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金曲奖何不废除报名制,改采提名制?

楼主: sniper56 (在风中飞)   2015-07-06 13:48:36
金曲奖何不废除报名制,改采提名制?──金曲奖评审之八点随想
【udn鸣人堂/陈乐融/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8/1037527】
1
一个大趋势:因为报名数量太大,金曲奖初审评审团会越来越难产,文化部越来越难找到
有资历有心又有时间的评审,从初审一路当到决审。
以第二十六届参赛作品论,初选评审需在电脑上点击12890笔分项给分(选择1-10分),
复审阶段加点击530笔,微薄的酬劳根本不能跟短时间内劳力听力脑力密集的工作量相比
,每次光狂点这些分数栏,就差点构成腕道炎或视力模糊的职业伤害。
2
如果金曲奖不能和多数文学奖、电影奖等一样,采两阶段选拔,另选一批初选评审快速过
滤海量报名作品,我附议多年来吴楚楚先生的倡议,取消报名制,改采提名制。
否则一来大量劣质作品花去太多时间成本,二来无法因应数位时代纯在网络发行的单曲趋
势。
不开放网络单曲,万一以后有佳作纯从网络发行走红,要如何进入金曲奖获得鼓励?一旦
开放,新增数量将无法想像。
每个人都可以创作、都可以发表,但没道理要求一堆专业人士一定要为你评分;奖励优良
作品归奖励,但政府和纳税人不欠所有创作人的所有作品一个评审。
3
报名错乱每年都会发生,明明该去报传统暨艺术金曲奖的宗教、民俗或古典类,偏来流行
金曲奖搅局;明明报演奏类专辑,里面的“演唱曲”还照报“演奏类最佳作曲”;类似情
况文化部不该年年视若无睹,丢给所谓评审自由心证决定。应该把规则讲清楚,讲清楚后
该退件就退件,甚至必要时订定罚则,杜绝少数报名者侥幸之心。
4
如非要保留凡“出版物”便有资格参赛的规定(这是前网络时代、前金曲奖主办单位“新
闻局出版处”的遗毒思维),至少该限定单张作品最多报几首歌的单项奖(早年有),否
则一张十首、十多首歌,一股脑都角逐最佳作词、作曲、编曲、单曲制作人、年度歌曲,
这是什么自恋心理?
如果文化部不敢从数量限制报名者自行过滤,那么敢不敢收报名费,每一项都计价,报名
作品单位数越多收取手续费越多,这很合乎使用者付费原则。看看改成这样,报名者还会
不会那么敝帚自珍,觉得每一首每一项都技压群雄、艳冠群芳?
5
重申一遍,全部作品凡报名者都列入评审,看似公平,其实每年每项入围不过四、五、六
名,最后得奖只一名,跟报名件数相比如大海捞针,流行音乐金曲奖是奖励特别优秀、引
领风骚的流行作品,不是课堂老师改全班作业。
“后CD时代”,一旦加入网络单曲,作品数量比金马、电视金钟、广播金钟报名作品势必恐
怖百千万倍。主管机关不宜再食古不化,囿于表象公平,到最后就是请不到好评审来做苦工
,而特别积极想争取来做的评审却可能别有居心,不可不防劣币逐良币之弊。
6
提名制,不管1993年起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的“十大专辑及单曲”或2012年起台湾音乐环
境推动者联盟的“音乐推动者大奖”行之有年,只要推荐委员名单够专业、广泛(制度可
以再设计,看台湾适合上千人、数百人或数十人评审推荐团),除省掉庞大初审工作、节
约预算,仍可兼顾市场与艺术,甚至更能慧眼独具,而不被现行初审机制因参赛数量过于
庞大而给“平均”淘汰掉,有望改变金曲奖入围名单生态。
一首歌,不管最早出版流通形式如何,不管你是为电视剧还是实体活动(如学运)而写,
只要你发表后发出的流行声量够大,或者虽尚未广为人知,但艺术影响力已经够穿透到专
业圈,让够多评审听到并惊艳(如去年的李荣浩、当年的陈建年,一开始销售都仅戋戋之
数,却蒙评审力挺),就可能获得评审推荐提名。这岂不比现行劳师动众的报名制好处更
多?
