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战326 感谢字神

楼主: sigurros1911 (lee)   2017-12-24 19:22:53
奖学金申请人: Leo李
考生身份:全职考生
学校及科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
英文背景:学测14级分,TOEFL 110
考试地点:一战文化大学进修推广部
考试成绩:一战V161 Q165 AW3.5 总分:326分
考试日期:2017/10/13
备考教材:字神上课讲义、真经、考满分真经
心得/各科准备方式:
字汇
我采用字源推想的方法背两本字汇真经。字源推想就是记住每个字的字源,按照真经对每
个字的解释逐步推断出欲背之字的意思,从字源到推想的各个环节。以这种记忆联想的方
式背单字。
这个方法可能产生的问题有两个:
1. 背起来耗时,因为除了背单字的意思,还要背字源以及字源的演变。实际应用时也
会较耗时,因为在文章中看到单字之后要从字源开始联想然后才推求出字的意思。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不断背诵之后,力求能反射性的记起单字的意思。除了对每个字
的字源推想熟悉,在过程中也可以要求自己在第三、四轮的背诵中首先反射出字的意思,
记不起来才以字源推想的方式来记。
然而遇到没法条件反射出字义的单字,字源推想通常也记不起来。字源推想这个方法的目
的是让我在背完全陌生的单字时有理据可以记诵单字的意思,终极目标仍是记起单字字义
。遇到无法条件反射字义的单字,是因为对于支持那个单字字义的理据不够熟悉,所以需
要以字源推想的方法熟悉字义的理据。这时要做的是加强字源语单字字义之间的连结,使
日后能条件反射出单字字义。而在达到记住单字字义的终极目的之后,就不必执著于字源
推想了。
2. 遇到多字同源的单字时要花更多心思去背单字。比如很多以st-为字源的单字,同
一字源,却分化出许多不同字义,这会造成在推求时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推求的问题。这
时字源的功用只是给予我们一个字义的大致方向,使字源在帮助记诵的效力减低了。而解
决办法就是勤加背诵而已。
填空
填空是我花最多心力的项目,我致力于找出填空出题的法度。所谓法度指的是正负判断的
原则。老师在课堂上传授了正负判断的方法,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花心力去找寻别的原则呢
?因为可能是我愚钝的缘故,有时候我不太能领会那些字之所以为正、那些字之所以为负
。因此我想找出一个让我自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字是正、有些字是负的判断依据。以下
是我与在字神同学讨论过后归纳出的原则。我以语法、语意的作为思考的切入点,归纳出
两个核心原则以及由其衍伸出的三个应用原则。这些原则应该会是普适的,但是也可能因
为一些盲点而只适合我个人而已。
两个核心原则(以问句呈现):
1. Agent 行使的是什么action?
2. 修饰语修饰谁?
这两个问题之所以可以成为核心原则,是因为一个句子的正负要根据S, V, O的正负组合
来判断,而语法上agent 为正,则其行使的action为正,除非agent 与 action间有一个
副词修饰动词表达转折。有时候无法单从S, V, O判断其正负,这时玄机就藏在修饰语中
。如果修饰语为负,则被修饰语亦为负。由于这两个问题可以协助思考S, V, O的正负,
他们因此成为核心原则。
三个应用原则:
1. S, V 皆为负,句子正负不转折。
Ex: 坏人+杀+人,不能负负得正。因为有一个人死掉了,常识上这是坏事。
2. V, O 皆为负,句子正负要转折。
Ex: 人+杀+坏人,可以负负得正。因为坏人死掉了,常识上这是好事。
3. S, O 皆为负,句子正负不转折。
Ex: 坏人+救+坏人,不能负负得正。坏人被救了,常识上这是坏事。
单举例子恐怕不够有说服力,以下将加以解释。如果一个S+V+O架构的句子可以表示一个
事件,那么这个事件的好坏便在于在这个事件中的正面或负面的存在者的存在是否被延续
或者取消。动词的功能在于肯定(正的动词)或否定(负的动词)一个正或负的受词。因此上
面说的负负得正,事实上指的是动词、受词皆为负时,这个负面状态的受词的存在被表负
的动词取消。
主词的正负并不直接干涉句子的正负。主词的意义在于协助我们判断动词的正负。因为至
少在GRE的英语逻辑中,一个以正面状态存在的主词行使的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动词,比如
“好人+救+人”。为什么不能“好人+杀+人”呢?当然可以,可是当我们同时面对这两个
句子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读到“好人+救+人”时,因为这个句子符合我们对于常
识中的好人的想像,因此会顺顺的读过去。读到“好人+杀+人”时,由于常识中好人通常
不杀人,我们会期待一个对于这个句子解释,说明基于什么理由好人要杀人。但我们不会
期待一个句子去解释好人为什么要救人。这种期待下个句子来解释的心理,在语法上相应
呈现为在“好人+杀+人”的句子本身要加一个负词来表达主词与动词之间的转变。句子会
变成“好人+居然杀+人”,以“居然”这个副词修饰动词表示主词与动词之间的正负转变

对上面的论述做一个小结。一个句子的正负看的是动词与受词的组合,但动词的正负
看的是主词。
但当动词是Be动词时,情况就不太一样了。Be动词实际上是有意义的,它表示的是“
存在”的意思,而BeV之后的SC表示的是“存在状态”。存在状态可以被名词或形容词表
示,比如苹果以红(形容词)的状态存在,或者我是以男生(名词)这个状态存在。所以S,
