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跟buyside比较熟(10+年公司债分析师经验),所以简单分享一下,不过因为没有在
台湾工作过,或许业界生态不太一样请包涵
这个产业是夕阳产业吗?我会觉得是也不是
主要是在于你所在的asset class还有function
像是股票基金这种近年来已经被ETF严重打击的商品,的确前景有些艰难;但如果是像债
券或Multi asset这种目前因为某些因素还能维持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前景其实都还算可
以
从function来看,如果你只是很单纯的做portfolio implementation,那在科技发展后,
你的工作当然就是夕阳产业;如果你是可以主动有系统的找到alpha source,这种人到哪
都有市场
总归一句,市场上的资金就是这么多,总是会需要有人管理,asset allocation或许会不
一样,但是资金是不会变少的,投资者怎样抢到资金,不论是借由更客制化的solution或
是更好的客户服务,才是投资产业目前的趋势
至于buyside主要的前台职缺,传统大概就是下面几项
基金经理人:负责操作基金的人,也就是最后拍板做“投资决定”的人,根据基金性质的
不同(股票、债券、multi-asset)会需要不同的技能专业。大部分的情况都会是需要相
当的相关工作经验,junior的缺非常少,而且大部分应该都会是做portfolio的
implementation,比较少有机会真正做投资决定。
研究员(分析师):也就是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投资建议给基金经理人,自己并不
做交易。研究员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别可能会分为总经研究员(比较像in-house的经济学家
)、个股研究员、债券研究员等等,需要的专业也都不一样。因为buy side通常组织结构
都非常扁平,所以研究员大多也都是有相当经验的即战力(常见是从sell side找人来)
,junior的缺也是相当有限。
交易员:处理经理人交易的下单,通常也都是从券商跳槽来的比较多。(这方面我的了解
比较少)
客户/产品经理:前面有人提到他从事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比较像是基金经理人跟业务端
的桥梁,最重要的是对基金产品本身的了解(投资策略、绩效等),但也必须要市场环境
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知道商品在目前要怎样定位)。此外,因为主要着重的方向还是在
基金产品的介绍和销售,简报技巧和沟通能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人问我要怎样转职到投资相关产业,首先要让自己有心理准备,不论是sell side
或是buy side,其实给没有相关经验的人的机会都很少:sell side可能还需要多一点新
鲜的肝做financial model,buy side基本上第一天上工应该就得要跟基金经理人对干了
(如果你没有经验的话,真的是有点可怕的);另外还要能够扛着绩效跟市场波动的压力
(看看最近的云霄飞车),这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合适的(不过如果自己交易其
实也是要扛就是XD)
至于推文很多都是在鞭机构投资人,说如果神秘的buyside这么厉害,为什么绩效比大盘
好的基金是少数
身为一个在buyside打工的人,不是想要帮我的基金经理人同事找理由,不过这些数落机
构投资人的部落客,大概不知道基金经理人每天都在干嘛
找好的投资标的吗?当然是,但是其实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管理资金流动
简单来说,如果有钱进来,你必须要马上买进部位,因为客户给你钱就是要投资的,不然
存银行不就好了;如果有客户把钱抽走,你得马上卖掉部位,不然没有现金给客户就完蛋
了
因此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必须要考虑到基金资金流动的情况,跟一般散户想买就买,想卖就
卖的情况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这样缺乏“弹性”的结果,可能不时会有forced sell 或是
forced buy的情况,对绩效是有可能会有影响的
这还没有包含很多基金有的风险限制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客户需求
简单做个比喻,基金经理人大概就是一个拳击手,站上MMA的擂台(大盘),散户则是习
惯MMA规则的格斗选手,想当然就会觉得拳击手超弱的;不过如果让他们也来打场拳击赛
,大家觉得结果会是怎样呢?
