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 香港文化博物馆 艺想天开特展

楼主: deankuo (临深)   2013-09-23 16:29:20
艺想天开 启迪潜能之旅
http://deankuo.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23.html
图文版,但因为文章较长所以展览心得放在最下面。
这是一个相当别开生面的联展,由策展人罗欣欣统筹,结合多位艺术家,让家长与小
孩共同进入美术馆中。过去进入美术馆时,小孩总会被大人劝阻,不可跑闹、嬉戏,甚至
干脆就不带小朋友进来。这个展览则企图扭转一般人的想法,除去博物馆所建立的高墙,
试着让小朋友家长都能共同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场域中探险,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开启多元
智慧,更重要的是,喜欢艺术、喜欢博物馆。
整个展场用明亮的绿色和白色为基底,入口特别分成小孩和大人的入口,但进去以后
都是可以透过中间的透明帘幕互相通行的。有趣的是,若按照参观路线来看,大人的入口
绕一圈刚好会从小孩的入口出来,反之亦然,是个很意思的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呢。
龙向荣的展区透过各种不同打击乐器和生活中常见器具的摆设,创造出生活中可能出
现的音乐情境。打击乐可能是小孩最喜欢的音乐演出形式了,除了制式的各种乐器外,锅
碗瓢盆都可以成为演奏的工具。艺术家神乎其技地调整每个锅子、扳手的音阶,墙壁上还
有简谱可以供观众使用,整个展厅充满了小孩所发出的各式声响,相当有爆发力。
尹泰尉用小朋友经常幻想的王子与公主为基础,设计了小朋友对成人世界、性别成长
的想像。在半身的服装后面有梯子,让小朋友可以换装后爬上梯子,感受大人的样貌。不
过有点可惜的是用王子与公主做为大人的想像似乎稍微古板了一些,也许这么做反而加深
了性别的刻板想像也不一定...(虽然这个展场没有限制公主与王子角色互换...)
杨礼豪的作品以动物的视野出发,透过视野的转换,让小孩可以感受到小动物们的视
觉经验为何,并藉以让小孩有设身处地和生命教育的观念。不过当初没注意到这个设置可
以从里面往外看,不知道效果如何?
朱力行的投影作品带利用影子游戏让小孩感受放大的自己,以及身体与影子的关系。
空白的墙面上随着观众的互动也会自动出现许多图形与黑白动画,如滑板、脚踏车或是高
楼,让影子游戏变得有趣,也让小孩能透过影子创造更加多元的梦想。
如果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城市,孩童中心目中的城市会是什么?林东鹏的作品透过远方
的城市和近处的积木,让孩童自行创造对都市的想像:是复杂的道路、密集的房子或是汹
涌的车流呢?在这个作品中,小朋友与家长可以任亦堆砌积木,同时也要和邻近的伙伴互
相协调,才有可能造出不妨碍他人而又自己喜欢的城市。
林妙玲逆转了人们对自动贩卖机的认知。在消费社会里,过去要用铜板才能换到商品
,改成必须要用劳力来取得。如果小朋友们想要得到里面的特殊贴纸,就必须要用下方的
帮浦努力汲水,才能够换到奖品。艺术家应该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小朋友们能在这个金
钱至上的社会里,多少也能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吧!
冯力仁的作品很可爱。既然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部书,那他干脆就把艺术品变成巨大
的书籍,而且还是小朋友最喜爱的漫画书。只不过,这次小朋友可以自己决定故事的情节
和结局,在雕刻旁的木版墙面全部都是可以用粉笔随意涂鸦的,也让作品成为小孩子与艺
术家的共同创作。
网络的发达让人们对中文字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方便的中文输入法,让人们不用再死
记每个字的笔画、结构,也让这个古老的文化逐渐消退中。张瀚谦运用电脑科技,只要让
观众写下八个笔画放进箱子内,透过电脑判读,就会变成一篇含有这八个笔画的文章或诗
词。透过科技,不仅可能会让文化消失,也可能让文化复兴,这也是这件作品值得玩味的
地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