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nduction (记得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014-05-30 07:41:58我就是, 不过不叫第一名, 名字好像叫XX成就奖吧, 有个奖杯.
课程结束当天忘记是老师指定还是投票选出来的.
现在是业余投资客. 对我来说这个课程帮助有限, 但我应该是异类.
以下是我对这个课程的纯主观看法:
以卡内基训练来说, 纯粹想了解上课的内容其实买他的书来看就行了
连实践的部分都可以自己尝试, 不想花钱也可以找时间去书店翻.
大抵而言是一些人际沟通与作事情想事情的技巧, 分成几个单元.
(好像12个吧, 不确定.)
纯方法面而言跟坊间书籍乡比其实没有什么特异或突出之处.
卡内基的优势我认为在于提供一个摒除利益关系
围绕在友善气氛里头的说话以及听人家说话的场合.
现在的人很少有意愿好好听人家说完一段话并给予支持了.
观察周边的小朋友, 有能力好好剖析自己想法并且完整的陈述出来的人可能也不在多数.
所以我的感觉与其说他是一个课程更不如说他是一个团体治疗.
台湾的教育教你多做事少说话, 考试作报告都很行但是不会表达也不会照顾心情.
想要表达支持的时候仿佛除了加油之外想不出什么词句了,
而且为了想几个词句还很容易变成言不由衷.
因此造就了一批文章可能写的不错,
东改改西改改也能够言之成理但是不会说话不会面对人的人. (相较之下)
然后很自然的生活圈子就小了, 毕竟有办法沟通的不在多数.
所以就容易缩在各个小团体内部取暖, 慢慢的会有一点偏激.
卡内基的课程我感觉真正有用的就是集结一批有一些意愿想要增进人际沟通能力
并且没有利害关系的人, 让彼此之间产生一些友善的互动, 透过有点假掰的方式
强迫交流然后得到一些支持, 找回一些自信. 除此之外没啥特别的.
上完课如果你学的不错老师会邀请你去当下一批学员的学长姐,
无给薪不过可以继续免费上课就是. 某方面来讲跟静态团康联谊活动也差不多.
以成员来说, 有些看得出是真的有些问题.
艺术家性格` 自闭症` 自信心不足不擅言词表达等等.
不过大多数就是一般正常的年轻人, 漂亮的女孩子还不少.
也真的有人抱着联谊的态度过来, 不过这是大专班啦.
经理人班又是另一个族群了, 比较多管理阶层, 美利达总经理之类的.
他那时说要便宜卖还是送我一台脚踏车结果我懒,
后来才知道自行车是潮到出水运动, 可惜啦.
※ 引述《IhateOGC (我讨厌)》之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