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Blue Buster 蓝色周一症候群破解]每周MBA生涯解惑专栏:IT顾问转VC生涯与申
请迷茫
新年快乐!蛇来都发~
年假够长,可以看点完整的生涯与MBA申请分析。
生涯管理与留学申请乃人生大事。
就在美国国会已经通过法案禁了抖音之际,来帮大家反洗脑,不然要是被短影片搞得稍微
完整的资料都看不懂了,那就做不了什么正事了。
问:
楼主最近因为Career path的问题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希望各位cd的大牛能够引导迷津。
楼主的终极Career Goal是希望去VC做创投,现在在某四大consulting做IT Consulting,
方向是Data Analytics(其实专案和Analytics关系不大,主要以Data Preparation这类
的专案为主,例如Data warehouse , BI reporting这类的)。楼主今年是工作第二年,
预计今年十月会promote为consultant(Consulting是两年Analyst,之后一般都可以
promote为Consultant。
以下介绍下楼主bg,
学术:某首都非211一本财经类院校,工商管理专业,GPA2.53,低分飘过6级,无任何论
文期刊发表(惨不忍睹T T)
裱花:二月刚结束一战托福89(由于底子比较差,再加上白天上班也比较忙,所以拿到这
个分数感觉已经有点筋疲力尽。。。),G还没开始。
项目经验:一直在某四大consulting做IT Consulting,主要是数据相关的项目,客户都
是业界的领导品牌,目前正式在职2年,还有一年Full-time实习的经验。
楼主目前的想法:
1.比较排斥继续从事IT/Data相关的行业。
原因有二:
第一,楼主并非工科出身,既没有IT基础,也没有coding的sense,所以工作起来比较吃
力。
第二,楼主透过工作感受到的成就感越来越少。楼主透过这一年的工作,深深的体悟到IT
在企业中的地位如此之低。在大多数非IT driven的传统企业,IT Department是一个
supporting的角色,而且IT部门很多时候是作为工作交付物的守门员,比如说BI报表,报
表的高质量主要体现在business insight上(和IT无关),而各种bug必然是IT背锅。楼
主常常因为Debug加班到很晚发现是某一行资料多了一个空格导致整个资料流报错而感到
崩溃,感觉做的事情没有丝毫价值。
2.为什么选择创投?
原因有三:
1)致富。
2)VC所做的工作在楼主看来非常有成就感(虽然楼主也并非十分确定所见所闻是否为这
份工作的全部,也恳请CD的VC前辈们指导)。楼主感觉VC的工作更接近商业的本质,能为
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3)兴趣。楼主每次看到成功或不成功的商业模式都觉得很有趣,喜欢去思考研究或和身
边的朋友讨论。同时楼主看到许多VC从业者写所描述的日常工作内容会使楼主感到热血沸
腾。当然,楼主也明白聊闲天和本职工作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每份工作都有它无聊的地
方。
3.下一步行动?
楼主首选是出国读书,希望在国外名校就读金融专业,之后回国从事VC行业的工作。 (
楼主这个思路对么?)
然鹅,事与愿违,制约楼主发挥的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裱花/学术背景/时间
显而易见,楼主T89(r25/l23/s23/w18)这个成绩就足以外名校拒之门外,更何况GMAT比托
福看上去还更难一些。
更让楼主绝望的是2.53的GPA,如果裱花还可以弥补,GPA这个硬伤就只能靠找其他的遮羞
布掩盖了。似乎刷裱花是证明楼主学术能力的唯一选择了,然鹅时间是另一个限制条件,
楼主其实应付日常工作就已经筋疲力尽了(毕竟IT Consulting的工作也是个体力活T T)
,所以楼主用来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楼主基本上只能靠周末+周中(早上1h+晚上2h)来
学习,这样做的代价是放弃了一切的娱乐活动+勉强维持睡眠+勉强维持现在的工作(有时
候还需要为不能加班和老板找借口)。
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最后托福也只有89,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辞职是个选择,但很
明显机会成本和风险都太大了,而且就目前的存款水准生活都很难维持。同时家庭也给了
我在时间上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这两年不能如愿出国,之后再出国就得不到家里的支持
了。
4.几个选项
1)目前打听到学校有和UIC(伊利诺芝加哥分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一年制MBA还有一年OPT
,无需T/G。同时我还自己申请了UC的一个Program,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UC的
这个计画没有学位,但是就算是圆了自己的名校梦吧。
优点:MBA学位+名校课程;一年制节约时间,资金上也不算很贵
缺点:放弃了名校拿学位的可能性
风险:计画含金量(就业状况/教学品质 这两个面向是我比较担心的);同时参加UIC/UC
两校的计画的可行性
2)继续备考裱花,然后申请名校中相对容易申请且与金融沾边的专业(芝大的BA/哥大的
BA/哥大的ERM/NYU的MKT。。。),如果战线拉的比较长,工作3-5年申请名校MBA也会是
个选择?
优点:可以继续增加工作经验;有更多时间准备裱花,提升硬实力
缺点:继续在现在的领域工作可能对未来切换产业不利;战线拉长失去家庭的支持
风险:裱花有可能提升非常缓慢,导致出国的几率越来越小
3)考证(CFA,CPA)
优点:相对来说考证的花销最小,试误成本低
缺点:放弃出国;学校/工作经验可能会限制产业的切换
风险:考证也有备考无果的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切换产业
4)直接跳槽去金融机构
优点:一步到位,肯定是非常好的选择
缺点:目前在猎聘/领英挂的履历一直没消息,可能证明了楼主还不够qualify
风险:对产业了解的太少,核心能力较差,很难去到好的下家,而且不容易适应工作
非常感谢cd的大神能看到这里,目前楼主非常纠结要不要报名学校的项目,马上就要截止
报名了,恳请各位给一些意见救救孩子。 。 。
=
答:
这篇有点久了,但因为问题很经典,值得一回。
成功跟着兴趣走。不然没兴趣的工作,做不了三年。
当工作经历了适应年、熟悉年之后,第三年就重复了。一旦成长出现停滞,会因为没兴趣
,不愿意对细节投入更多的努力,却又会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产生的竞争感,又却无所
适从,而产生恐慌。
许多人甚至因为进入适婚年龄,误以为觉得社会期望压力与成家立业压力大于自己找到兴
趣工作的引擎,结果等到成家、甚至有小孩以后,转职成本会忽然变成无限大。
那就只好选择屈就......就成了当今我们在做生涯管理时,其实都在解决上一代所遗留下
来的后遗症~结果形成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
但其实关键就差在:当出社会前几年发现工作不顺时,就要赶快用科学方法,来寻找兴趣
使命事业到底在哪?
根据近20年生涯咨商经验,这部分可以靠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在家庭求生、并且“青出于蓝
”超越父母的求生本领,会变成兴趣技能。
将这些兴趣技能认列后,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出现一个非你不可的“不用工作的工作”~
这样就会因为“物以稀为贵”,而快乐致富。
我现在来示范如何从楼主的这篇发文中,寻找兴趣技能的蛛丝马迹,并且重组,成为楼主
的快乐致富的生涯方向。
首先要破除几个楼主的迷思。
一是GMAT现在可以免考。
二是托福的底线,即使是名列麦肯锡点名的“S17”中的UCLA MBA,托福最低门槛其实只
要87分。
同时,楼主有一种我称之为“穿墙能力”的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