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http://blog.udn.com/ccpou/5649134
标题:深刻的人生观照与启示──谈毛姆《人性枷锁》
内文:
(一)净化心灵的严肃之作
小说呈显社会,反映人生,固然是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度思索,但也要具有故事性的趣味,才算是好小说。英国作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1874-1965)对此之坚持,始终如一,使其作品历久弥新,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尤其近六十万字的《人性枷锁》,更为毛姆最具代表性的长篇钜著。
《人性枷锁》主角菲立浦及其人生经历,与毛姆本身的实际人生有甚多相似之处,然毛姆于书序提到,《人性枷锁》并非自传,而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事实与虚构的故事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感情是他自己的,但并非每个事件都出自他本人的经验,其中有一些由他熟识的人身上转到小说主角身上。毛姆复于回忆录自言,《人性枷锁》与其说是为读者而写,不如说是为了清理自己的心灵,才把必要留下的东西记录下来,谓:“我觉得不用小说的形式全盘写出来,就不能恢复内心的和平。当我把这部作品公诸于世,我便永远从过去的痛苦及不幸的回忆中解脱出来了。”
换言之,对于学医出身,最初以一系列杰出剧作轰动英国文学界,被视为堪与萧伯纳比肩的戏剧作家,接近中年却转入小说创作的毛姆而言,一九一五年发表的《人性枷锁》,乃是反省前半生,探寻人生意义,追求更高层次成长,具有心灵净化作用的严肃作品。
(二)菲立浦的人生体验
《人性枷锁》以菲立浦为核心,叙写其自童年、少年、青少年至青年期的人生体验,兼及思想性与故事性,内涵语码(Connotative code)丰富,动作语码(Proairetic code)更是引人入胜。
菲立浦亡父为外科医生,自小与病弱的母亲相依为命,九岁时母亲生下死婴后不幸病故,无依无靠又先天瘸腿的菲立浦,改由伯父威廉牧师抚养,他被送到皇家学校就读,伯父希望他毕业后攻读神学,将来从事圣职。但菲立浦不想当牧师,校园生活过得并不快乐,力争之下,十九岁那年,菲立浦改往德国海德堡学习德文与法文等,结识好友海华德。一年后,回到英国,不知何去何从,伯父乃安排他去伦敦会计事务所学习,偏偏菲立浦对会计工作毫无兴趣。
在此之前,菲立浦与比自己年长甚多的牧师之女魏琴生发生短暂恋情。于会计事务所勉强待满一年,菲立浦改变心愿,打算到巴黎学画,保守又现实的伯父坚决反对。菲立浦因年纪尚轻,依法不能管理自己的财产,幸好膝下犹虚的伯母拿出私房钱相助,他才得以成行。学了一阵子,菲立浦发现自己没有绘画天分,顶多只可能成为二流画家,他对前途感到茫然,幸得诗人克朗箫的思想指引。伯母去世,菲立浦返回英国,放弃习画,这回,他准备走先父之路,将来悬壶济世。此时菲利浦已成年,可自由运用父亲遗下的财产,于是他再次来到伦敦,入医学院深造。
不幸的是,菲立浦迷上爱慕虚荣的餐厅女侍梅尔德,她却全然未把菲利浦看在眼里。菲立浦无法自拔,勉强梅尔德和他交往。菲立浦花钱送礼,百般讨好,也荒废了学业。这段感情维持一阵子后,梅尔德跟老顾客米勒结婚去了。菲立浦伤心欲绝,遇上与丈夫分居的单亲妈妈诺拉,菲立浦并不爱她,倒是在比自己年长的诺拉身上得到感情慰藉,得以安心求学。未久,梅尔德遭已有妻儿的米勒所欺骗、遗弃,且怀有身孕,走投无路之下,厚颜回来向菲立浦求助,他难忘旧情,随即离开诺拉,重新投入梅尔德的怀抱,费心替她张罗食宿及生产准备。梅尔德表面上对菲立浦比较和颜
悦色,实则打心底还是看不上菲力浦。梅尔德产下一女,安顿好了,菲立浦介绍英俊、风趣的学长格瑞菲斯跟梅尔德认识,结果梅尔德疯狂爱上格瑞菲斯,令菲立浦痛心不已。当他回头去找诺拉,写廉价小说的诺拉已跟编辑金斯福特订婚。
菲立浦百般无奈与无聊之下,回伯父家疗情伤。开学后,返校认真读书,于实习医院结识乐天派的艾瑟尼,成了忘年之交。后来,菲立浦不经意在街头发现梅尔德变成阻街女郎,原来格瑞菲斯很快就厌倦她而逃开,她为养育幼女,找工作处处碰壁,只好沦落风尘。菲立浦于心不忍,设法帮梅尔德脱离苦海,收容梅尔德与幼女,内心毫无所求。梅尔德想以身相许,然菲立浦已不再迷恋她。梅尔德求欢不成,愤而捣毁家中一切,结束这一段的遇合。菲力浦并不伤心,反倒庆幸这段感情总算过去。接着,菲立浦因投资股票崩盘而破产,向伯父求援遭拒,被迫辍学,生活潦倒,幸获
