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本田F1引擎发展历程的采访文

楼主: axzs1111 (★~板桥本环奈~★)   2018-03-13 18:07:18
身为一个不并购其他品牌的独立车厂
HONDA真的很不容易
尤其技术研发只能靠自己
也没办法像其他车厂
利用集团资源来开发车辆
所以本田成立不久
本田宗一郎就发下豪语
要进军F1
提供一个我很喜欢的NHK的纪录片
就是在讲这段历史
一群工程师在最顶尖的舞台与世界竞争
很热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49082
其实也不难明白HONDA的坚持
要存活下去 就要要研发新技术
赛车就是最好的方法
而前几年与McLaren合作
纵使成绩不好 仍旧坚持自行开发不找外援
这样看起来也是很合理
就是要给自家工程师磨练
开发中所得到的经验或是结果
这都是本田的自家宝贵的资产
这可是找外援厂商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身为一个本田迷
希望他们能够闯出一番成绩
在不影响公司营运情况
持续参赛
纪录片还有另一部
是讲本田参战2轮的曼岛TT
也是很热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16143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 引述《Santander (期待世界末日归零一切)》之铭言:
: McLaren采用Size0概念进行2015年的MP4-30车型的开发。而他们的合作伙伴本田也采用
: 了这个概念研发了RA615H,不过这款引擎由于需要紧凑化处理,不得不对性能做出妥协。
: 而他们的理念是在动力上的削弱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效果补足,不过他们并没有得到如期
: 的结果,整个赛季他们的成绩一直非常糟糕。
: 他们采用降低出力的形式是完全出于尺寸要求考虑?还是说他们以为自己能够做到两全其
: 美,但事实打了他们的脸呢?
: 角田(哲史)承认:“我觉得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到这项工作实际的困难程度”。虽然他由
: 于加入HRD Sakura(Honda Racing Development Sakura,位于樱花市的本田赛事研发
: 中心,本田为F1专门设立的研发中心)团队时已经是15年9月,此时RA615H的设计早已
: 完善,所以他的见解并不保证准确。但是他对于2015年版PU的种种解释推论皆是基于其
: 专业能力与经验的。
: “我们开始的时候有些管中窥豹,所以并没有完全了解开发一款PU的困难性。而这种认识
: 的缺乏也在某种程度使得我们在开发第一款PU时过分地希望能完全满足底盘的需求。
: 但是当车驶上赛道时,我们意识到其问题重重。”
: 他们将涡轮、压缩机以及MGU-H全部塞进了V型汽缸夹角内,但是这一设计也带来了不利因
: 素。
: “V型汽缸夹角内的涡轮增压器尺寸受到了限制,如果无法将其增大的话,很难增强其出
: 力。”
: 而即便涡轮增压器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MGU-H也无法将其充分运用,其热能回收无法充足
: 进行,而一切的原因都来自MGU系统布置的低效。
: “由于涡轮增压器也在V型汽缸夹角内,感应装置受到了强有力的干扰。当我第一次看到
: 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这能行吗?’我们开始采用全新的概念模式,而其最终结果取决于
: 是否能跨过可靠性和性能两个关卡。”
: 2015年新规则允许使用可变进气系统,这样的系统往往是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借此提高进气
: 效率。而与涡轮增压引擎结合的时候,简单的增加增压效率并不是必然会增加引擎出力,
: 所以该系统有时也会进行屏蔽空气的动作。
: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可变进气技术都能够增加出力,所以本田毫不犹豫地采用了。
: 在RA615H上,增压室需要做的扁平,那么汽缸的进气管不能向外伸长,于是他们在向另一
: 个方向做了延伸,也就是X型,本田准备如此改变进气管长度。
: “部件在狭小空间内高速运作,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被其复杂性所震惊。”
