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mpph (焕黯)》之铭言:
: 文长甚入
: 以下文章只有一个重点:管先生的想法与郑爸爸根本是一丘之貉。
: 郑捷父母的反应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而台湾社会的反应也有脉络可循。
: 台湾传统社会对于家庭的概念与西方现代社会非常不一样。
: 在过去,家庭主要是以“宗族”的型态出现。
: 一个家族的宗长有非常大的管教权力,
: 微者罚金、轻者棍打、重者革名(把该人从家族中的族谱除名,从此不承认有这个人存在)
: 、极者处死。
: 为什么宗长有这么大的权力?
: 因为家族是一个共同体,从代代祖宗传下来的共同体。
: 不属于个人、甚至不属于现在全体的家族人员,而是属于历代祖先共同创造的荣耀。
: 所以,人们最高准则是不玷辱祖宗,
: 也就是不能让祖宗蒙羞,
: 白话点说:不能让家族丢脸。
: 族长有责任维持家庭的荣誉(脸面),所以可以用极刑处法家族成员。
: 今天这种意识在台湾仍然存留,
: 为什么高中生选择大学校系父母常常有意见?
: 为什么许多父母都会帮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付学费?
: 因为个人不只是个人,而是家族的一体。
: 个人的选择也是影响家族全体的选择,
: 所以志向需要参考长辈意见,
: 而虽然许多大学生已经成年,但因为还是家族中的一份子,
: 所以会继续支持升学来光宗耀祖。
: 回到郑捷案。
: 他的作为用传统的话来说,已经让家族蒙羞。
: 在过去,家中会把他除名,不承认他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减低家族的损失。
: 从他爸爸的言论可以略窥一二。
: “我们无脸见人”。
: 因为个人与家族是一体,他的作为也让我们无脸见人。
: “全家一辈子都被儿子毁了,就算要赔偿,恐怕也赔不完!”
: 因为郑捷与家人同样都是一个家的概念,所以虽然法律上他们绝对不需要赔偿,但他还是
: 会下意识的想到赔偿,
: 并且“赔也赔不完”。
: 在美国社会,个人主义的家庭伦理是主流。
: 想要读大学?
: 请自己打工付学费,是孩子你“个人”要读大学而不是我们家庭要读大学。
: 大学要念什么?
: 请自己决定,那是你“个人”的人生而不是整个家庭的生涯。
: 文中提到的卢刚案,受害者的家属把卢刚跟他的家人视作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未必不对
: 卢刚感到愤怒,但是那跟他家人无涉。他的家人不过就是同样失去亲人的悲痛父母,被害
: 者家属还很温暖的发信与他家人同悲。
: 上面的文章作者还把郑捷“个人”酿成的悲剧,
: 归因到“台湾许多表面正常的家庭,其实已完全失能失控。”
: 认为郑捷“把杀人当成游戏,是因为父母先把生儿育女当游戏。”
: 这其实还是把个人跟家族串联在一起的逻辑。
: 作者说:“任何团体与任何人都能切割与郑捷的关系,但你们为人父母的却不能切割,也
: 不该切割。”
: 是要家人付出什么责任?管教不当吗?如此,那他的学校老师要不要负责任?
: 我们永远在寻找谁来负责,最需负责的人,就是已经成年,能独立思考判断的郑捷本人
: 。
: 陈进兴的孩子,后来在台湾受大极大的压力,只能远遁美国,展开新的人生。
: 台湾的家庭正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两个不同的想法中激荡。
: 如果能更多的报导把郑捷的个人行为还原个人,
: 他的爸爸或许也不必再说:“全家一辈子都被儿子毁了。”
: ※ 引述《badbad (talented)》之铭言:
: : 新头壳newtalk2014.05.23 文/管仁健
: : 阴雨绵绵中,台北捷运爆发了移动密室无差别屠杀事件。凶手郑捷在第一时间被捕后,我
: : 们疯狂又弱智的媒体圈,也开始了下半场的无差别瞎掰活动。专讲风水路冲、八字流年、
: : 黑令旗、幽灵船、抓交替等等的各类“老师”,马上就会忙到分身乏术。至于郑捷曾就读
: : 过的板桥高中与国防大学,学官大人们用官样文章面对媒体,那种急于切割的丑态,更是
: : 充分显现了封闭的教育圈里“具中国特色的办学精神”。
: : 1991年11月1日凌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刚获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国留学
: : 生卢刚,因为不满意自己论文成绩,竟然开枪射杀了一位副校长、三位教授和另一位同样
: :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后再饮弹自杀。这起惨案轰动中美两大国,中国人这边的看法很矛
: : 盾,却也很一致。矛盾的是同情与谴责卢刚的人都有;一致的则是无论同情卢刚,还是谴
: : 责卢刚,对卢刚事件的是非判断,都依赖于怎样判断受害者是“好人”或是“坏人”。
: :
: : 支持卢刚的人认为,受害者确实有卢刚犯案前寄给《纽约时报》的遗书上所写的那些缺点
: : 或罪恶,因而死有余辜;反对卢刚的人则认为受害者不仅是无辜的,而且是德才兼备、出
: : 类拔萃的。但那些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人,无论赞成或反对卢刚遗书上所说的,接
: : 受媒体采访时,对卢刚的反应都一样,就是急于划清界限。
: : 那些美国的受访者,即使是受害者的家人,都只说自己不敢相信,甚至还有人说出卢刚平
: : 时的一些优点。因为美国境内的枪械管制很松散,疯狂持枪杀人的案例,白人、黑人、莫
: : 西哥人、越南人、华人都有。理智一点的美国人,大概都不会迁怒其他无辜的华人。(这
: : 应该也是移民社会的特性)
: : 但中国留学生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受访者都是一口咬定,卢刚是个骄傲、孤僻、固执、小
: : 气(连聚餐时谁该付可口可乐的钱都要争执)。好像大家未卜先知,卢刚是个十恶不赦的
: : 坏蛋,迟早要出事,只是不知谁倒楣而已。
: : 然而当记者收了麦克风,中国留学生开始用华语交谈时,立刻又出现了不同的说法。甚至
: : 还有人沾沾自喜的说:“这下谁也不敢欺负咱们中国人了。别以为博士就不敢杀人,谁惹
: : 毛了咱们中国人,照样‘砰砰’。”
: : 在爱荷华市,如今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安.柯莱瑞大道”,就是纪念这位惨死在卢刚枪
: : 下的副校长。爱荷华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这里的街道不像纽约,几乎见不到警察的身
: : 影,一般居民也很少听说犯罪。然而卢刚的疯狂杀人案,打破了小城的宁静,一开始确实
: : 让当地人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但就在安.柯莱瑞女士遇难之后的第三天,她的
: : 家属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
: : “致卢刚的家人: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
: : 。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受到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
: : 人,邻居的大人和孩子们,她遍及各国的学术界的同事、学生、朋友和亲属)。
: :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许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了
: : 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
: : 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也是十分悲痛和震惊。
: :
: :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了是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
: : 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
: : 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
: : 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 :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援。安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