艾瑟尼伸出援手,帮他介绍工作,让他初次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认识了艾瑟尼善良健康的长女莎莉。这时,梅尔德的孩子病故,她重操贱业,还染上性病,恳求菲立浦帮她医治。心地善良的菲立浦治好她的病,却无法改变她的心。菲立浦经济困窘,梅尔德依旧偷偷卖淫,他发现后终于无奈离开。
直到伯父过世,菲立浦继承财产,随即辞去工作,恢复学业,取得医师资格。未料,对他思想影响极大的好友海华德,加入军旅却于南非病亡;诗人克朗箫晚景萧条,由菲立浦为其料理后事。
菲立浦经医学院转介,至南岸医院担任助理医生,与脾气古怪的老医生成为好伙伴。菲立浦初到艾瑟尼家,长女莎莉才十五岁,如今她已十九岁,最先菲立浦对她没什么感觉,不过莎莉一开始就喜欢菲立浦了,两人在南岸的浪漫之夜有了超友谊关系。菲立浦终于想通,人生很简单,出生、工作、结婚、生育、死亡,还有比这更美的吗?因此,他向犹如“大地之母”的莎莉求婚,然后到小渔村当医生,度过平凡、充实、幸福的一生。
(三)卸下性格枷锁
毛姆希望借由《人性枷锁》的写作,消除内心疑惑,摆脱人生苦恼。此人性枷锁可分为性格、情欲、宗教、人生意义四方面,形成本书最重要的意义结构。
《人性枷锁》主角菲立浦父母早逝,由伯父抚养,不幸的身世造成菲立浦的内向、执?与性格的扭曲,特别是他先天跛足,不良于行,让他自卑不已,无法快乐,成为莫大的心理障碍。在学校,他无法跟其他人一起跑跳、游戏,饱受同学取笑、欺凌,这种种折磨痛苦,似乎没有止境,菲立浦无法逃避,于是常常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他的生活和生命中种种的不幸都不过一场梦罢了,只是第二天早晨醒来,他发现,自己依然活在残酷的现实中。他感到自己的不幸,而且这不幸将永远无法扫除。
可怜的菲立浦,阿Q地幻想自己是别的男孩,他会用自己的灵魂投到别人的身体里,用别人的声音来说话,欢乐大笑;他会想像自己做另外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他的想像如此生动,以至于某些时刻他觉得自己真的不再是自己,此种幻想,有时候使他极为快乐,实则不过是自欺欺人。皇家学校校长柏金斯安慰他:“只要你还带着背叛的态度来接受这个事实,它就只会使你觉得羞辱。但你如果把它当做给你揹负的十字架,只因为你的肩膀足以承担,你就可以把它当做上帝的恩典,然后它就会成为你幸福的泉源,而不是不幸的泉源。”这番话一度带来神秘的狂喜,菲立浦的精神似ꔊG从肉体的枷锁中释放了出来,过著一种崭新的生活,他用心灵的一切热情,把自己完全投向对上帝的服务中,下定决心要接受圣职。然而,菲立浦终究放弃圣职之路。
菲立浦认为,没有人不对他身体的畸形感到厌恶与轻视。直到他至巴黎习画,对自己的跛脚才不那么敏感。当他又打算放弃作画,一直反对他的伯父激怒道:“你现在是自己的主人;但我觉得你应该记得你的钱不会永远用不完,而你不幸的畸形也使你赚起钱来并不那么容易。”菲立浦了解到,任何人只要对他不满,总是第一个想到利用他的跛脚做为损伤他的把柄,他想,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但他已经有了相当训练,对于这种伤害不表露任何痕迹。不过,感情受挫,菲立浦去找妓女排解心头苦闷,妓女看他的脚一眼,他立即反问:“我是个跛子,妳在意吗?”足见跛足在
心头所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
给菲立浦带来感情慰藉的单亲妈妈诺拉,正面跟他谈论跛足的心理障碍,她说:“你对你的跛脚那么敏感,真是太傻,你知道,别人绝不会像你那么在乎。他们只不过是在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注意了一下,以后根本就忘了它。”后来,医院的跛足小病患对菲立浦说:“这只是看起来不大对劲,你知道,其实我并不觉得不方便。”菲立浦不了解,为什么这个男孩一点也没有他自己常常感到的那种屈辱?他不明白,为什么对自己的畸形不能像这男孩一样采取那种哲学化的冷漠态度?直到菲立浦自医学院毕业,真正有了自信,即使南岸老医生故意讽刺他的跛足,他已能坦然以对,
答道:“你很高兴发现了我的弱点是不是?”
