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战750_往返三次市政府转运站的故事(下)

楼主: yiyingliao (to be a better man)   2015-11-28 11:12:06
C. RC
<1> 一战前:考试时间压迫下正确率约五成, 基本上还是土法炼钢把文章看懂选答案
<2> 一战后二战前调整阅读方式,把正确率拉到7成
*举体作法:
I. 挑出主旨题的常用单字, 文章的常用单字
(特别是我比较弱的女权,法律,财务单字)整理
II. PP1& PP2每一篇文章训练逻辑简图
III. 提升阅读速度: 看CNN (吃饭配电视), Big Bang Theory (其实是想纾压)
IV. PACE控制: 3题6分钟,4题8分钟基本上没有问题
<3> 二战后三战前-> 线上请教Dustin老师
*举体作法:
I. Dustin建议我把PP1&PP2每一篇文章列出架构后做分类,
二战前的逻辑简图是照A2上课说的把不同论点都列出比较,
二战后的文章架构则是写出Dustin的结构分类,
譬如Topic-> Argu -> evaluation (一边写一边在脑海里想过这篇文章的大意)
II. 每一个问题选项都回头找定位句, 观察考点出现的位置,
这个过程可以让自己习惯出现相异会考比较, 举例会考作用的感觉,
而不是老师说这样就是这样
III. 后来看机经我也是用一样的做法, 在老师列出每一篇文章架构之前
自己先分析一遍
IV. 训练架构这个过程可以默默加速看文章的速度,
三战前短篇文章大概可以控制在4-5分钟, 长篇7分钟以下
D. Q
<1> 一战前: 写完KH大大的讲义, GWD无重复3~4回错题在5题以下
就自以为理工宅宅从容裸考结果只有Q48,
当时站在市政府转运站前面真的感觉周围都是寒风吹过
<2> 一战后二战前: 发现我DS非常容易没考虑到某些条件, 还有陷阱题总是骗到我,
写完GWD无重复数学题到19回, 前十回错题在7~8题,后十回在3~5题左右,
也写了机经快两遍, 结果加上机经强身后Q只进步一分,
再度站在市政府转运站前面只觉得天空是黑白的
<3> 二战后三战前: 中间因为工作有几个礼拜没有碰,
虽然这么说好像跟说我回家没唸书还考一百分一样,
但是睽违几周再写数学, 判断力却增加, 不管是机率,文式图, 表格图,
奇偶数的题型一看就很清晰地知道要考什么,
正式考试的时候有特别小心在DS题型多代入不同的条件以防万一
E. IR
一二战前都把OG-IR 50题拿出来做了一遍, 我自己二战三战都没有写完,
12题只写完十题左右, 但每一题好好把握就可以拿到分数,
如果觉得OG-IR写完没有题目的人可以写写看McKinsey的PST, 算是难度加强版
总结:
好像写得有点太长, 但是回顾准备的过程, 一战是太轻敌,
二战则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训练自己,而不是训练应付考试的能力,
在二战时Pace也没有掌握好, 最后三题来不及写,
但回顾来看大部分的实力都是在二战时训练的,
三战总体来说是调整解题的方式, 训练单题的做题时间,
三战前我没有再作一回模考, 但是因为SC可以控制在60s, CR控制在90s,
阅读也控制在6min/8min以下, 正式考试时反而就能从容应付,
实际考试的难度确实前十一题特别难, 我最后十题也跟ji3g40np版友一样出现简单题,
SC出现not only but also, 主动不一致等等很基本的考点,
CR也感觉是OG程度, 所以完全没想到可以考到目标分数,
最后还是要谢谢A2GMAT的每个老师, 还有fayfly版友详细的笔记分享,
如果有写得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再问我,
最后祝大家都能杀G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