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ts.com.tw/nownews/politics/201405/201405281429016.html
国人骄傲 IDF经国号战机首飞25周年纪念
在美国与大陆1982年签署“八一七公报”后,我国采购先进战机受到美国限制,为了取
代老旧的F-104与F-5战机,时任蒋经国总统下令自行研发战机。在美国厂商协助下,中
华民国空军“自制防御战机”(IDF)于1986年进入全程发展阶段、1988年12月10日首架原
型机出厂、1989年5月28日首度试飞成功。
IDF(为纪念蒋经国又称经国号战机,空军编号为F-CK-1)的外型采单尾翼、双发动机设计
,采用2具美制TFE1042-70涡轮扇发动机,气动力设计与美制F-16战机相似,具有升力中
心在机身重心之前的“先天不稳定”灵活特性,需要飞控电脑辅助才能灵活控制。进气
口类似美国海军F/A-18战机,置于机身两侧翼前缘沿伸板下方;机身寿限为8000小时。
IDF固定武装为一门固定于机身右侧的M-61A1 20公厘机砲,机翼与机腹下共有9个武器挂
架,可挂载天剑一型红外线导引短程空对空飞弹与天剑二型雷达导引短程空对空飞弹与
各式对地攻击武器,最大外挂重量为4000公斤。
由于机身狭小,内载油量仅2111公斤(双座型再减少211公斤),大幅限制IDF的作战半径
,紧急拦截作战半径仅有130公里、挂载3具油箱为1100公里。空军原本预计采购200多架
IDF战机,但是随着1990年代之后陆续购入法国幻象2000-5型、F-16A/B战机,使得采购
量砍半,仅采购131架与6架原型机。
尽管IDF战机性能不如幻象2000-5与F-16A/B战机,前总统陈水扁担任立委时甚至批评IDF
为“I Don't Fly”战机,但是IDF妥善率远较其他二款外购战机高,同时可以挂载中科
院研发的各种武器,因此在IDF的性能提升计画中加入发射国产视距外对地武器的能力。
空军斥资176亿元为IDF战斗机进行“翔升专案”性能提升。性能提升后的IDF经国号战机
(空军称为F-CK-1C/D型),不但强化机体使用寿限、装备妥善率,并解决后勤整补困扰,
同步改善先进航电、火控与武器射控系统,再加上中科院研制的“万剑弹联合遥攻武器”
(俗称万剑弹),有效提升制空、对地的整体作战能力。
万剑弹设计与运用概念与美国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欧洲DWS 39武器散布子系
统(submunition dispensor weapons)类似的视距外攻击武器,弹体内装有被称为子母
弹的集束弹药,专门用于破坏机场的跑道,以瘫痪机场的起降功能。不过,空军不愿曝
光万剑弹的最大射程。
国防部于民国103年1月16日上午于台南空军基地举行经国号战机“翔升”专案接装典礼,
空军司令部于IDF首次试飞25周年前夕公布443联队训练照片,展示训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