BeV, SC的架构表示的是“主词以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存在”。上述的三个应用原则在此并
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是根据S, V, O的架构来设想的。可是句子的正负判断原理仍然相
同。我们只需要知道主词是以正面或负面的存在状态存在即可。比如”The bad guy is
actually good.”坏人+事实上+是+好的。
被动语态的agent并非主词,此时句子的正负判断也较不适合使用上述的三种应用原
则。本质上被动语态的句子架构与S+ BeV+ SC相同,因此正负判断的原理与动词是BeV时
相同,转为被动的动词其实是分词作补语描述主词的存在状态。比如 “He is killed
by me.” 句子的主词是“He”,可是agent是 “me”,被做副词修饰killed的介系词片
语带出。以beV的句构来考量时,“He”是以 “killed”的负面状态存在,因此句子为负
。要转成Agent + V + O的架构来思考也不是不行,上面那个句子可以转成 “I kill
him.”“kill”取消了中性的“Him”的存在,因此整个句子为负。但这样做比较慢,在
句子架构复杂时会昏头。
那么加入“not”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在逻辑语言中表否定的“-”是直接加在句首
的,表示的是对整个句子的否定。所以如果依照上述的判断原则做出了一个句子是负的判
断,“not”使整个句子由负转正。
接着论述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although", "however"这类词表示前后句
子间的转折,但有时候在没有这些表转折的副词时,前后句亦须正负转变。玄机在于句子
的Agent不同。我曾经遇到一题是前后两句的主词是反义词,连带影响各自的动词,导致
前句为正、后句为负,可是中间没有转折词的情况:
S1(+) +V1(+) + O1(中). S2(-) + V2(-) + O2(中).
(+) (-)
那题的题目我忘记了,不过空格是出在第二句。因为前后agent是反义词,使后句的空格
应该选负号字而非正号字。
有时考点是出在代名词。代名词必定是指代一个先前曾经出现过的名词,当前一个句
子结构十分复杂而出现许多名词时,便会分不清这个代名词指涉的是什么。若错解代名词
所指代的名词,有可能产生他指涉的应该是一个正号字,而我们却把他理解成负号字的情
况,这便会影响我们对于代名词所在的句子的正负判断。老师在课堂曾反复提及代名词若
无例外通常是主词对主词,这个原则可以解决大部分GRE填空代名词所产生的问题。最难
的是要靠语意理解代名词的指涉对象,不过这种题目不多,印象中有关Jane Austin的一
题填空有这种难度。
以下是补充说明。上文都是以杀、好、坏这些极端的强词来在归纳原则,这是为了简化情
况。很多时候GRE的题目是没有这么明显的强词的,或者词本身无法直觉地说他是正或负
。因此正负常常是自己设定的,我们设定正负并不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被设定的词真的是
正或负的。正负只是一种运算符号,方便我们思考句语句之间的语义转折而已。
另外,我以中文为例主要是方便行文。上面的例子转换成英文,原则仍可通用。因为英文
不是母语,所以我的思考仍是以中文为基底再转换成英文,此文就直接以中文叙述我的思
考过程。因为中文没有BeV,所以论述到那部分时使用英文。
另外一点是GRE的句子的S, V, O更常是中性字,中性字的情况可以视同正号字。比如一个
正面状态存在者被取消是坏事,一个中性状态存在者的状态被取消同样是坏事。而中性状
态存在者做agent时或许接正或负的动词,这也是在做题时常常会遇到的麻烦。这种时候
主要根据句子的受词所表示的存在者的存在是被延续或取消来判断句子的正负。
有时S, V, O本身是中性字,修饰语赋予它们正或负的性质。比如“坏人”这个词组,“
人”是中性字,但因为“坏”这个修饰语使的我们把“坏人”这个词组理解为负面状态存
在者。解析修饰语其实就是康老师在文法课提到的“画括括”。刚开始解析时一定漫无头
绪,但这个功夫对于语意理解、阅读速度、写作都会有帮助。下苦功画括括目的不是要让
自己在阅读时对每个句子都画括括,而是借由画括括理解英文的文句结构,重点抓出每个
句子的S, V, O,训练自己在阅读时先读S, V, O,迅速理解大致句意,然后再去看修饰语
补充了什么意思。
但是后来我发觉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时未必好用。理由是做题时间有限,有时以语感答题
会快得多。不过训练可以加快对句子的正负判断的速度。另一理由是只有难题才有需要用
上这些原则。另一理由选项遇到不会的单字,即使会使用这些原则也是枉然。我考试时由
衷觉得分析出这些原则不如外挂字典般的字汇量实在。
为避免太过抽象,最后以实际题目来应用这些原则。手边正好是第五册真经,因此就以第
一题为例。
It is one (of the most durable and familiar forms (of lament(-))) (in the
history (of jo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uthor identifies some
golden age, [one just now dissolving(-) in the reviewing mirror]; recounts
the path (of___); and then prescribes an amendment(+) (of behavior) (in order
to ___).