后来,菲立浦确知莎莉爱他,他看清楚了,自己的畸形使他的生活如此苦楚,使他的性格遭受歪曲,他知道,就由于这畸形,使他产生一种超乎常人的自省能力,而这种自省能力给了他如此之多的快乐。没有这种畸形,他不可能产生敏锐的美感,不可能激起对于艺术与文学的热情,以及他对于生活中种种事物的兴趣。他所遭受的嘲弄,反而使他内心开放出花朵,这些花朵的芬芳将永不消失。
菲立浦体认到,每一个人都有其缺陷,有的是肉体方面的,有的是心灵方面的。至此,菲立浦终于完全接纳“幸”与“不幸”的一切,卸下了禁锢心灵的“性格枷锁”。
(四)挣脱情欲枷锁
由于肢体残障带来的自卑,菲立浦内向、不擅社交,内心却渴望友谊,尤其是爱情。可是菲立浦情路坎坷,爱上餐厅女侍梅尔德,成为他痛苦的情欲枷锁,本书对此之心理描写,极其生动。
菲立浦去伦敦会计事务所之前,一度跟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牧师之女魏琴生热恋,她带给菲立浦爱情方面的启蒙。菲立浦展开大胆追求,可是,年龄毕竟差距过大,菲立浦并不爱她,当他们有了肌肤之亲,已达目的的菲立浦突然感到可笑,觉得她又丑又老,他打了一个冷颤,突然永远都不要再看到她;他无法想像自己亲吻她,他感到好可怕,不知爱情为何物?菲立浦终究逃开了。
巴黎习画时期,画友芬妮认为他们一跛一丑,是同病相怜的一对,但直到芬妮苦于毫无绘画天分而自戕,菲立浦方由遗留的纸条发现,芬妮偷偷爱着他。菲立浦只好懊恼地帮忙处理后事。
医学院求学阶段,失恋的菲立浦遇上诺拉,她二十五岁,与丈夫分居,是个单亲妈妈,平时以写廉价爱情小说维生,菲立浦并不真的爱她,却在她身上得到感情的慰藉,得以安心求学。梅尔德一旦回心转意,他立即抛弃诺拉,伤透诺拉的心,诺拉感叹道:“事情总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对他们坏;如果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让你受苦。”这无疑也是菲立浦对于梅尔德的心情。后来,梅尔德又背叛菲立浦了,菲立浦回头去找诺拉,她已决定他嫁,永远离开菲立浦。
菲立浦真正的情欲枷锁,来自梅尔德。梅尔德是餐厅女侍,生性虚荣,态度傲慢,谈吐庸俗,十分浅薄无知,两人根本个性不合,菲立浦却着魔似的,疯狂地爱上她,她的不健康反而吸引著菲立浦,她皮肤的那种浅绿色让他陶醉,苍白的薄嘴唇给他一种特殊的蛊惑,她的贫血常常使她呼吸略显困难,嘴微微地张著,这似乎更增加她的诱惑力。相反的,梅尔德眼里完全没有他,只是接受他的邀约玩乐,以及贪图他所赠送的礼物,菲立浦百般勉强梅尔德跟他交往,无法克制心中的矛盾,他不喜欢她,然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想要跟她在一起。菲立浦跟她在一起并不快乐,
可是不跟她在一起却还是不快乐。
梅尔德先是抛弃菲立浦,跟有妇之夫米勒私奔,受骗、怀孕之后回来向菲立浦求助,竟又爱上菲立浦的学长暨好友格瑞菲斯,弃菲立浦如敝屣,明明白白告诉他:“我从来就不喜欢你,从开始就不喜欢你,可是你偏偏要勉强,每次你吻我的时候我就恨,现在即使我要饿死也不要你碰我一下。”执拗的菲立浦依然尽力讨好梅尔德,心甘情愿地为她牺牲一切,可是与梅尔德的这段孽缘终究令菲立浦遍体鳞伤,直到梅尔德被格瑞菲斯抛弃,为了生活,沦落成阻街女郎,菲立浦虽然再次伸出援手,却已卸下这情欲的枷锁,“他感到非常快乐,他可以非常确定自己完全不再爱梅尔德丽
德。以前的情感是如此彻底的消失,使他感到惊奇;他对梅尔德丽德有略略的排斥感;他觉得如果她碰自己一下,就会起鸡皮疙瘩。他无法了解自己”。菲立浦也体认到,爱情是勉强不来的,他告诉梅尔德:“一个人爱某个人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说不明白,但那究竟是有一种东西,而且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那个东西不存在,你绝对制造不出来,不管是仁慈,或是宽厚或是慷慨,都无法取代。”他想到自己曾经是何等热烈地爱过她,而又惊奇于自己现在对她完全漠然。
