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talk] 我的看展疑问

楼主: allencaliang (阿摩尼亚)   2013-07-11 20:20:30
※ 引述《Renaud (art of readymade)》之铭言:
: ※ 引述《rita10168 (倒数158天/ 练习不吃宵夜)》之铭言:
: : 创作者主动对观众揭露作品意涵,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 : 我跟我的朋友都深深觉得,能够主动与观众分享创作意涵的创作者
: : 是非常friendly的。
: : 但反之,
: : 举个例,以李安大导来讲,关于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记者向李安
: : 探询答案,问他说到底pi讲的两个故事版本,哪一个才是真的?
: : 李安就一副不以为然地回答著: 我这个电影,就是在讲上帝嘛。
: : 他似乎不认为创作者有作为解释者的必要,似乎认为,一个作品的解释权是在
: : 观众,而不一定是作者。
: : 你认为呢?
: 就艺术学院(美国)里面的观点来说
: a good artwork should speak for itself
: 文字叙述解释应该要越少越好
: 至于观众从作品中读到什么 那就是观众自己的事了
: 一定要有标准答案吗?
: 很多感受本来就是因人而异,因国籍,因文化而异
: 我也是一个很friendly的人 喜欢跟人寒暄
: 不过从作品中发现背后故事的乐趣 我想要留给观众自己去发掘
: 就算没有读出来 单纯享受视觉上的美也是一种乐趣不是吗
: 不过我不会不以为然的教训别人就是lol
初次在本板发文
若有不礼貌或违反板规之处,还望提醒 <(_ _)>
身为一个平常偶尔看看展览
对艺术领域没什么研究的门外汉来说
其实自己会常常会有这种困惑
会有冲动想要去“懂”作品
看的解说文字过于简略晦涩会觉得有点囧
有时候又会想到艺术品不见得是用来“懂”的
有些作品只是单纯的观赏,即使不多加思考也会有满满的感动
后来渐渐长出一些想法
我认为创作者之所以用那样的形式制造/呈现作品
背后应该通常都会有他的意图
如果只是以“作品”的角度来思考
作品本身就代表了一切,理应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但是身为一件面对不特定大众的“展品”
它最起码应该要能做到让观展者与作者背后的意图产生一定程度的互动
若是“作品”本身在此处有所不足
那么应该用其他的形式适度补充
会有这种想法
主要是在看过一些作品解说、听过一些创作者的谈话后
有些创作者会把意义放在作品的生产过程中
因为某些缘故、某些想法,所以用某种手段来制造作品
但是观展者往往只能接触到最后的“结果”
常常难以反推中间的“过程”
有时候“过程”中的某些要素甚至几乎与“结果”的呈现绝缘
但是在创作者的谈话中
这些没被寄托在“结果”上的东西又好像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件“作品”
其本身就包含了自身的古往今来
包含了自身的出身、成长,甚至未来的衰败、死亡
包含了创作者的思绪
包含了与环境、与时代、与社会的互动
但是作为“展品”
观展者毕竟只能用五感与其互动
是以我觉得若是要摆在展览中呈现
还需另做考量
未必单单把作品“放”在观众面前就足够了
一点个人意见
作者: Renaud (24拍)   2013-07-11 21:55:00
推 所以布展很重要 绝对不是只是把东西摆在那里而已参考 http://0rz.tw/sFzZ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