1. 因为lament为负,所以所修饰的forms为负,所以“of the most...”所修饰的one
为负,所以it为负。所以“it is...”整个句子为负。
2. “One just...”同位语因dissolving所以为负,所以同位语所修饰的golden age
为负。
3. The 有限定意味,所以指涉的是行文者与阅文者共知的某个在前文曾出现过的名词
,所以the path指涉到前面的dissolving golden age,所以the path为负,所以后面接
的of介片修饰语为负。所以空格为负
4. An为不定冠词,所以不指涉前面出现的名词,配合语意,知amendment为正,“in
order to”修饰语表prescribe an amendment的目的,所以为正。所以空格为正。
阅读
我认为阅读的难度相对填空要低,因为一篇文章总会有足够的提示指引出答案。一开始练
阅读首先遇到“读过却不知道文章在说什么”的困难。我习惯以问问题作为思考的切入点
来打破困境。文章总有结构,在形式上必然是从字连珠成句,句串联成段,段相续为文,
而理解时却是要由掌握段意开始,知其大意,对细节的理解便可八九不离十。所以我会先
问这段主要在说什么(问段落大意)?接着问这段的目的是什么(问段落与其他段落之间的
关系)。为了理解段意,因此要进一步了解句意。艾老师在课堂上反复提及要以句为单位
来阅读,说的就是要理解这句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这一句和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
要快速理解一句的意义,莫过于先抓出S, V, O。这样梳理过一遍,再试着以一句话说明
这一段的文意,就可以掌握段落大意了,又因为段落文意是从对句意的理解建构出来的,
对文句细节总会有点印象,在答题时就可以快速定位找答案。
那么这种梳理功夫会耗时间吗?我觉得耗时可以借由训练而减少,至少考试时我三个V都
可以做完(正确率是另一回事了)。
接着是文类问题。Critique类文章要点在于抓出不同观点的能力。有时会有转折词提示,
难一点的则无。这就涉及理解段落或文句功能的能力,亦即明白这个段落或文句和其他段
落或文句的关系的能力。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文章单位的功能和文章单位间的关系在这里
可以是相同的一件事。如果一个东西有功能,代表他有工具价值,是达成某一个相较之下
更终极的目的的手段。所以要知道一个东西具有什么工具价值,就要同时知道这个东西可
以达成什么目的。因此要理解某个文句的功能,必须要知道这个文句的写作目的,而这个
文句的写作目的不会是写这个文句本身,必定是其他文句,比如要说明或补充其他文句。
因此理解文句功能会涉及文句之间的关系。这个能力在解读Exposition类的文章也适用。
接着是文章题材问题。因为个人背景是文科,所以比较喜欢做文学类的阅读题。个人认为
题材不应该是阻碍做题的主要因素。文学类的阅读题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句结构通常复
杂,并且论述的次序不像科学类的文章工整。归根结柢还是要读懂文章意义,而理解文章
意义和对某个题材熟不熟并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我可以因为对某个题材熟而瞄过文章就知
道文章大意,可是我事实上并没有真的透过文章去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计量
我计量准备的少,因为想申请的科系重点不是计量分数。我的准备方式是做计量的课本和
回家作业以及考满分的150真题。
逻辑
因为GRE逻辑最多三题,所以我投资的时间也很少。准备方式是逻辑课的讲义、阅读真经
以及考满分的真经。我的准备因此不够充分,因为考试会遇到完全没碰过的类型。
写作
issue
我的准备方向是尽可能多练写作的题目。我先归类152题的题目,把相同或相近的视为一
