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压垮公务员之前──冗事多又缺工、恶性循环的官僚迷宫
Yahoo奇摩 X 报导者
2025年1月8日
https://i.imgur.com/NlEOuRv.jpeg
2024年底,考试院仍有多场公务人员考试、复试正在进行中,这群考生背负所学、个人或
家庭的期望,选择投身和民间职场差异甚大的官僚体系。(摄影/杨子磊)
文字/许诗恺;摄影/杨子磊;设计/黄禹禛
核稿/梁玉芳;责任编辑/黄钰婷、张诗芸
2024年11月,一名39岁的劳动部吴姓公务员因长期职场压力过世,他在生前严重过劳,更
被主管职场霸凌。
这起事件唤醒公务员的不平之鸣,揭露“铁饭碗”成为“地狱职场”的原因。
《报导者》接触正在体制内处理“霸凌申诉”,以及曾负责“人事管理”的多名公务员,
他们都指出,基层人力受到时代变动影响,新政策不断上路,同时因形式主义累积的“冗
事”堆积成塔。
当缺工和过劳互相缠绕与加乘,公务体系成为官僚体制的迷宫,执行政策的效率和品质持
续下滑;最后受害者不只公务员,其实还有需要政府服务的人民──
那么,这条失灵公门之路究竟如何铺成?
每天晚上9点下班,回家后还要用自己的电脑登入系统继续批公文,在某中央政府机关任
职的沈家腾(化名)投身公职十数年,超过一半的职涯都如此忙碌,但他敢怒不敢言,因
为隔壁座位上的中阶主管,也经常陪着同仁加班到夜晚。
当吴姓公务员之死掀开公务体系中“不能说的祕密”,大量基层正寻求职场霸凌的救济管
道,如卫生福利部长照司多名高层、人事行政总处一名游姓主管都因不当对待部属遭惩处
。对沈家腾而言,他既期待揪出更多不适任主管,但这扇“机会之窗”却也意外加重他的
过劳处境。
“我们部会在3天内收到40几件投诉,负责处理的人就是我,”
沈家腾无奈地说,由于中央政府将“反霸凌”视为当下重点政绩,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厘清
案情,接着协助当事人进入申诉流程。
若案情可能属实,沈家腾得先找齐审查委员:包含外部专家学者、律师,以及机关内部的
第三方主管发起调查,再替他们约谈十来位同事厘清霸凌细节,“人力已经这么少了,还
要排除各种当事人,我觉得都是逼死我们这些承办。”
“法律规定公务员每日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这还不简单,你先打卡假下班,然后不要报
加班时数就好啦。”
沈家腾成为公务员后待过3个处室,虽幸运未遇过职场霸凌,过劳却从到职第一天持续至
今。他负责的工作包含实体活动企画、网络宣传、高阶主管的记者会致词稿等,每一项业
务都必须向上呈报两至三级,所有主管同意后才能执行,光是“呈报”一事,就成为他无
止境的恶梦。
一份企画反复遭退回6到7次都是常态,而且每次修改,在沈家腾眼中都是枝微末节的小事
,“有些主管喜欢在简报时先讲结论,有人喜欢先解释背景,都是些因人而异、见仁见智
的问题,几乎不存在专业。”
他形容,批公文到最后,每个人都只想着“把公文跑完”,并非为了施政努力。
那位一起和沈家腾加班的主管仿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而他每次退件后,都未向部
属建议如何改进,沈家腾与同事们只好尽量揣摩上意,自行思考“这次要怎么过?”
但一批旧公文卡关的同时,每天仍有新公文陆续送到沈家腾手上。
沈家腾和《报导者》约在晚上9点半采访,他从办公室拎着变凉的便当现身,边吃饭边无
奈抱怨。
提及日前身亡的劳动部吴姓公务员,他认为压垮吴的主因不只是主管霸凌,还有他生前处
理的最后一项专案被主管连续“退件45次”。
沈家腾感叹,他完全能想像这压力何其巨大。
新旧业务叠加,甚至改革与“检讨冗事”也成了公务员负担
吴姓公务员之死共有两份调查报告,2024年11月19日的版本因内容过于简略、未详细梳理
死者是否遭受职场霸凌,导致民意激烈反弹;12月11日劳动部公布第二次调查结果,才明
确揭露其生前主管、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北分署长谢宜容欺压下属的众多荒谬言行。
此外,新版报告也明载:“其(吴姓公务员)过世与工作遭遇有关联。”
沈家腾和台湾公务革新力量联盟成员曾执辔(化名)都指出,“员额不足”和“业务量过
重”是两大病征,导致公务员只求在这恶劣职场里“不犯错”,更为此牺牲个人权益,病
态体制已积重难返。
沈家腾的经验是,8成工作都在应付体制内的文书作业,只有2成在为民服务。
“我觉得现在公务员已经被压榨到......你(主管)给我再多琐事,再多废事,我们都可
以
很快速地生出一堆东西。”
曾执辔则遇过一场“公务员教育训练”,主责单位的作法是录制一段课程影片,向台湾8,
000多个公部门机构寄出课程连结、课后回馈意见单,并发公文要求各单位派人线上参加
;课程结束后,各机关再发一份公文回复“已如实办理”,全国总动员达成这项政策绩效
。
曾执辔隔着萤幕看完公文,都能感受到那位素昧平生的承办人有多无奈,他仍忍不住质疑
:“这种训练到底有什么用?”