※ 引述《garyddt (乌龙茶好喝)》之铭言:
: 在上市柜公司底下的投资公司待了7~8年,分享一下给有想走这块的朋友
: 我没待过研究部/自营商,所以只了解我们公司或是类似公司的做法。
: 不同公司的招募策略不太一样,我们公司喜欢自己培养新人,
: (vs大部份公司都要有经验from承销/理工/投资研究部…等)
: 在成立以来也大多是找商管背景,偶尔有理工人放弃高薪而加入学看案及投资评估,
: 招募频率不是很高,大概3-5年才有一次,且常常是有人离职才有开缺,
: 也不太扩编,因为1个人若能管2亿资金投次级而表现不错的话,
: 不会再找第2个人再+2亿,而是第1个人加码管到4亿,
: 再表现不错就6亿…一路慢慢加。
: 公司主要做cvc(后来较偏向pre ipo)/次级股权投资(台股为主含cb及特别股/
: 也有投些美股)/固收/基金
: 以aum来看,主要放在三本柱:转投资事业/cvc/次级股权投资(台股)
: 1.转投资事业:
: 需要有人做投后管,虽然持股比重高,但比较不是偏向主动投资人的主导性策略,
: 并不会派财会或是高管人员,而是定期追踪财务及营运状况。
: 同业的投后管可能策略不同,会要派人,这就需要较有管理经验的人加入。
: 2.cvc:
: 由于是做pre ipo为主力,跟early stage的作法不太一样
: 主要做案源开发/投审会提案/投后管,这部份的门槛主要是案源开发,
: 虽然都有公司的brand name,
: 但有业界人脉(会计事务所/承销部/友好联盟…)会较有资源或案源进来。
: 当投组规模越大时,需要做些汰弱留强的决定,也有盈余上缴的压力,
: 就看主管及经营层的共识,是否能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决策。
: 3.次级股权投资
: 这很看心性及人格特质,研究功力深入确实会有很大的帮助。
: 但我们跟投信或是自营部不同,
: 公司只要求我们:1)稳定获利 ,其次才是 2)打赢大盘
: 能否在职涯过程中,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符合公司要求/缓解高管干涉投组决策的压力,
: 反而在投资公司是相对要更努力的方向。
: 不管是要走筹码心理/总经产业top down/个股研究bottom up…都ok,
: 找到自己的胜利方程式是第一步,
: 对公司而言,更看重的是空头时能控制风险,
: 做个能被放心交付大资金的经理人。
: 以我个人为例,对科技业的把握度较低,
: 在消息的追踪上也不如圈内人士迅速,
: 因此这几年大概转为Non-tech重仓核心持股(aka 佛系投资):
: 找些具有长期成长趋势且殖利率/本益比都适合入手的中小型个股,
: 更重要的是经营层能诚信经营,
: 季报公布后与被投资公司的经营层更新近况,
: 偶尔月营收较异常时问一下原因,
: 可以三~五年都不用卖股票,
: 且随着公司成长,以成本计算的殖利率可能从原先的5%跳到10%↑,
: 只在需要盈余贡献/股价过热时调节。
: 少部分的持股,则是做trading,找些刚转热门的股,配合题材&筹码进出…等,
: 比较不会有被认为"都没做事"的错觉。
: 另外,也会做些cb竞拍…等,报酬率可能普通,但胜率/周转率高,也是个不错的获利来源,
: 这部份就不多提。
: 回到求职面,当时我硕毕时其实投资经验也不多,
: 都是在摸索的阶段,也是有过L3通过但去投国泰人寿/N家MA被打抢的经验。
: 不一定是要台股交易才算投资,
: 也是很多先进在vc/投后管…等领域发展,
: 就看个人的造化与追求。
: 能进投资领域,用公司的资金验证想法,
: 然后在有稳定的本业金流/好融资的职业/能力长在自己身上,
: 我觉得都蛮建议想往这方面求职的朋友来此发展,
: 虽然是窄门,
: 但进来之后别有一番洞天,
: 这些知识与肌肉记忆,
: 在65岁退休后仍旧存在。
: 不一定要过度强调个人的财富自由/fire老板,
: 如果能在职场上做到退休,
: 而工作环境/同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性都很不错,
: 加上能leverage公司的brand name跟其他同业多有交流,
: 这其实已经是打工仔的理想状态。
: ※ 引述《fatychatm (翔哥)》之铭言:
: : 产?
: : 论
: : 程
: : 的
: : 也
: : 小?
: : 借这篇也想问一下,金控最近的几个跟投资有关的ma
: : 国泰CIM
: : 元大投资交易ma
: : 富邦基金投资/投资研究ma
: : 凯基投资ma等等的
: : 不知道版上也没有人刚好也在这些ma里面待过的?想了解一下实际进去后是在做什么以及
: : 在台湾职涯发展大概长什么样
: : 另外想问一下这些录取标准大概是什么,听说招的人十根手指头就数的完,不知道cfa 3
: : 级通过+PE的工作经验去投的话稳吗 ?
: : 最近实在被各种招聘新闻洗到在想是不是该放弃对PE的理想好好去金控蹲ma稳稳过百也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