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本田F1引擎发展历程的采访文

楼主: Santander (948794)   2018-03-13 16:24:29
McLaren采用Size0概念进行2015年的MP4-30车型的开发。而他们的合作伙伴本田也采用
了这个概念研发了RA615H,不过这款引擎由于需要紧凑化处理,不得不对性能做出妥协。
而他们的理念是在动力上的削弱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效果补足,不过他们并没有得到如期
的结果,整个赛季他们的成绩一直非常糟糕。
他们采用降低出力的形式是完全出于尺寸要求考虑?还是说他们以为自己能够做到两全其
美,但事实打了他们的脸呢?
角田(哲史)承认:“我觉得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到这项工作实际的困难程度”。虽然他由
于加入HRD Sakura(Honda Racing Development Sakura,位于樱花市的本田赛事研发
中心,本田为F1专门设立的研发中心)团队时已经是15年9月,此时RA615H的设计早已
完善,所以他的见解并不保证准确。但是他对于2015年版PU的种种解释推论皆是基于其
专业能力与经验的。
“我们开始的时候有些管中窥豹,所以并没有完全了解开发一款PU的困难性。而这种认识上
的缺乏也在某种程度使得我们在开发第一款PU时过分地希望能完全满足底盘的需求。
但是当车驶上赛道时,我们意识到其问题重重。”
他们将涡轮、压缩机以及MGU-H全部塞进了V型汽缸夹角内,但是这一设计也带来了不利因
素。
“V型汽缸夹角内的涡轮增压器尺寸受到了限制,如果无法将其增大的话,很难增强其出
力。”
而即便涡轮增压器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MGU-H也无法将其充分运用,其热能回收无法充足
进行,而一切的原因都来自MGU系统布置的低效。
“由于涡轮增压器也在V型汽缸夹角内,感应装置受到了强有力的干扰。当我第一次看到
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这能行吗?’我们开始采用全新的概念模式,而其最终结果取决于
是否能跨过可靠性和性能两个关卡。”
2015年新规则允许使用可变进气系统,这样的系统往往是改变进气管的长度借此提高进气
效率。而与涡轮增压引擎结合的时候,简单的增加增压效率并不是必然会增加引擎出力,
所以该系统有时也会进行屏蔽空气的动作。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可变进气技术都能够增加出力,所以本田毫不犹豫地采用了。
在RA615H上,增压室需要做的扁平,那么汽缸的进气管不能向外伸长,于是他们在向另一
个方向做了延伸,也就是X型,本田准备如此改变进气管长度。
“部件在狭小空间内高速运作,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被其复杂性所震惊。”
复杂性也造就了一些问题,上半赛季的时候可变排气管经常故障导致PU性能无法提升。
2016年RA616H则在重点改进难搞的感应系统。
“我们重点改进了感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一方面我们希望能解放感应装置让系统效率提
升,另一方面我们也尝试增大增压器尺寸。”
在与McLaren的交涉之后,引擎安置空间得到少许的释放。增加的空间有30mm可以安置增
压室。这使得增压室支路到气缸头的形状更加高效。
“说到2016赛季,因为研发代币系统限制我们无法完全修改引擎。
这也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涡轮增压器和感应装置上的部分原因。”
2017年RA617H得到大幅度改变。
“我回忆起现行引擎规格颁布于2009年,其他引擎供应商们从较早之前就一直在进行着F1
的研发竞赛,但是我们是在宣布回归F1的2013年才开始我们的研发。”
现行办法落实于2014年,而本田从2015年才加入竞争,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本田只是迟了一
年,但其实在开发上本田落后其他厂商数年之久。另外,在持续的竞争中保持充分准备的
团队和刚刚把脚重新迈入F1大门的团队,两者的研发质量存在这巨大的悬殊。但是角田坚
持认为“这依旧是不可原谅的。”
“我们只要一度停止参与竞争,所有的事情就会回到原点。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发现其中问
题的能力,而其他厂商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在我们开发PU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比如MGU-K的动力总成,我们千辛万苦地进
行了开发,但是其他厂商已经有开发KERS的经验,并且解决了其中大多数的问题。”
从2016版到2017版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MGU-K。前两年,MGU-K的出力通过一个独立的变速
箱机构整合到PU后部的动力传输单元。但是这完全错了,由于震动引起的传动轴损坏时常
发生。而这个问题应当是有KERS经历的团队早就解决的问题。
为了降低重量与摩擦,同时提升可靠性。RA617H在PU前端整合MGU-K的动力输出。但是
2017年新设计的MGU-K故障频发反而使得团队更加困窘。
“我们在2017年遭遇了若干问题,其中就包括了MGU-K动力总成的问题。我们在15和16年
也许只是很幸运,但是变速箱与PU的接合导致了共震特性改变,也导致了PU负载的变化。
我们尝试在台架测试的时候去解决掉,但是到了围场里问题还是浮现了出来。”
新版变速箱直到安定测试之前才到货。不过角田承认测试PU时没有连接真正的变速箱是一
个失误。在和小红牛的合作中,这种失误不会再出现了。
“我们现在对于我们的评估非常谨慎,因为变速箱的结构(和McLaren的相比)改变了。
小红牛的变速箱和17年相比没有多少,所以我们在研发的初期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测试了。”
然而还有其他问题。RA617H另一个重大改变是涡轮增压器的安放位置。之前一直是安置在