也因为经过这样的感情试炼,摆脱了“情欲枷锁”,菲立浦才会注意到善良、坦诚、能干、自信的莎莉,她那种自然、健康,令他惊叹,尤其那肉体的完美使他羡慕与敬畏,乃至敞开心胸,接纳“大地之母”般的莎莉的爱,长久漂泊的感情终于找到了归宿。
(五)解除宗教枷锁
毛姆出生在基督教家庭,被送到牧师家抚养,进入牧师子弟就读的学校,度过宗教色彩极浓厚的幼少年时期,但毛姆自言,自己并不相信神的存在,也不信灵魂永远不灭和死后重生,他终究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位合理主义者。毛姆认为,宗教乃加诸人类的枷锁,如不予以挣脱,将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
透过菲立浦这个角色,毛姆甘冒不韪,对于宗教与上帝,不断提出质疑,乃至批判。比如菲立浦就读皇家学校,起先有着宗教狂热,勤奋地阅读圣经,却发现其中记载许多残忍的、欺诈的、忘恩负义的、不诚实的和卑鄙的行为故事,而不加任何评论,类似的行为如果在他生活中出现,他会非常惊恐。读到新约关于耶稣基督的一段话:“若是你们具有信仰,而不怀疑,你们不但能够做到现在对无花果树所做的,且若你们对这座山说,移开,投到海里去,它就会照着做。所有这些,不管你们在祈祷中要求什么,若是信,你们必能得到。”菲立浦随即双膝跪下,把脸埋在手中,用
尽一切力量向上帝祈祷,求祂医治他的跛脚,使他健全。他用灵魂中一切的力量祈祷,许久之后,终于失望了,放弃了,心想,福音书中关于移山的经文,毕竟也和其他段落一样,表面上讲一件事,却是意味着另一件。菲立浦觉得,被开了一个难堪的玩笑。
当然,菲立浦也看到了教会的保守,以及教士表里不一的虚假,于是更坚定他不从事圣职的意志。在海德堡时期,菲立浦罹患重病,美国友人魏克斯不是基督徒,但过著基督徒的纯洁生活,像母亲一样的照顾他,此人心中没有邪恶,只有真诚与慈善,很显然,一个人可以既不信仰而又具有美德。菲立浦想,如果不管一个人的信仰,什么人都可以得救,则属不属于英格兰教会就没有什么不同了。菲立浦认定,所谓“信仰”是从外在强加到人身上的。当他看见一生从事牧师工作,奉献上帝的威廉伯父长期为病痛所苦,即使他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位伯父,仍不免质疑:人们竟然能够
相信一个让他的造物经受如此残忍痛苦的神!伯父弥留之际,菲立浦脑中有一个不敢提出来的问题,亦即在这部肉体机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已经衰竭之后,这个牧师究竟是不是还相信灵魂不死?可能在他心灵的底层,他并不相信有一个神,甚至于暗暗以为此生之后便是空无,再没有任何东西。
菲立浦确认,基督教是一种屈辱人性的枷锁,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把它挣脱。菲立浦不再信仰基督教,卸下“宗教枷锁”,他感觉到,有一个巨大的重担从肩膀上挪开了,原先一言一行都为了“不朽灵魂之幸福”而背负的重担,已经完全抛开,因此他经历到一种活泼生动的自由感。
事实上,菲立浦心地善良,同情弱者,乐于助人,不问贫或富,对待病患皆如亲人,确是公认的好医生,他挣脱宗教枷锁之后,所信仰的乃是发自内心的“善念”与“善行”。
(六)最美的人生图案
生命究竟有无意义?有无价值?人生的目的究竟为何?古今中外,多少哲学家思索著此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解答,人们因此而苦闷不已。当然,有思想的作家总是不断在思考人生,探索生命,诚如文艺批评家姚一苇所言,一个好的小说家,必定是“广义的哲学家”,而且对人生有所体认、有所阐扬。读者借由其作品发现人生的真谛,作家于是乎发挥了指导人生的功能。小说的表现,实际就是作者的整体内涵;由作者的思想人格即可知其作品,由作品亦可得窥作者的人格。《人性枷锁》可贵之处,在于毛姆透过菲立浦的际遇,引领读者一起寻找人生的答
