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学历:
成大工学院学士毕业
成大工学院硕士毕业
(不想写太清楚是不想被认,知道我是谁的人拜托不要认我,我尴尬癌会发作)
二、114高普考成绩
高考:
01.国文(作文与测验) 71
02.热力学 100
03.法学知识与英文 74
04.机械设计 100
05.流体力学与工程力学 89
06.机械制造学 51
总成绩 82.34分(成绩排名: 1)(录取标准: 50.00分)录取
普考:
01.国文(作文与测验) 64.0000
02.机械力学概要 97.0000
06.机械设计概要 90.0000
04.法学知识与英文 70.0000
05.机械制造学概要 80.0000
总成绩 80.2分(成绩排名: 1)(录取标准: 50.00分)录取
三、各科准备心得
我有买TKB的全修班函授,决定补习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希望老师可以告诉我哪边会考,以及减少我自己摸索的时间。补习班整体给我的感觉大多都还不错,可以准备半年就有双榜首这种成绩真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给TKB的老师们,特别是祝裕老师分享许多念书方法真的是非常受用。要说对TKB有什么不满,主要可能就是机械制造这科……我真的对不到老师的频率,上课体验极差,但也要特别谢谢我的课程专员,我认为她有尽可能地反应我的意见给补习班,有遇到任何问题也非常帮忙我,是非常用心的一个人。
[共同科目]
国文:
作文的部分我上林聪老师的课,基本上就是按照他的步调走,然后考前写大约3-4篇作文给老师改,针对选择题的课程当作podcast听,大概听了三分之一,算是念书念累的舒压方式。很多人都会直接跳过国文完全不准备,不过我是建议写个一篇作文给老师改,不求高分但至少不要连什么格式都错误而被扣分。
法学英文:
英文没有准备,只有写考古题熟悉题型。法学是上陈弘老师的课,也是当作podcast听,最后有把宪法的部分听完,但是因为没太认真所以写考古题也只能对一半,都是靠英文在拉分。
[专业科目]
工程力学:
只有上祝裕老师的课以及练习祝裕老师编的讲义。这科基本上都是按照祝裕老师的方法唸,不外乎是上课认真听,然后当天马上复习(最慢隔天),复习方式我是习惯拿便利贴把答案遮起来自己重新做一次,有办法不看答案就做出来才是真的学会,只有上课听懂没用,只有用看的也没用。个人的小习惯是如果题目做错了,就用红笔把做错的原因写在题目旁边,最后复习的时候会知道自己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做错,把这些常错的原因写在考前笔记本提醒自己。
1. 静力学:一律建议先从静力学开始唸,所有科目都是静力学的延伸,不要看他比重很低就小看他,如果连自由体图之类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就上其他课,真的只会浪费时间。
2. 动力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个人认为动力学很活,有时候甚至需要一点想像力,但偏偏比重很低,唸起来没什么动力,仔细唸过两次之后就只挑重点单元做练习而已。
3. 材料力学:这科是机械设计的基础,非常重要,有满多杂七杂八的公式要背,不过祝裕老师有针对一些比较难的公式想口诀,上课会一直重复提到,不知不觉就会背起来了。虽然这科内容很多,但是其实写到最后会发现就那几个题型而已,看到图就知道他要问什么。
机械设计:
一样是上祝裕老师的课程以及练习祝裕老师编的讲义,只有少部分章节(例如齿轮)有额外找资源。准备方式跟工程力学很像,都是上完马上复习。
这科有一些考到烂掉还在考的章节(例如组合应力、疲劳理论),出题率超高一定要好好把握,其他章节虽然很多、很杂,但是基本上我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放弃老师教的任何一个细节。至于一些长很奇怪的公式,老师会直接说哪些要背哪些不用背,让我节省很多对公式钻牛角尖的时间,真的要背的公式老师也会帮忙想口诀,学起来算愉快。
这科范围很大难免会出现一些完全没有头绪的傻眼题,写考古题看到这种题目也不要太灰心,老师也说过他没有教的不用会没关系,其他题目把握好一样会上榜。
这科我大学、研究所完全没学过,原本以为会很痛苦,但幸好遇到祝裕老师,真的有种唸出兴趣的感觉,写机械设计的题目真的可以说是写得很开心,越写越顺也有写出成就感,这科也是我写考古题最常拿高分甚至是拿满分的科目。
热力学:
课程只上林禾老师的课,参考书除了林禾老师的上课讲义外,有再搭配王立宏老师的书,遇到部分偏门的内容(例如爱瑞生、史特灵这类特殊循环)再翻一下原文书。