V型汽缸夹角内,而现在涡轮布置在后端,而压缩机则安置在前端。而连接压缩机、MGU-H
和涡轮的传动轴则位置降低了,这使得依旧安置在V型汽缸夹角内的MGU-H高度同样得到降
低。将压缩机和涡轮外置让V型汽缸夹角内的空间更充裕,也使得感应装置的设计更加灵
活。
“在15年下半年时,无论我们如何改进,始终无法提升引擎出力。在这样的基础设计下,
我们也无法做进一步的减重或者降低重心。
而现在来看,RA616H的设计并不适合F1引擎。所以我们决定大刀阔斧改变。我们将涡轮外
移,降低重心,同时还改进了感应装置的灵活性。”
在RA615H和RA616H上,进气管在增压室内交叉,而在2016第10站采用的版本2上进气管更
加垂直,两侧夹角更大,再加上更直的支管,内部空气流通更加顺畅。
RA617H重大改变是重新设计了进气流。可变进气管的方向改为纵向而非旁路。分布在前后,
现在气流从顶部进入后可以顺利地进入PU后部。
“RA616H的支管环绕着涡轮。而在RA617H上,我们能够让其直接从前到后贯通,使得其可
以保持动压。在RA616H上,进气流会被侧向的紊流干扰,在可变进气系统工作时,管路交
叉使得其产生相互干扰。RA617H则在可变操控上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准备在其各个方面都
进一步提升至一个优异的水准。”
外延的压缩机侵占了机油槽位置并使其变形。
“由于这个,我们正面临加速或减速或转向时机油无法正常供应或回收的问题”
当为了让机油供应正常而多加机油时,机油可能会流入进气管。而压缩机吸入这样的空气
的话,会导致MGU-H故障。
机油会损伤支座,损伤其润滑能力,并导致温度升高。
“我们预计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研发中心我们准备进行测试。”
他们正在模拟驾驶时的G力并检测机油的润滑性。
“部分可能是传感器还是新的,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却无法使用。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调
试,而当测试开始,问题开始出现,这让McLaren对我们的信任受到了打击。”
如同MGU-K问题一样,机油相关问题也已经在本田2018年的准备工作中得到了解决。
RA617H在17年已经升级到了3.8版本。本田在巴库升级了3.0版本,并检测到了燃烧中的各
项参数。在RA617H上,新安置了一个预燃室。空燃比(空气:燃料)降低让ICEs更加高效,
但是也因此更难以点燃。
预燃室就是准备解决这个问题的。在预燃室内,火花塞点燃附近的富油混合物,而接下来
再引燃主燃烧室里稀薄的空气。3.0版本解决了这一进程的技术性问题。
角田氏带着遗憾说道:“这个其实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McLaren等不
了那么久”。不过,2018年确实有了希望的曙光。
https://bbs.hupu.com/21665310.html
楼主: Santander (948794)   2018-03-13 16:36:00
赛斯里洛 is shit
作者: XboxScorpio (叉盒蝎)   2018-03-13 16:50:00
看这说法size.zero跟迈凯轮的不耐烦让一切都局局惹不过本田也犯了很多错误 分手是对的
作者: qwe753951 (滑倒)   2018-03-13 16:55:00
红牛或成最大赢家
作者: zoidsx (烈空)   2018-03-13 16:57:00
看来麦拉拉真的是我的车就这样 你给我搞定?或许从这里可以窥探为何奔驰会这么长的关系?引擎可能比起法拉利长?
作者: corlos (ナニソレ、イミワカンナ)   2018-03-13 17:02:00
不管车体还是PU都是需要一个强势的人来主导整合不起来不是只有一边的错红牛集团有个空力老怪在,设计上不会这么随便
作者: madboy (欢乐牛棚在躲人)   2018-03-13 17:09:00
感觉 麦队当了白老鼠www然后整合状况又不佳
作者: hondasho (本田)   2018-03-13 17:15:00
https://goo.gl/17D9yP Villadelpart也觉得麦拉拉将研发成果送给红牛体系XD
作者: nanaceking (............)   2018-03-13 17:26:00
中后期麦队及车手都对本田不耐烦了,这种气氛下大概也没有太大心力继续去互相配合,可能有些问题不一定是在笨田身上,但是对外就是把问题都丢到本田那边如果今年小牛吃到笨田研发成果,麦队也只能干瞪眼了
作者: hondasho (本田)   2018-03-13 17:31:00
https://goo.gl/cdHiL5 有图文版的原文节录
作者: hangzer (-o- y-~)   2018-03-13 17:56:00
看了一下楼上的连结...明明就是失败品 为什么杂志的照片弄得好像拿到WDC或是WCC的样子?本田一开始就太自大 以为麦队的要求很简单就可以达成然后弄到后面麦队也没耐心了(赞助商都跑光了)基本上我认为最大的责任还是在本田这里 他们误判了
作者: hondasho (本田)   2018-03-13 18:03:00
好歹是F1场上目前唯一一家日本车厂嘛XD日本媒体会特别包装和关注是自然的XDD
作者: astushi   2018-03-13 18:45:00
不能怪McLaren不耐烦啊 赞助商要怎么交代 McLaren唯一有问题的就是放太多话了 以后要复合就很难 日本人自尊心很高
作者: savvik (Essay)   2018-03-13 19:35:00
上一次本田背着地球跑,卖掉后就冠军, 万一这次又......
作者: wsx1678904 (哇咧QQ)   2018-03-13 20:59:00
换引擎除了赞助商问题 我觉得Alonso应该比较关键 至于麦拉和本田双方强调的和平分手 未来还能合作谁知道是不是客套呢?老实讲我当麦拉粉也都快受不了了 Alonso不爽更合理 不过目前看来是麦拉没穿裤子XD
作者: sword78 (sword)   2018-03-14 01:44:00
觉得本田低估了底盘size 0为前提升下制造紧凑引擎的难度导致一切的灾难。个人认为根本就是一头烧的想重返F1,但选择了最硬的底盘条件与环境,虽然其实也没有其他选择(远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