案,也使此部小说更具永恒价值。
书中的菲立浦,一直寻求着生命的意义,诗人克朗箫可说是菲立浦的人生导师,当菲立浦对人生的神秘感到迷惘,克朗箫告诉他,“生活是要去过的,而不是要去写的”;菲立浦请克朗箫说说人生的答案,克朗箫拒绝,道:“不,因为除非你自己发现这个答案,它就没有价值。”菲立浦人生坎坷,饱受挫折,对自己不满,生活没有带给他心中想要的东西,他不自在的感觉到,岁月正无意义的流逝。后来,接连经历亲人、朋友的死亡,想到在生活中,经年累月天天看到某个人,跟他是如此亲切,以至于无法想像,生活中没有他会怎么办;然后,分别的时刻来临,一切却照常进
行,那生活中如此必要的同伴竟然可以是不必要的了,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人们照样生活,甚至连想都不会想他。菲立浦备感生命的徒然,觉得一切只是莫名其妙,生活似乎是解不开的谜团,人们匆匆忙忙赶到这边赶到那边,被种种他们不知道的力量所驱策,却全然不知目的为何?他们似乎只是为了匆忙而匆忙。
获悉一向反战的好友海华德加入军旅却于南非病亡,实在荒谬,菲立浦一度想到,人生是无意义的,如果生命没有意义,世界就无所谓残酷,所有的一切便都不再重要了,失败不再重要,成功等于无物。不过,菲立浦随即想到克朗箫生前告诉他:“看到色彩极其华美而纹理极其复杂的波斯地毯,让你惊奇喜悦。在这些地毯中你可以看到东方的神秘与感官之美……你还可以看到许多别的东西。你刚刚问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去看看这些波斯地毯吧,有一天答案会不请自来。”人在一生当中,选择各式各样的东西编成图案,使自己得到满足,有一种图案是最显然、最完美的,那
是大多数人所走的道路,亦即出生、成长、结婚、生子,为生活而努力,然后死亡;但也有其他图案,比较诡异复杂而更为奇妙,在这种图案中,幸福没有编织进去,成功不在计较之内;在这种图案中,可以发现一种令人困恼的优美。换言之,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理由,当生命到达最后,可以欢悦于它的完成,那是一种艺术品,即使只有自己知道这个艺术品的存在,即使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这个艺术品跟人一起消失,也不会因此减少它的优美。
想通之后,菲立浦准备与具有“大地之母”象征意义的莎莉结婚,生儿育女,投入工作与生活,编织最单纯也最完美的人生图案。虽然向“简单的幸福”投降,等于放弃雄心壮志的向往,犹如接受了“失败”,这失败却比许许多多的胜利更为完美。如此,岂不带给读者深刻的人生启示?
(七)可贵的心灵自由
毛姆之创作,受到法国自然主义影响,文体力求简朴平易,《人性枷锁》深入剖析人物心理,以及刻画种种场景,细腻而动人。此著由构思到完成,耗费十余年心血,获得高度评价,也为毛姆赢得文坛的重要评价。除了前述出色的文体和文笔外,此书深刻的人生观照与启示,应是《人性枷锁》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最佳小说之一的关键因素。
主角菲立浦的人生苦恼与喜悦,深具普遍性,每个人于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进而引起内心的共鸣。尤其读者透过《人性枷锁》,可以意识到人性的种种枷锁,从中找到自我,找到理性,找到爱情,也找到身心的自由,从而卸下心灵的禁锢,确是相当美好的一次阅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