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AD%E7%92%B0%E8%A7%A3%E5%AF%86-%E5%84%AA%E5%85%88%E8%82%A1%E4%B8%8D%E5%84%AA%E5%85%88-%E8%AA%B0%E4%BE%86%E8%B2%B7-210300989.html
美国60年代有一部经典电影《谁来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背景是美
国的南部,当年社会风气保守,只有至亲好友才获邀到家里晚餐,因此某天餐桌上若出现
不速之客,就意味有事发生,所以“谁来晚餐”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现在的内银股,大问
题就是“谁来买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内银股昨天起陆续公布业绩,但市场已并不特别紧张,皆因在目前低气压下,内银股普遍
“破净”(市账率低于1倍),平均市盈率仅约5倍,就算业绩好一点或差一点,对估值的
影响亦很有限。相对来说,市场更关心内银的潜在坏账及资本不足问题,而这两大问题的
化解,都系于优先股身上。
《试点办法》规条畸形
中证监上周五公布了千呼万唤的《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基本上是为了内银股而度身订
造。在该《试点办法》之下的优先股,可说是畸形的优先股,跟本港或欧美有很大分别。
首先,主要只准许上证指数的50只成分股发行(另还准许企业发行优先股以进行收购或减
少资本,但这方面影响不大),而该50只成分股当中,银行及金融机构按数量占近四成,
按市值更超过七成。
其次,上述上市公司发行的优先股,不准设有可换股条款,以免市场担心优先股将会摊薄
股本。这等于把优先股的两大特色之一废了武功,一只无法换股的优先股,只能享受定额
的利息回报,其实跟债券没什么分别;但当企业陷入清盘时,债券的偿付次序却先于优先
股【图、表】,那么优先股如何吸引投资者购买?
举例说,2008年金融海啸后,股神毕非德正是透过认购优先股,入股高盛、美国银行及通
用电气(GE)等大企业,该批优先股除了提供高息率,还设有换股条款,一旦正股股价反
弹至高于换股价,股神就可套戥或沽出认股权赚取巨利,这正是优先股相对于债券的吸引
之处。假若高盛、美银及GE当时发行的只是普通债券,股神恐怕未必有兴趣。
第三个“畸形”点在于该《试点办法》为银行股度身订造了“特权”:“可根据商业银行
资本监管规定,非公开发行触发事件发生时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翻译为地球话
,即是优先股买家虽然不准主动换股,但银行却可以设下被动条款,当触发了若干“资本
监管规定”时把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
直接点说,当银行陷入资金危机,面临资本金不足时,就可强制把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
以增厚股本及减少利息开支来应付。但谁都知道,当银行陷入这种危机时,股价肯定非常
低迷,此时换股对于投资者不单毫无着数,更随时是“掟钱落咸水海”。
综合上述三点,就明白这种“中国特色优先股”对投资者毫无“优先”着数,反而只会“
优先”蚀底,用广东话讲是“死就死先,食就企侧边”,若不提供远高于债券的息率,将
难以引人“落叠”。但若息率太高,就会蚕食银行的利润以至资本金,违背了补充资本的
原意。
“国家队”料出手买
当然,中证监既然公布此一《试点办法》,心底里一定已有买家,不会蠢到造成无人问津
的窘况。世上只有妈妈好,愿意这么蚀底的人,当然只有阿妈,而内银股的“阿妈”就是
中央机构,包括国资委、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亦即所谓“国家队”。
因此市场目前关注的,正是“国家队”何时出手,以及届时认购优先股的具体条款,之后
才可判断对内银股有多大利好作用。在靴子落地之前,内银股恐怕只会继续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