7
既然从本届起都能增设录音专辑奖,改聘另一小组评审专评(一如包装设计奖/音乐录影
带奖),为何演奏类专辑不独立成另一小组?演奏类作品值得更专业的评审。
同时应该再分隔成一般演奏专辑和原声带两类,否则每年评审都对两者的表现差异吵嚷不
休。把演奏类独立出去后,可以更精细地评审该类作品,也可让演唱类评审减轻不少工作
负担,如此简易的改革,文化部何乐不为?
8
最后,不如再追随传艺类金曲奖,增设“现场演出奖”,若维持现行报名制,可以要求提供
现场录影纪录评审,若有机会改提名制,则比照台新艺术奖,由选定的全年观察员现场观赏
节目后主动提名。
如此一来既可让唱舞曲为主、讲求现场声光气氛的艺人,在传统以录音作品比拼的金曲奖上
有新的逐鹿空间,也可免去近年媒体为某些艺人叫屈而端出“唱跳歌手奖”这类不伦不类的
倡议。“现场演出奖”此其时也。
作者: ilovee0427 (...)   2015-07-06 14:00:00
提名制争议太大 但同意报名付费+限制单张最多报三首
作者: TiggerLin (离线)   2015-07-06 15:03:00
同上 先从报名费+限制报名数着手吧 尤其后者
作者: chiangnitw (輕女神)   2015-07-06 15:35:00
我觉得提名制会让不红但厉害的作品难以被看 同意增加报名费 但单张专辑我也觉得不该报名限制单曲数量 否则有些市场或公司重视的歌不见得跟评审同口味
作者: recx (累科科死)   2015-07-06 15:55:00
不过各种方式感觉都还是有弊报名费可能会让小公司退却 限制数量某些神专又会吃点亏
作者: yanvcvc   2015-07-06 17:13:00
提名制会让不红但厉害的作品难以被看到+1反正每年就一次,辛苦各位评审了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7-06 18:29:00
楼上的论点看似合理其实不然。金曲奖明年的入围名单都是本来评价就很好的(但可能在一般大众没没无名没错)而且在1万多首歌的轰炸下,能挖出什么大家都没发现的金矿我很怀疑,反而印象决定比较多
作者: CjWmC (泡沫)   2015-07-06 19:19:00
支持初选和复选不同批 以及演奏类独立评审 专业分工但其他则有待商榷 评审提名私心太大 会不会变名气人缘之争 而且一定会出现更多不公平 暗箱 被忽视之声至少以目前的评审团队来看 还真不敢让他们提名...如果是每一项只能报一首歌就还好吧 但不能限制他报几项
作者: yanvcvc   2015-07-06 19:46:00
我也觉得可以缩减同一张专辑每一项可报的名额主要不就是评审工作量太大以及在劣质作品上浪费时间,提名制怕一些莫名的作品会出现在提名里,好作品反而得不到提名,那不如去限制单项的名额,增加报名费用来补贴给评审,这样应该会减少很大工作量,评审就辛苦一下吧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07-06 20:10:00
可以参考金马奖,给予评审团主动提名权~~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7-06 20:44:00
看200部电影。跟听1万首歌的难度差很多。难怪金曲奖的入围名单常常比得奖名单更不尽人意
作者: SyunYin (洵凐)   2015-07-06 21:09:00
提名制会忽略掉人,李荣浩就是例子。但限制报名合理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7-06 21:36:00
李荣浩在金曲前。乐评圈早就被疯狂口耳相传了好嘛
作者: muskox (赞)   2015-07-06 21:56:00
怎样都会有遗珠,提名报名都会有,制度改革不该因噎废食
作者: peggy4777 (曲烨)   2015-07-06 22:46:00
觉得付费还满好的
作者: CjWmC (泡沫)   2015-07-06 22:56:00
评审的品味够不够好 听的音乐够不够广泛 都很重要评审的影响力该不该伸到这块呢...目前不赞成提名制以台湾音乐市场目前曝光 资源都不平均的情况下的确是觉得评审团可以选更好一点可以先从初审和复审分批开始做起或者提名制的话 要有够大的分母 譬如有提名权的至少要100个之类的 要能囊阔独立音乐和主流市场的人 因为如果只有8~10位 光凭这几位去提名 很容易漏掉遗珠 就不OK然后复赛评审不参与提名 只评复赛 这样感觉会公平点两阶段的评审也不会太累 但怎么想提名制都有为难处就跟电影节有选片人但和评审不同批 提名人也要和评审不同批如果要玩提名制的话 建议评审和提名人要分干净
作者: SyunYin (洵凐)   2015-07-07 01:18:00
李荣浩在金曲奖疯狂口耳相传?你认真吗,全台铺货250张google乐评《模特》跟《李荣浩》乐评量差蛮多的更正:金曲奖"前"而中华音乐人协会2013也完全没提过《模特》
作者: pattda (無聊的人生)   2015-07-07 01:20:00
如果是指广播的话 入围后的确是有不少赞赏
作者: SyunYin (洵凐)   2015-07-07 01:21:00
我才觉得这也可以当作提名制漏洞的一个例子
作者: pattda (無聊的人生)   2015-07-07 01:21:00
但入围前... 应该没太多人听过吧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01:49:00