我认为林禾老师的课满适合零基础/基础不好的人,我在大学时期的热力学很烂甚至差点被当,原先也是满担心学不好的,不过老师从很基本的观念开始慢慢教,也算是有对到我胃口的一位老师,多花点心思印象中没有什么特别听不懂的观念。
林禾老师的授课内容主要是针对研究所,所以理论上应该会再深一点,不过因为这科比重很大,所以也是照单全收。练习的部分除了上课有提到的题目,其他时间都在写王立宏老师的习题,所有习题都有写完,甚至是几乎都有写到2遍。
考试常出的除了大家讲到烂掉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各种循环外,我记得在写考古题的时候很常看到热力关系式的克拉佩龙方程式,我认为这算是个小观念而已,但是CP值非常高,建议就算死记也要记起来。热力公式多到很可怕,个人是不喜欢背公式,所以如果推导不复杂的公式几乎都没特别背,现场推公式。
另外,我觉得林禾老师应该算是很忙的老师,虽然教书方面我对他真的是无可挑剔,但是他对我满常爱理不理的,我有满多问题都是自己再多花很多时间才解决掉,这个现象是后来跟补习班反应过之后才有比较好一点。
流体力学:
准备方式跟热力学差不多,上林禾老师的课再加上王立宏老师的书。至于对林禾老师课程的评价跟热力差不多,都满对我胃口,上课本身算是很顺利,但要问问题比较难问。
老师上的内容也是照单全收,只是分数比重很低,练习量比其他科目少很多。我对流体力学提不起兴趣也不特别厉害,基本题型把握住而已,若是考偏门或考难只求可以拿到一些笔墨分数。
机械制造:
这科我唸的极度痛苦,坦白说我没修过这科,甚至没修过工厂实习这种实作课,刚开始准备没多久的时候,在认真思考如果我这科只要求自己30分,靠其他科拉分数能不能上榜……
一开始上程东老师的课,但这是恶梦的开始。我认同老师的努力,问他问题可以感觉到他回复问题的用心,但是上课方式跟我完全不对频,上课上到满满挫败感,课本的部分个人认为可读性也是满低……
后来积极找相关资源来唸这科,另外买了三本参考书、找YT资源(超认真少年、机械NPO、FR Tools Man DIY或是各种制造影片)、找相关的部落格以及最重要的Grok,总之找了非常多资料也花了极多时间。备考一段时间后我固定“每天”晚上都唸这科,每天都一直问Grok机械制造的各种问题,也自己想了无数口诀帮助记忆,虽然最后我觉得我有唸出一点心得,今年的考试题目也都会写,甚至是答案纸全写满,可是成绩不太好看ㄏㄏ。
四、考古题
考前30天写,能写多少算多少,太早写会疲乏。我考前30天开始写考古题,写到考前10天就写不太下去了,考前10天只有意思意思唸个书,休息时间拉很长,调整心情居多。
写考古题除了练习手感之外,也算是熟悉出题老师的思考模式。我觉得有时候出题老师的文字有点内行人说内行话,凭一个外行人有时候甚至无法理解老师想问什么……还是要多写几年考古题培养题目识读的能力。还有我一开始经常高估我的心算能力导致错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后来写题目一律用计算机……正确率高非常多。
有一个一定要培养的能力是“除错能力”。我买过的所有参考书、题库书中都充斥着大大小小的错误,在网络上找的考题拟答也是错误百出,不要完全相信解答,最好是可以有两份不同老师的解答,再加上跟Grok讨论交叉验证。
有好几份考古题我认为我写出来的分数可以比书上/网络上老师的拟答分数还更高,像是今年的机械设计比对我的答案和我找到的拟答,四题中就有两题答案明显不同,公布成绩之后证明我的答案才是对的,所以才想跟大家说不要完全相信拟答……
五、时间规划
报名补习班之后大概还有将近七个月的时间就要考试了,加上一开始还在职无法专心备考,等到真的离职大概只剩半年的时间可以唸书,时间算是十万火急,所以一直都很慌张,但也借由这种慌张感要求自律。
我周一到周六每天都会上课约4小时左右(有事先给自己安排课表),上完课会马上复习,以及写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周日不安排任何进度,周日就是看有没有遇到哪些单元比较不熟再多写一点练习题,或是继续往下上课。安排课表的部分切记不要短时间上一堆课,上完课要复习过才是真正有效果,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排那种达成不了的课表打击自己信心。
至于每天我总共分三个时段看书,8:10~11:50、13:30~17:00以及20:00~22:00,这个是大概的时间,要求自己该念书的时候就要念书,但如果生病或是真的没睡好也要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
至于应该有很多人会想问要念几次?我觉得应该是能念几次就念几次。念到会,念到熟,念到精,念到连计算错误都不会有,要知道在考场上计算错误跟没唸书的人拿的分数差不多。我自己是全部科目很扎实念了至少两次,分数比重大的科目有三到四次,很弱的章节(例如热力关系式)有多到六次、七次甚至是以上。