: 复杂性也造就了一些问题,上半赛季的时候可变排气管经常故障导致PU性能无法提升。
: 2016年RA616H则在重点改进难搞的感应系统。
: “我们重点改进了感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一方面我们希望能解放感应装置让系统效率提
: 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尝试增大增压器尺寸。”
: 在与McLaren的交涉之后,引擎安置空间得到少许的释放。增加的空间有30mm可以安置增
: 压室。这使得增压室支路到气缸头的形状更加高效。
: “说到2016赛季,因为研发代币系统限制我们无法完全修改引擎。
: 这也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涡轮增压器和感应装置上的部分原因。”
: 2017年RA617H得到大幅度改变。
: “我回忆起现行引擎规格颁布于2009年,其他引擎供应商们从较早之前就一直在进行着F1
: 的研发竞赛,但是我们是在宣布回归F1的2013年才开始我们的研发。”
: 现行办法落实于2014年,而本田从2015年才加入竞争,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本田只是迟了一
: 年,但其实在开发上本田落后其他厂商数年之久。另外,在持续的竞争中保持充分准备的
: 团队和刚刚把脚重新迈入F1大门的团队,两者的研发质量存在这巨大的悬殊。但是角田坚
: 持认为“这依旧是不可原谅的。”
: “我们只要一度停止参与竞争,所有的事情就会回到原点。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发现其中问
: 题的能力,而其他厂商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 在我们开发PU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比如MGU-K的动力总成,我们千辛万苦地进
: 行了开发,但是其他厂商已经有开发KERS的经验,并且解决了其中大多数的问题。”
: 从2016版到2017版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MGU-K。前两年,MGU-K的出力通过一个独立的变速
: 箱机构整合到PU后部的动力传输单元。但是这完全错了,由于震动引起的传动轴损坏时常
: 发生。而这个问题应当是有KERS经历的团队早就解决的问题。
: 为了降低重量与摩擦,同时提升可靠性。RA617H在PU前端整合MGU-K的动力输出。但是
: 2017年新设计的MGU-K故障频发反而使得团队更加困窘。
: “我们在2017年遭遇了若干问题,其中就包括了MGU-K动力总成的问题。我们在15和16年
: 也许只是很幸运,但是变速箱与PU的接合导致了共震特性改变,也导致了PU负载的变化。
: 我们尝试在台架测试的时候去解决掉,但是到了围场里问题还是浮现了出来。”
: 新版变速箱直到安定测试之前才到货。不过角田承认测试PU时没有连接真正的变速箱是一
: 个失误。在和小红牛的合作中,这种失误不会再出现了。
: “我们现在对于我们的评估非常谨慎,因为变速箱的结构(和McLaren的相比)改变了。
: 小红牛的变速箱和17年相比没有多少,所以我们在研发的初期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测试了。”
: 然而还有其他问题。RA617H另一个重大改变是涡轮增压器的安放位置。之前一直是安置在
: V型汽缸夹角内,而现在涡轮布置在后端,而压缩机则安置在前端。而连接压缩机、MGU-H
: 和涡轮的传动轴则位置降低了,这使得依旧安置在V型汽缸夹角内的MGU-H高度同样得到降
: 低。将压缩机和涡轮外置让V型汽缸夹角内的空间更充裕,也使得感应装置的设计更加灵
: 活。
: “在15年下半年时,无论我们如何改进,始终无法提升引擎出力。在这样的基础设计下,
: 我们也无法做进一步的减重或者降低重心。
: 而现在来看,RA616H的设计并不适合F1引擎。所以我们决定大刀阔斧改变。我们将涡轮外
: 移,降低重心,同时还改进了感应装置的灵活性。”
: 在RA615H和RA616H上,进气管在增压室内交叉,而在2016第10站采用的版本2上进气管更
: 加垂直,两侧夹角更大,再加上更直的支管,内部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 RA617H重大改变是重新设计了进气流。可变进气管的方向改为纵向而非旁路。分布在前后,
: 现在气流从顶部进入后可以顺利地进入PU后部。
