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tychatm (翔哥)》之铭言:
: ※ 引述《qq251988 (皇民)》之铭言:
: : 背景:海龟硕
: : Full-time 经历:香港IBD(一年多)、台湾FA
: : Part-time经历:管顾(非MBB)、IBD、其他有的没的
: : 选项1. 台湾小私募(有海外背景,LP都是境外人士,但台湾估计没人听过)
: : AUM USD 150M+
: : 看投资产品以前有做PE(一级)
: : 但因为没什么好项目可以投(台湾好项目不缺钱,烂项目没人要)
: : 近三年改做二级市场(long only偏多)
: : 接触的金融商品种类比较多元,台湾跟海外市场都有做
: : 基本不用加班
: : 选项2. 台湾券商RA(有说做得好可以优先升分析师,但本人半信半疑)
: : 覆蓋范围做科技领域(说太白怕被认出来)
: : 要加班 而且内部有说近年来研究所人员持续缩编
: : 因此估计loading之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 : Pay的话 1>2
: : 因为对台湾市场不熟,想请教未来职涯发展哪个比较有帮助?
: : 1的话输在brand ,但跟台湾前几名的券商关系很好,研究资源是够的,但不知道以后
: 跳?
: : 会不会受阻碍
: : 2的话钱比较少,但以后跳自己或其他的AM可能比较顺利?只是比较操
: : 本人因为过去经验已经被操怕了
: : 现在有点烂草莓心态
: : 只想躺平但又矛盾地纠结未来
: : 其他投信投了跟面了都没什么下文
: : 台湾有几家相对有名的PE则是没上
: : 麻烦前辈们多指教,感谢
先回这个,听起来就是台湾还可以的PE
(US150m国际蛮小的,但在台湾算有点规模了)vs 元大/凯基之类的券商
我个人是觉得考虑海外求职的话 就都差不多差
如果考虑在台湾求职的话,听你说起来第一家跟券商关系也都还ok
工作3-5年的二级市场缺我觉得其实在业内大部分都互相认识啦,所以影响也不大
加上真的也是很懂不想加班的痛苦,只好推1...
纯个人观点...
: 想藉这篇顺便问一下
: 小弟目前也是在PE当分析师
: 刚进来的时候同事刚好离职,
: 说是别家PE挖角 开的offer是现在的快两倍
: 觉得不同家的可以差到这么多吗?想请问一下PE的分析师层级pay行情平均是多少呢?
: 身边没人走这块没能比较...
: 另外做PE的经历对之后想找外商的金融机构有优势吗?
真的是很不一定
以下是以台湾学历可以面试的PE来说
(专指投一级市场的,二级真的不熟...未标币别的默认台币)
台湾的PE (纯本土): Z开头/K开头/R开头;或是有几家金控体系内的PE
刚毕业薪水大概120-180 (问到朋友的哈,有偏离可推文...)
外商的话 S开头/I开头,年薪大概400+
但这几家全部加起来一年收的毕业生是两只手用不完的数量哈
另外很多更小的PE,月薪40-60k大概都有听过,
所以如果找到两倍的也是不用太惊讶~
然后海外的话,我目前听过给分析师最多钱的是一家美国的PE,
Analyst Package 180万人民币...直接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