题,从六种题目类型挑出想练的意种如此练习。不过因为没能每天写一篇issue,所以最
终没把所有题目练完。
我仿照GRE阅读的文章型式尝试一段只写四句,目的是训练自己不写废话,让每句都承载
特定功能。我自己架构的理想的写作格式的一段是点出题目的默认立场。第二段论述为甚
么会有这个默认立场以及这个默认立场错误的原因,第三段试着以第二段的原因进一步发
展出另一个错误的原因,第四段写让步段,第五段写因为默认立场有瑕疵使题目论点的效
度必须被缩限。我主要练习的是因果链的写作发展手法。举例以及比较的发展手法会自然
用上,所以没刻意练习。我也试着练习批判的三种方法点出题目的默认立场,不过还不够
熟悉。
这种写作策略不适用无从批评的题目,所以考试时我issue改了又改,没有写完。
Argument练的不多,只练习威廉老师上课讲义的题目。
Btw,我觉得助教给的写作建议很有帮助。这是一个值得使用的资源。我训练自己因果链
的写作发展能力的动机正是因为被助教批评我的逻辑不好。
GRE真经心得分享:
我藉真经准备各科。因为题目够难,所以不足之处才能浮现,我才有机会补足修正。对英
文不好的我来说真经很必要。另外,我中了两篇短篇阅读,大概节省了四分钟的时间,这
在考试时可以给我喘一口气的感觉。
读书计画:
因为检讨以及思考很花时间,且我认为思考出一个答案比照着计划走重要,所以只有一开
始背单字有粗略的读书计画。我各科的准备并不是有次序的前一个月背单字,后一个月做
填空阅读,考试前几个礼拜再准备数学,比较偏向齐头并进,因为有时候准备别的科目反
有助于理解另一个科目,比如背单字不拘溺于单纯的刷字汇真经,而是从填空、阅读来辅
助背单字。另一理由是不是认得所有单字就可以读懂文章,文意理解的能力和单字量一样
需要时间培养,数学概念需要时间逐步理解,写作策略也需要时间摸索。
考试当天情况&考场回报:
考场:
这次考试是坐在靠近前门的那一排的中间,两边都有人,跟上次托福是坐在一排最边的位
置相比显得逼仄许多。幸好不用考口说,因此没有什么干扰问题。比起门开开关关、人进
进出出踩在塑胶地板的嘎吱声,填空看到没看过的字或许才会造成真正的干扰。
考题:
作文issue的题目是做有冒险性的行为前是否需要审慎考虑。因为采用之前训练的写作策
略,所以批评几乎无从下手,只想到作此类行为之前的时间没有余裕考虑的理由。有心者
可以若有兴趣可以练练看这类冠冕堂皇的题目。
当天考试是VQVQV的顺序。前两个V都有一篇长篇阅读。个人认为第一个V更难,因为填空
题的选项有很多单字都没见过(还有一小部分是背过忘了)。第二个V的填空单字就显得和
蔼可亲了。第二个V的长篇阅读,四题中有三题全出在某一段,因为艾老师建议过不需要
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在阅读其他段落上。三个V的逻辑题自觉应该都做
错了。第一个V的逻辑题是Assumption题。第二个V的逻辑题印象很深刻,因为只有一个三
段论。各个选项的句子与题目没关联,反而是“推论误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之类的
论述。第三个V的逻辑题感觉题目不完整,因为读起来只是在叙述一件事。但这当然是不
可能的。
杂:
考试当天做V的过程是心情一路往下荡,因为那时感觉三个V一次比一次简单。进到第二个
V的时候犹觉还能奋力一搏,到最后一个V在往后跳题的时候看到甚至没有一篇长篇,我当
时暗忖大概没指望了,只是尽义务把考试考完。没想到出分V竟然有161。我处事的自我修
养显待加强。
当天考试越到后来体力越会不支,思考变得越来越钝,思绪像糨糊。这是因为在准备GRE
时除了考试前的星期三在字神做过一次模拟考,除此之外没有练过整个考试的流程,所以
不习惯长时间集中精力的做题。加上我大多是练纸本或考满分的真题,没有各类型题目串
联起来练,即使有计时,和真实考试有落差。备考托福时因为可以在考满分练习TPO,考
试时的体力就比较能负荷。有心者备考时可以把体力因素计入考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