六、结语
全职准备考试是一条很孤单的路,从决定考试之后开始闭关,朋友约我几乎全部推掉,只有极少数朋友见过我而已,备考期间有很多辛酸血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在高考前也因为台风的关系弄到状态很差,考前大约整整30个小时没电可用先不说,还在老家搬砖清理家园,考试当天早上头昏脑胀又恶心想吐,幸好身体很争气吞了一颗普拿疼之后症状好了大半。
知道成为高普考双榜首的当天下午,就到处传讯息跟一路上帮我过的人道谢,没想到光是道谢加简单的闲聊我就花了大概两天,我才发现其实很多人在国考这条路上帮过我一把。也是因为如此才想要写一篇详细的心得文给还没上岸的同学们,希望这篇心得文可以对你们有所助益。未来若是有幸在职场遇到各位学长姊、学弟妹,也再请多指教了。
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个读书群组,里面都是机械类的考生或是已经上榜的学长姐,我在准备初期就有加入,可以在上面和大家讨论问题。准备初期群组内的大家帮我解决满多问题节省我很多时间,后期我算是满积极地在上面解答其他人的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入群前版主会和你通个电话确认决心。
机械读书群版主LINE ID : wayne0722
作者: zz98130 2025-09-24 11:04:00
写的很想详细,谢谢您的分享。
作者:
Erict (喵~)
2025-09-24 13:30:00机械设计大学没上过,颇意外,我大学是上一学年。阿,看来不是本科系。
作者: anarchico (Anarchico) 2025-09-24 18:33:00
成大学硕士做这个,真可惜!
作者:
ck960785 (Metal 0-4)
2025-09-24 18:40:00楼上哪里高就,出张嘴很会
作者:
Rayless (明心见性)
2025-09-24 18:50:00不用管别人在哪高就,四大工科进公职都是浪费
同意楼上,现在公职环境待遇真的不好,有得选的话别当公务员吧
作者:
Rayless (明心见性)
2025-09-24 19:00:00而且这篇是补习班广告吧,上榜也不一定要报到就是了
作者:
Forcast (不要再瞬断了T__T)
2025-09-24 21:44:00代po的
作者:
EEERRIICC (大尾é¯è›‡)
2025-09-24 22:36:00现在制度进公职确实浪费 三思
作者:
akeji (akeji)
2025-09-24 23:20:00快来呀,人都一直跑
作者:
aass5566 (挑戰國考第5年)
2025-09-24 23:46:00录取标准50分 = 没有人要做… 其实以成大程度 随便读大概都能上 拼到成绩80分… 嗯嗯 只能说太累了文组35-40k拼国考就算了 工科硕士去业界薪水都高考1.5-2倍 而且新进公务员也没几块钱退休金了… 录取标准50分 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
jkreg (葛顿哥)
2025-09-25 23:16:00公职版这么冷清,下面居然还有酸民,真的是难得一见,不过人也是这些酸民逼走的
有啥好酸民的,现实就是现今公职待遇差啊!自己去公务员版看看不就知道了,真的好,技术类会有50分录取还不足额的吗.....行政类不敢说,依现在待遇跟职场环境,现“鼓励”技术类来公职的,除了补习班,我还真想不到啥理由
作者:
Rayless (明心见性)
2025-09-26 07:22:00人家每年都在有推有上,大概还无法接受公职环境已经烂到爆的现实吧
作者:
jeross (资深废柴杰洛士)
2025-09-26 21:27:00觉得有些人很替人搞操烦,别人想当公职,尤其工科,整天在底下推文可惜,怎不去哪里?就问你哪间公司过很爽不好好上班,还管到别人人生。有人就想安稳上班,不用担心被裁员,中年失业,或为公共事务努力,你要去轮班玩乐就去,真的不用整天嘴别人。
我们推文都没有嘴别人吧,只是希望现在还想进公职的想清楚,如果私部门待过,比较过后觉得公职好来考当然会鼓励,但很多是年轻考生被洗脑,没比较过,只是"听说",尤其补习班说,那真的要想清楚,讲白的,现在技术类的,就算学历不好,也还是进得了科技业,同样是卖命赚,选钱多的,公职就算爽缺,顶多就是穷,遇到赛缺,就是又塞又穷
作者:
talenthun (我要当宇宙第一大善人)
2025-09-27 12:55:00进来脚麻了跑不动了,退休金、福利才被砍,后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