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
========2011年考了两次但因年代久远无参考价值=========
2019
一战 640 V27 Q49 IR 7 AWA 4.0 (2019/9/4)
二战 630 V23 Q51 IR 6 AWA 4.5 (2019/10/8)
三战 740 V50 Q50 IR 5 AWA 4.5 (2019/11/13)
背景:
NTU + 国外MS + 国内上班族三年多 + 国外工作一年半
准备时间: 全职考生2019/7~10
准备教材: OG2020, A2培训班, PP1-4, GWD, CR bible, KMF-考满分(Manhattan RC + SC, Magoosh RC + CR), 机经, Dustin Blog & YouTube
[准备过程]
前言:
工作一阵子以后,还是有个人生小小梦想想要尝试,
于是和老板请了半年的假,专心准备考试
(基于自己多年前的经验,认为边工作边准备
可能无法保持专注度与积极度,所以决定当全职考生)
因为求学过程中都是以大量阅读产生的”语感”代替文法上的训练,
自己在文法上并没有很扎实的基础
(A2上课常说的国中英文文法我很常都没有印象…) ,
所以在选择补习班时对于SC的教学是我主要考量的重点,
家人与朋友们皆推荐A2的SC课程,
再加上先前考一二战的时候有上过A2的冲刺班,
对于A2统整的文法很有印象,
所以很直觉的就继续选择A2。
时间安排:
一战 –
平日10-12小时,假日8小时
(考前PP1模考680)
从七月初之后密集上课,
课程结束以后自行准备了约3周后进行一战
(2011年考的两次这边忽略不计)。
由于是全职考生,我这段时间得以每天规律地按表操课,
除了与朋友们运动以及陪伴家人之外,
减少了所有与朋友们的社交活动。
但到了考前其实自己感觉到了准备还未充足
(当下应该是PP1&2的SC检讨完+GWD 5回吧),
成绩也忠实地反映了我的担忧。
二战 –
平日10-12小时,假日6-8小时
(考前PP2 模考770 完全失真)
一战完后成绩不尽理想于试马上报名了二战,
并和A2咨询以及观看Dustin部落格上的一些文章,
调整了准备方向,自我感觉准备完备,
最后败在了Pace (进考场过度紧张,脑袋一片空白XD)。
三战 - 每日约略5-6小时
二战后,因为题目都刷完了,
而且准备了三个月心态上也有些疲乏,
故改以重新练习错题、熟练考点以及训练Pace为主,
专注在质而不是量,时间上的安排也让自已多些弹性(每日),
并在达成每日的目标后适时的放松
(考试前一天还在看棒球12强的中韩大战…),
给自己再继续的动力。
四个月的训练终于于三战时有了好了结果。
时间的安排上建议大家在上完课后,
真的留给自己4-6周的准备时间,
PP1&2写完,GWD至少练习过一半,
并花两周用GWD训练Pace,
再上战场,准备充足一次解脱为上策,
毕竟准备考试的期间对于自己与家人们都是个压力
[准备心得]
SC:
SC的讲义绝对是掌握好SC的关键,
A2讲义的内容涵盖了所有考试可能会出现的文法结构、
惯用语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
是很完备的一套参考教材。
我上课前对于but, if, even though, rather than的词性为何一无所知,
导致在判断选项的时候常常都觉得每个选项念过都很顺。
A本讲义后面关于语气地补充大大补强了我这一块弱点,
对于我帮助极大。
我想我个人自A2得到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在这部分,
这种经过统整过后的资讯,
大量的节省我辨识题目重点的能力并在考试时快速筛选答案。
另外,我也很推荐Dustin的blog以及YouTube上面的影片
(尤其是SC基础那一系列还有考点判断的分类),
用快速且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句子中的不同部分分门别类,
并提供大量的正确句子给读者/观看者参考。
建议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按部就班总结,
用比较的方式把每个选项的错误挑出来,
并参照讲义的内容确定自己的想法无误,
避免自己创造文法规则。
我一二战时以大量刷题为主,总结比较随便,
使得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
考完二战后才真的痛定思痛、完整的做总结,
遇到错题的时候,把文法观念自讲义上整理成自己的笔记,
并且在A2提供的正确句汇总中搜寻类似的正确句,
自己慢慢归纳出一个系统,慢慢将正确率提高。
RC:
由于求学过程以及工作的关系,
一直有持续地在阅读英文文章,
RC是我比较不担心的部分,
但因为念的并不是自然科学的科系,
