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GT赛车在亚洲各地,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到底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一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心得。
GT赛车顾名思义就是拿GT来比赛,GT全名叫做Grand Touring,字面上翻译就是”豪华的
旅行”,古代的车耐用度普遍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能做长途旅行的车辆,泛称为GT;演变
到目前来说,就是性能跑车。最简单从外观来看,两门的、轮圈刹车很大的、跑得很快、
价钱很贵加上看起来很凶的你都可以把它当作GT来看,这些车拿去改完后上了赛道就是GT
赛车了。大家应该最常听到....GT3赛车.....GT4赛车吧! 其实这是一连串演变出来的。
最早具规模的GT比赛公认为BPR环球GT巡回赛,这也是在中国落地的第一场GT赛事,顺带
一提,珠海国际赛车场孕育而生。后来因为办得太好了,所以更名为FIA GT,正是由FIA
来主管,当时推出了GT1与GT2级别,这是啥概念? 一言以蔽之,就是一般人玩不起的等级
,因为可研发的幅度很高,因此各车厂都花大钱研发套件,就像当时DTM一样,曲高和寡
,所以后来又演变出 N-GT相对于亲民版的GT赛车,然后又转成目前GT3。
因为GT3对于私人车队来说,还算是玩得起的车辆,加上各区域开始举办专属GT的比赛,
所以各车厂也开始针对自家的GT街车进行GT3赛车的研发注册,大家目前想得到的跑车品
牌如法拉利、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宾利、本田、日产等基本上都有对应的GT3赛
车版本,当然车辆的售价也是天差地远的。总体来说因为价格上”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
,所以很多车队、车手纷纷地进入了GT3赛车的世界。
好!问题来了,有些车子10缸自吸的,有些车子6缸涡轮的,马力与车重都不一样,那怎么
比赛? 马力大的赢? 聪明的SRO (目前最成功的GT组织者)与FIA合作颁布了一套BOP
(Balance of Performance) 性能平衡的规范。简单来说就是让所有人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尽量的让所有品牌的赛车能有接近的性能,以维持比赛的公平性。而车队与车手的对策
就是大家都在试车的时候尽量不展现实力,决赛再发力,不然就会被B掉了;然而这也就
衍生了很多的”政治”问题,2018年的澳门GT比赛记忆犹新,单打独斗的BMW M6 GT3,一
下山就跟飞一样,怎么追也追不到...外传就是得到了BOP神助,完成了夺冠的目标。
近年来因为GT3大行其道,各车队开始研发”秘密武器”,加上每年这些GT3又得更新套件
才能维持竞争度,成本不断的攀升。这时候FIA又再度推出新玩意,GT4赛车,比GT3更亲
民,玩起来成本更低,例如AMG GT3与GT4赛车,一台GT3等于差不多两台GT4,同样都是用
上AMG GT街车做为开发蓝本,因此很多车队开始往GT4靠拢。
在中国,最早的GT比赛应该为保时捷卡雷拉杯 (PCCA),但严格来说应该是属于GT的统一
规格赛,然后法拉利挑战赛也属于同样范畴。2012年开始的奥迪R8 LMS杯赛,为用FIA
GT3规范,这些比赛都还是属于统规赛。真正能容许不同GT车型的比赛是GT Asia与 FRD的
Asian GT,前者后来变成了赫赫有名的Blancpain GT Asia,后者则消失了。然后自2016
年开始,中国的GT比赛出现了China GT、GT Master与CEC,让车队与车手们有更多的选择
,我觉得这几年在中国玩GT的车手都是非常幸福的。
至于很多人问我说,如果我有GT赛车了,到底跑哪个比赛比较好? 这里我没办法给大家一
个比较全面的方案,现在各赛会都很努力地要拉拢车队跑比赛,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有时候太过头了反而失去了比赛原本应有的公平与竞争性;我的建议是,找一个你觉得可
以搭配的车队,定好比赛的预算与目标再来选择比赛,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 Mars KANG
亚洲雷诺方程式,英国、日本三级方程式 KRC车队总监
Audi R8 LMS杯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