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po]
考试成绩:一战 730 Q50 V38 IR: 4 AWA: 3 2018/10/08
求学背景:政大会计
准备时间:2018/5月-2018/10/08
准备教材:A2培训班、OG、Dustin部落格、机经
前言:
其实出国唸书一直是上大学后的目标,
但直到大三下学期才惊觉
如果要申请2019秋季的学校准备时程已经大幅落后,
经过朋友推荐得知A2GMAT,
在试听之后觉得A2的培训班很适合我这种从零开始的考生,
为期7周的课程也不会太长,
适合时间紧迫下冲刺,
就报名了五、六月的培训班。
事后回想这个报名的时间点对我来说其实不是很理想,
因为还是大三在校生,
五、六月刚好是学校课业考试最重最多的时期,
在学校上完一整天课之后晚上再到A2上课,
回家后其实没有太多力气跟毅力跟紧A2的进度,
礼拜四的CR课还因为学校课程冲堂
不得不每个礼拜额外抽时间再去看录影补课。
期末考后实习了一个月才开始认真重看讲义,
重新开始准备时,光要回忆上课内容
和上课时的顺序和脉络就很吃力了,
我想,如果能确实跟上A2的进度,
作业都有按时做完的话,
课程结束后直接冲刺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以下是各科准备心得:
[SC]
SC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在SC上很关键的分析句子能力
对我来说是整个Verbal的精髓,
能够分析、拆解句子不仅能处理SC中的长句子,
在RC和CR中所需的阅读能力
也都是建构在分析句子的基本功上。
针对这点A2的A本讲义有很详细、循序渐进的教学,
课程的最一开始上A本时就要尽量专心弄懂,
加上反复看熟,接下来的课程会更容易吸收。
练习题目上,写OG时有A2和Dustin的详解影片
让我能更直接的在实际写题目时回忆上课内容
并一一验证考点,
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又再加深A2讲义中提到的考点和观念,
不用看OG官方越看越不懂的解析
也让练题目这件事比较安心,
不会对答对率得失心太重。
另外Dustin部落格影片也很有帮助,
其中的考点层级观念
还有从出题者角度剖析出题思维
让我在遇到难题时能避开诱答的陷阱,
不慌不忙的一层一层筛答案,
这些基本观念够清楚,
就算到后面CDE本讲义里
比较难的考点、惯用语或花式垃圾招忘记了
也能维持一定的答对率。
[CR]
CR的部分我觉得考阅读能力的成分还是不小,
对我来说如果题目读得懂的话,
都蛮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问题是往往都不会这么顺利。
而A2、Kory上课所教的
横向总结归类出各种题型的思考流程、
纵向总结培养对题干内容的敏锐度、
Scope分析快速删去错误选项,
这些方法都是用来因应没办法完全看懂的难题,
认真读完两本讲义就能收到不错的成效。
两本讲义的编排方式是先针对题型分类做航向的总结,
归纳出weaken、assumption、evaluation等等各种题型的异同,
跟着讲义的顺序完整练习并搭配OG的详解影片,
除了能熟练每种题型的应对方法,
也能在横向总结中发现各种题型中思考逻辑的相同处,
面对题目时的思路会更清楚、稳定;
B本后半则是纵向总结的部分,
整理了一些比较复杂、
推理上较容易出错的题干内容类型,
解析了纵向的思考路径,
例如时间有效性这个大家比较容易推不到的点,
练完B本后,
遇到相关的题目通常就能很快选到正确答案,
速度和正确率都能大大的提升。
[RC]
RC是我在考前最害怕的项目,
光想到要在两三分钟内看完
满满两页就算翻成中文也看不懂内容的文章就紧张,
A2针对架构、语气、论点分析题目的方法
让我开始对RC没有那么恐惧,
其中逻辑简图的训练是非常受用的,
如果能扎实的跟着A2的进度练习,
对清楚了解整篇文章的语气和架构很有帮助。
有了这样稳固的基础,
遇到再长再难的题目都不会那么紧张,
能很快冷静下来对文章作分析。
另外Dustin影片中提到的长或难阅读的取舍配速
我觉得是实战上很关键的部分,
锁定重要的论点部分认真读,
其余举例或补充说明的部分则加速看过,
熟悉这个方法
能将在RC花的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很有帮助
朋友分享这部分的内容在Dustin的RC专班中
有更详尽完整的训练,
对各类型长文都有很清楚的处理程序,
也非常推荐
[Q]
因为距离高中还不算太远,
考试范围的观念都还算有印象,
加上在KH上课时弄懂DS题型的模式和逻辑,
时间紧迫下考前写了一回PP
熟悉一下数学名词的英文
(上课发的单字对照表很有用)就上场了。
如果有足够的练习量,
Q51对受过扎实高中教育的台湾同学们来说
应该都是可以办到的。
[AWA、IR]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两科是完全裸考,
分数也惨不忍睹就不多赘述。
总结:
我的准备过程很松散,题目练习量严重不足,
模考只做了一回PP的Q跟V,不建议效法。
但除了机经等运气成分,
我觉得如果对A2讲义中的观念熟悉,
每题都确实按解题流程练习,
就算真的来不及练完太多题目,
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