的问题”,和欧洲不
同,中国、日本、台湾、韩国等重要国家,没有机会一起谈话、商量、解决历史问题,因
此在国际结构方面,大国并没有对东亚情势达成共识,譬如中国的作用、美国的作用等。
米德说,第二个因素是历史的问题,每个东亚的国家都对二战历史各有看法;在日本有左
派、右派之分,虽然有人承认日本在中国的战犯,但有些右派人士却不承认;这个看法与
中国差异很大,现在中国对这段历史的看法还在变化、发展当中;台湾方面经历过去30年
的民主化进程,有的看法与30年前相同,但有的看法已经起了很大变化。从西方的眼光来
看,这段历史对现代政治有很大意义。
战犯定位 日本歧见
米德写到,中国抗战的故事攸关中国如何崛起成为大国。在今天的国际社会里,中国想要
以“负责任的大国”之姿出现,中国的分析家和外交官爱谈中国曾经是同盟国一员,与美
、英、俄并肩作战,希望把自己描绘为新秩序不可或缺、积极的一部分;今日,当中、美
关系趋于紧张时,中方就会说它在战时的贡献被遗忘了。
米德也提到,中国今天最吃紧的国际关系仍是对日关系,抗日战争仍是目前中、日摩擦极
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对于出生二战之后许多年的世代,中国民族主义的骄傲,还是深受日
本侵略中国的怒气所影响;但这股怒气的潜台词,是60年之久的仇恨、日本侵华战争的遗
绪。
难忘抗战 中日摩擦
不仅如此,米德说,透过美、日安全同盟,美国从二战以来即在亚太地区维持强大地位,
并把日本置于美国的防卫伞保护之下;中国也对这些安排不满,有一大部分源自于中国认
为自己才应该是今天此一区域的主要国家;但这股怒火,其实也是日本在本地区的骄纵霸
气所留下的记忆。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8000925-2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