你怎么不说今年中华音乐人协会的十大专辑还无视呸呢
作者: SyunYin (洵凐)   2015-07-07 01:50:00
因为它没有无视,第四季有推荐到《呸》还入围两首单曲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02:01:00
很少人听过,完全没有人提名,但是主动去报名最终被注意到入围了多项,确实能够说明对于金曲奖评选还是评审团制更合理
作者: chiangnitw (輕女神)   2015-07-07 04:34:00
《模特》完完全全就是一张可以打脸提名制的专辑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7-07 07:35:00
李荣浩金曲前好几个DJ就在广播上大力推荐了。后来看到评审名单就觉得果然不意外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09:18:00
那楼上一定没看过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成员名单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09:30:00
李荣浩的乐评大部分都在对岸 主要还是大家都不知道福茂有帮他报名 可能因为很多人都以为他在对岸首发制度改革不该因噎废食 没错 但是否要以提出的一个想法就完全采用 或是作整体大规模对竞赛结构的整个解构
作者: muskox (赞)   2015-07-07 10:16:00
报名专辑评审一定要听完,那另外报名单曲评审还要听一次吗
作者: loveaic (*Ai*)   2015-07-07 10:18:00
整张听完基本上各项目提名心里都有底了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0:43:00
基本上倪重华是说以专辑单位都听完了 如果他有报单曲就不会再听了除非像动力火车跟光引擎的例子
作者: muskox (赞)   2015-07-07 11:59:00
既然如此,一张报10首还是报3首单曲就没差啦!反正都是整张听一遍呀!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12:06:00
不是每个评审都要把所有报名的专辑都听一遍吧,只要听自己参与评审的报名部分不就好了不是所有的评审都要参与所有奖项的评鉴吧初选和复选都不是同一批了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2:34:00
目前来说 除了 mv+包装 录音外 大家40位都要听完报名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12:53:00
你所说的这个规定来源是?
作者: neak (neak)   2015-07-07 14:00:00
如果要公平就是要分母多,提名跟评审分开,但现在问题是找不到评审,所以想这么多要 Balance & Check 在实务上不可行以金钟奖为例,一家电视台只能报名三项,所以要看电视台偏好有些节目或演员是根本没机会报名。金曲奖的魅力就是挖璞玉然后就是累死评审。我如果是评审没听完应该不好意思投票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4:47:00
因为复审20位 同时也是初选评审阿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15:20:00
初选评审是全部40位评审?不是吧,我记得公布初选评审的时候,没那么多啊到底评审是怎么分配的,有待商榷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5:29:00
资格审是所有作品的的第一道关卡 之后会进到初审打分数打分数前后都会开会 到入围公布前一天 开会决定谁可以进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15:35:00
资格审是全部评审?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5:46:00
是判定所有作品的资格 但没抓到也很多
作者: yanvcvc   2015-07-07 15:46:00
如果规定每个评审都要听完全部入围作品那确实很累,按照以往平均报名数要听完全部报名专辑至少要1个月还要每天听8小时以上,那这样缩减单项的报名名额也没什么意义,反正每个评审都要听全部作品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7 15:47:00
基本上初选40位评审 都要线上听过一轮 才可以打分才会有电脑上点击12890笔分项给分所以陈应该想做的是 实质缩减专辑项目所以才会有每季每个月先评选 在每年度到决选其实他隐而未提的 是年度临时编组 没有啥累积时间
作者: qazxswptt (...)   2015-07-07 23:32:00
总觉得各有利弊 门槛弄低 累死人对评审专注力有帮助吗
作者: book8685 (快活人生)   2015-07-08 09:19:00
问题在于门槛拉高 不代表艺术层次也拉高阿 只是方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