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nana ( )》之铭言:
: 国中会考引爆民怨 蒋伟宁:不好意思
: 首届国中会考落幕后,选填志愿的复杂过程让考生及家长陷入不安。神隐多日的教育部长
: 蒋伟宁今(11)日出席新北市府活动时表示,新制度引发社会及家长不安,他感到“不好
: 意思”,并承诺全面检讨。不过,现场家长不领情,痛批“一句不好意思,就能解决27万
: 考生及家长的焦虑及不安吗?”
: 国中会考落幕后,学生及家长抱怨不断,包括填志愿复杂难懂,就像在“掷筊”、作文比
: 序不公、英文科题目太难等。新北市长朱立伦昨日更砲轰,“国中会考、特招,虽然都是
: 中文,但我都听不懂。”希望教育部说明清楚,不要让民众乱猜测。
: 蒋伟宁今天出席新北市政府举办的公开论坛时,针对国中会考选填志愿争议表示,12年国
: 教已规划多年,绝非匆促上路,但对于新制造成家长及学生困扰,仍感到抱歉。有数名家
: 长到场“堵人”,高举“部长帮忙填志愿”的抗议标语(图2),场面尴尬。
: 蒋伟宁说,12年国教立意良好,目的是要打破传统志愿序,让学生能就近入学,他期许学
: 生能依能力、兴趣发挥。不过,选填志愿的时间过短,对学生及家长造成不安,须有同理
: 心,他感到抱歉。
: 他强调,从拿到成绩到填志愿,时间安排上确实比较短,“很抱歉造成任何一个学生及家
: 长冲击”,未来一定要改善及检讨责任。
: 蒋伟宁解释,基北区志愿序“扣分机制”的设计用意,是希望学生及家长不要再用以往填
: 志愿的概念,学生应依据本身能力、兴趣及性向做整体考量。他表示,更好的做法是将几
: 所学校放在一起,让志愿排序再模糊一点。
: 针对作文对志愿影响是否太大,蒋伟宁回应,基北区因为人数多、竞争激烈,冲击也较大
: ,他指出,推行一项新制度本来就会引发一些不安,未来教育部会通盘检讨。不过,蒋伟
: 宁也强调,12年国教已公告实施,会继续往前走。
: http://newtalk.tw/news/2014/06/11/48180.html
27万个国中生被一个不知道在干嘛的十二年国教混淆,选学校搞得像赌博一样,身为爱假
清高的文青来说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事情好了
1. 教育政策背后是有哲学思维的
如果今天同意一律免试,采就近就读,这似乎有达成某种公平性,不过人生就是总有这个
but,因为一堆偏乡孩子根本没办法“就近就学”。而且一堆所谓的社区学校名声差、
办学绩效差,身为人父人母的舍得让孩子进去? 有哪位圣人父母愿意让子女成为肉身菩
萨的麻烦来让我景仰一下好吗?
不过人生还是有个but,因为呢,很多好学校都在都会精华区,结果就近就学刚好制造
出富贵明星学校,因为只有有钱人买得起该学区地段,所以自然该学校会进去的学子们通
通非富即贵,那...不好意思,请问没钱人家的小孩何去何从?难道家境普通的小孩不可
以去好学校读书吗?我们误以为就近入学很公平,实际上却很.不.公.平!
如果今天我们认为就是要有套标准来决定所有学生的选择权顺序(譬如:考试),那就大
方承认考试有其必要性跟公平性,而且考试的内容的确有精进的空间。但是不好意思,纸
笔考试就是在用假公平搞齐头式平等啊...在强调多元智能的时代里头,选择题、死硬的
课本标准答案该送进垃圾堆了吧...
而且有志之士应该有发现,基测实施15年,事实上基测考得好的学生,普遍家境不错,基
测的成绩表现根本就跟家庭背景正相关,因为家境好、从小补习、从小栽培,赢在起跑点
当然考得比较好,所以我们原本以为考试很公平,那一定是瞎了!因为老爸有钱还是比较
好用ㄟ。
2. 怎么没有人发现原来台湾政府的基础教育建设缺失?
原来并没有每个乡镇区都有一间高中以及高职ㄟ,所以根本没有就近就学这件事情。办学
办得好的学校永远都在都会区,好师资、好设备通通在都会区,我们教育部怎么从来不把
钱挹注给偏乡缺乏师资、资源的学校?