: “RA616H的支管环绕着涡轮。而在RA617H上,我们能够让其直接从前到后贯通,使得其可
: 以保持动压。在RA616H上,进气流会被侧向的紊流干扰,在可变进气系统工作时,管路交
: 叉使得其产生相互干扰。RA617H则在可变操控上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准备在其各个方面都
: 进一步提升至一个优异的水准。”
: 外延的压缩机侵占了机油槽位置并使其变形。
: “由于这个,我们正面临加速或减速或转向时机油无法正常供应或回收的问题”
: 当为了让机油供应正常而多加机油时,机油可能会流入进气管。而压缩机吸入这样的空气
: 的话,会导致MGU-H故障。
: 机油会损伤支座,损伤其润滑能力,并导致温度升高。
: “我们预计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研发中心我们准备进行测试。”
: 他们正在模拟驾驶时的G力并检测机油的润滑性。
: “部分可能是传感器还是新的,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却无法使用。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调
: 试,而当测试开始,问题开始出现,这让McLaren对我们的信任受到了打击。”
: 如同MGU-K问题一样,机油相关问题也已经在本田2018年的准备工作中得到了解决。
: RA617H在17年已经升级到了3.8版本。本田在巴库升级了3.0版本,并检测到了燃烧中的各
: 项参数。在RA617H上,新安置了一个预燃室。空燃比(空气:燃料)降低让ICEs更加高效,
: 但是也因此更难以点燃。
: 预燃室就是准备解决这个问题的。在预燃室内,火花塞点燃附近的富油混合物,而接下来
: 再引燃主燃烧室里稀薄的空气。3.0版本解决了这一进程的技术性问题。
: 角田氏带着遗憾说道:“这个其实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McLaren等不
: 了那么久”。不过,2018年确实有了希望的曙光。
: https://bbs.hupu.com/21665310.html
作者: hondasho (本田)   2018-03-13 18:11:00
本田迷一定要推XDD
作者: zoidsx (烈空)   2018-03-13 18:15:00
如果是这样当初为何要退出,而且退出当年元车队就夺冠?
作者: corlos (ナニソレ、イミワカンナ)   2018-03-13 18:24:00
2009年会夺冠就是换了Mercedes引擎
作者: zoidsx (烈空)   2018-03-13 18:48:00
所以当年如果继续用本田引擎靠着空力,可能也只是跟顶级车队打平?不会变成火星车囉Q…Q
作者: jason7881788 (jason )   2018-03-13 19:48:00
当年的牛怕热
作者: Solzeta (Sol)   2018-03-13 21:14:00
之前本田F1速度快的那几年也常常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快,隔年又烂掉,所以08年送人正常吧
作者: astushi   2018-03-13 23:39:00
Brawn GP那年的车也没有很火星 是超级扩散器在开幕连续拿了好几个分站 后来各车队开始抄 就不再那么有统治力了
作者: jior (大J)   2018-03-14 01:03:00
靠那个扩散器,Brawn GP很火星了,一台这么白的车居然这么快
作者: Hotsheep (魍魉)   2018-03-14 01:04:00
当时只记得杀头桑很快可是一直刷缸
作者: mugenboy (杰~就是爱尬车)   2018-03-14 01:10:00
泪推本田魂.....啊~我是无限魂
作者: balius (爱喝鲜奶茶)   2018-03-14 08:49:00
推二轮界的本田
作者: CrazyMika (溺汨客)   2018-03-14 14:46:00
本田超有骨气,晚一年也不抄奔驰的设计,自己做全新的
作者: l81920 (==)   2018-03-15 17:07:00
好歹BAR-Honda 2004 也拿车队第2名 Q.Q之后烙赛当时英美车队是少数可以跟红军尬尾速的 只是很怕刷缸永远怀念V10咆啸时代
作者: Santander (948794)   2018-03-15 20:34:00
There can be no going back.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