对于地科、生物相关的文章常常迷失在内容之中。
运用在A2训练的判断答案的方法,
刚好补足了我这一块的不足,
让RC成为我实战上拉高分数的关键
(RC一战与三战都在90%以上)。
因为二战前就已经把OG、PP、GWD都刷完了,
让我有机会写了Manhattan 跟Magoosh两套题目,
这边提供自己对于不同训练教材的一些看法。
难度上Manhattan大概介于OG简单到中等的题目之间,
适合OG题目已经做到很熟题目已经无法判断自身实力的人使用,
Magoosh的难度则差不多在GWD的难度上下,
若是使用KMF做题目的同学,
不建议练习Magoosh最后几回,个人认为已经过难
有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某号交响曲让我印象深刻…
印地安水权相较之下居然和蔼可亲的多…
且题目太偏 (有人说是LSAT的难度)。
总而言之,还是先将OG、PP练习检讨完再决定是否要用这些补充教材。
CR:
选CR时最忌讳的是自己没有系统的方法,
凭感觉选答案再低分区时可能还能应付,
但到了高分区的题目时常常会让你选到次佳的答案,
Kory提供的题型分析以及解题的步骤
对于考试时判断答案非常有效,
尤其是应对高分区的题目效果尤佳,
确实是我三战能够拿到V40的关键。
另外也感谢A2在咨询时给予的建议,
他提醒我CR的题目在练习时每个选项要想到底,
也就是想到每个选项最终对于题目论点是否有正面或反面的影响,
而不是草草的以out of scope筛除。
这个方法在练习时勤加训练,慢慢加快判别选项的速度,
对考试解题的节奏很有帮助。
由于自己在CR的正确率上不是很稳定,
自己爬了Dustin以及网络上众乡民的心得,
个人觉得看完题目后、看选项前的Pre-thinking
可以强迫自己动脑,避免落入选项的陷阱,
也是一个值得练习的方法。
Q:
虽然唸商学院,工作又是与数字相关,
但长年没有接触国高中数学的我
还是对GMAT的数学战战兢兢,
很感谢KH的数学课以及解题时间,
让我重新回想起相关的数学知识。
虽然说近来的数学题目的难度比起OG、PP&GWD的题目有略为增加,
但强烈建议,一定一定一定要把上述三个教材的题目刷完再去考试,
题目做到够多够熟悉考场上
遇到换题还是有办法拿到Q50以上(个人亲身经验)。
Q相较于V是更简单拿分的地方,
投资报酬率非常高,千万不要大意。
AWA:
考前复习AWA讲义中的七宗罪,
以及讲义中范例文的架构,就直接考试了。
IR:
一战前还有练习了讲义的题目,二、三战后专心冲刺V
就只有练PP模考软件的题目一次就考了。
[机经]
很感谢Dustin以及KH整理的机经,
每一次使用都觉得很有帮助。
Dustin的RC机经除了提供文章的大意以及结构外,
部分题目都有补充相关文章,准备考试之余还能长知识。
个人都是考前4-5天前利用晚上专注力比较不集中的时候阅读机经,
透过三天的复习让自己对于文章有大致上的了解,
使得在实战常常念不进去文章时还能够做答。
KH的Q机经更是对于目标是Q51的考生是必要练习的题目,
建议不仅仅练习当期的机经,
有余力的话也可以把KH比对出来的考古题库也练习练习,
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虽然我三战时遇到换题,没有使用到机经,
但是一战RC三篇,二战Q51
都证明了机经对于考试的重要性。
[Pace]
除非是神经大条的人,
大部分人遇到重要的考试难免会紧张,
训练Pace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拟定Pace策略时,
除了A2在讲解考试策略时提供的配速外,
我也推荐Dustin YouTube中有关”动态止损的”影片,
给予无法准确掌握自己Pace的人一些帮助。
我自己花了很多的时间调整自己的Pace,
起初GWD每一回我从来没有写完过,
直到二战过后强迫自己时间到了就猜答案,
强迫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选出答案,
慢慢改善自己犹豫不决的坏习惯,
直到三战前一周才真正可以准时完成。
[总结]
三战时遇到换题,一开始做Q的时候其实很担心,
写到大约20题左右还在想下一次要何时考XD,
差一点写不完。
写V的时候前9题也很不踏实,
好在有依照原先的Pace作答下去,
分数出来时,其实有点不敢相信,
等到Official Report出来后才真的敢开心庆祝XD。
个人认为在考GMAT这一类的适性测验时,
心态的建立非常重要,
在准备时追根究柢,模考时以应试的心态作答,
考试时则以平常心应战,
避免正式答题时因为过于紧张无法发挥出累积的实力。
就如A2所说的,正确率到达80%以上,
实战时难免会打折扣,
但其实保持平常心加上依照A2的考试策略,
是能够减少打折的比例。
祝福正在努力的考生们都能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