教育部也做了所谓优质化学校的认证啊,不好意思,优质化的评鉴就是假资料大赛,结果
所谓办学绩效还是存在于该县市居民口耳相传里而已,如果教育部花了大钱还是搞不出“
校校优质”,那怎么不好好面对现实? 好学校就是大家都抢、烂学校就是没人想去,那
就让市场机制去淘汰烂校如何? 所以我们又看到了教育资源浪费了...(无限循环)
3. 择优升学本来就是人性、文化的体现,升学的筛选方式有无符合人性?
人往高处爬、趋吉避凶难道不是每个人的期望吗? 这是人性!! 台湾的文化一般认为孩子
能读书就尽量去好高中给他读,但近年来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资质不错,去高职学一技之
长反而更好,文化在转变,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因为无论送孩子进高中、进高职,大家一
定是送去好的、有绩效的学校,有谁想进烂校?
但人生就是有这个but!! 好学校名额有限,大家挤破头想进去就得有机制去做选择
,用纸笔测验的确是一个传统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纯学术倾向的孩子,纸笔测验的
表现刚好跟高中学程的目标也差距不大,用很俗的话来说,就是“会唸书的小孩想去高中
唸比较难的书,干嘛阻挡他?”。
但人生的but就是现在的孩子多半有多元心智、多元才华了,纸笔测验已经无法测验出
他们的适性,总不能要求狮子、老鹰、猩猩、鲸鱼比赛跑百米吧? 这种竞赛根本不公平
!
那好了,我们聪明的官员觉得在校成绩、公共服务时数、体育成绩....等等东西可以显示
出学生不同的多元才华,所以就来用这些多元项目来计分,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像很公平。
人生的but又开始了,这些多元项目加一加,多数家长学生的目标还是进入好高中、好
高职,进去这些学校的理由跟目的,根本就跟多元心智、多元才华无关嘛,结果多元项目
的评分又变相成为了想进好学校的手段,接着补习班开始欢呼...学生要补的项目越来越
多了,爽!
所以我们又看到了一件事情了,原来我们教育基础建设并不足,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学校可
以提供足够的师资课程来给多元才华的学生喔,而且即便是有多元才华的学生也未必想去
唸提供艺才班的学校啊!! 粗俗话就是:“我家儿子女儿很会画画,也未必要去唸美术班
啊,进建中北一女才实际啦,画画再去补习班学当兴趣就好了”(补习班再次欢呼)
(儿子女儿很会打电玩竞赛的父母表示:我小孩没学校可以收留)
(儿子女儿没有任何才华的父母表示:............)
4. 政策变变变,是谁让政策变变变?
在台湾,到底制定政策的又是谁?是教育部的官员凭空想出来的?是专家学者构思的?前
线的国中、高中老师有参与过政策的制定吗?事实上,部分讲话很大声的教育团体影响教
育政策最多好嘛!全家盟!各地方所谓的地方人士!跟立委们有机会说个话的“家长们”
,不好意思,其实这些影响政策的人通通都是董事长、总经理、党政人士、有力人士捏。
大家都以为政策是专业的人订出来的,结果其实台湾的教育政策是分赃出来的,而且还要
看国库的经费多寡来决定要多超值。往往政策受益者就是这些有力人士们的子女,因为各
位别忘了,土财主再有钱也希望儿子女高学历喔,这是台湾人的文化啊!
所以我们现在仔细想想,现行12年国教那些比序标准等等摊出来看,到底怎样的学生会握
有所谓的优先选择权(比序最高分)?看了看就会发现是住在都会区、出生有钱家庭可以
从小学才艺、从小有补习可以写出好八股作文(请参考大考中心公布的满分范文,果然八
股文是王道!)、爸妈有闲可以去帮子女弄到服务时数、父母有力可以影响老师评分....
,说穿了权贵子弟占尽优势,没钱小孩你去死算了,进不了好学校怪教育部噜?
所以当教育政策在制定时,没有中心思想哲学、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建设、没有考量人性
与文化,然后又被权贵干预时,我们注定要生出一个失败的教育政策,然后今年牺牲27万
学子,明年呢?后年呢?而强推政策的教育部长只要一句“不好意思”,以此为政绩的总
统只要“谢谢,一切依法行政”就好,然后就算下台一鞠躬也还是爽爽领退休俸,这就是
我们要的教育改革?
干!(文青都不文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