另一位在地方政府艺文单位任职的公务员张又慈(化名)向《报导者》透露,她的工作就
是向该市各级单位发送活动通知,并“请”同仁们积极出席。
不过张又慈说,从艺文到都市发展、经贸、教育单位,各办公室都有办活动的业绩需求,
基层们必须“乔档期”确保现场有人签到,缺人时还得互相支援,许多基层已无心思考“
如何把事情办好”,业务量过重时,适当地放手,让自己冷漠以对,才能避免累垮。
“这跟哪一党执政其实没有关系,是官僚体系本身的问题,”曾执辔强调,新旧业务不断
叠加,形成故步自封的职场环境,必须有机制衡量公务员手中的业务量是否过重?是否有
施行的必要性?
长期研究政府绩效的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胡龙腾也形容,公务员的业务量就
像钟乳石,“每一任主管都有他想做的事,想要有自己的施政亮点,于是公布新的政策、
办法、要点、作业流程;可是对公务员而言,旧长官订下的工作还是得做,一旦没有人下
令废止,公务员只能继续依法行政。”
结果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来。
https://i.imgur.com/sovDbkG.jpeg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教授胡龙腾认为,提升政府绩效和专案管理是当今之务。(
摄影/杨子磊)
近年少子女化、缺工浪潮、高龄长照、气候变迁、能源转型等新议题层出不穷,全球还一
度受COVID-19疫情侵扰,胡龙腾提醒,民众需求和政府施政正面临新时代的诸多变化,公
务体系却仿佛迷航。人力配置与新兴业务、旧有规章之间,严重失衡。
虽然体制内不乏改革声音,胡龙腾却发现,每当有执政者提议要“检讨冗事”,就有一批
公务员必须翻出所有的业务、法规“一条一条检视”,接着众人为了回应这项政策,基层
单位得草拟改善方案,再往上与各级主管开会,一路报到首长层级。
胡龙腾说,因为公务员的组织文化盛行“追求和谐”而害怕忤逆上意,这些会议正式登场
之前,还常有沙盘推演的“会前会”。
他感叹,结果往往是“检讨冗事变成公务员的冗事”。
漂亮数字下的缺工职场,让政府列车继续失速
https://i.imgur.com/X5zNRRk.jpeg
即使不再是“铁饭碗”,报考公职仍需耗费大量时间、学习成本,一位民众正在查看国家
考场外的榜单。(摄影/杨子磊)
难道政府从未检讨人力配置?
其实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每两年会要求各部会提出“员额评鉴”,各级单位必须对下属机
关的员额总数合理性、政策和业务状况进行检讨。根据评鉴结果,行政院可以增加、裁撤
或移拨人力。
但多名基层公务员、学者受访时都向《报导者》反映,员额评鉴制度“充满政治考量”。
“没有一个机关愿意自废武功,如果有机关被缩编,是一种非常丢脸的象征,代表你(首
长)护不住你的地盘。”
胡龙腾解释,只要某部会裁撤了一个单位,就会随之砍掉主管缺和基层员额,公务员们因
此少了晋升机会,同时首长的“用人权”限缩,还得帮被裁撤的员工安排出路,对公务体
系而言是一项大工程。
曾执辔指出,根据《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规定,中央机关的总员额限制为160,900人
,虽然正职公务员人数未突破此上限,然而算入不必通过国家考试、不具备公务员资格的
各式职员(注)后,公部门的“实质”人力其实不断增加。
注:此处意指正职公务员之外,受政府部门雇用的约聘制职员、工友及驻卫警等,以及被
称为“多元人力”的承揽制、临时(约用)制职员。他们皆在政府单位负责基层工作,但
并非公务员。
https://i.imgur.com/RSvoykB.jpeg
中央政府十年人力消长
公部门大量使用并非公务员的约聘、约雇和非典型人力(意指依专案需求增聘的承揽人员
、临时(约用)人员。),20年间中央机关将“去任务化”、“地方化”、“法人化”及
“委外化”视为政府改造的目标后,不少人力转入民营化的前国营企业,或是各类半官方
色彩的研究机构。
曾执辔强调,公务员人数成功维持在法律限制之内,非公务员的政府职员人数却继续上升
,这现象背后的真相便是“人力短缺”。
根据人事行政总处数据,2023年行政院所属机关的缺额率约为29.5%(注),意即100人仍
缺29.5人。而曾执辔分析,实务上政府单位较关注“未运用缺额率”,也就是不计入“正
在申请人员调动、等待国考分发”的缺额数。
注:2023年中央政府预算员额数(不含行政院以外机关)为201,292人,该年度行政院所
属公教人力的“实有人数”扣除教师之后为141,984人,依此两项数字计算。
他说明,假设某办公室编制100人,缺额50人,只要程序上“正在补充”20人,当“50-20
=30”就能创造出100人只缺30人的帐面成绩,然而人员调动、国考分发都需要时间,“搞
不好补到人上班都是半年后的事情了,”但缺额就会空在那半年,“同事累得要死,统计
却无法反映现实情况。”
至于公务员被要求“不得上报加班”甚至“打假卡”,原因也在于员额管制限制了政府的
总人事费。
曾执辔表示,“如果真的按照工时发加班费,法定预算根本不够。”
由于各部会缴交的评鉴报告中,鲜少见过“主动检讨内部人事配比”,胡龙腾形容,“就
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以后,因为变胖、长高不断修改,却不重新丈量身材,帮你换上更适合
的新衣,”结果就是缚手缚脚、动弹不得。
为了找出不适任主管,进行更合理的员额评鉴,胡龙腾主张“主管、下属考绩互评”是适
合方法。
他举例,目前大学校园中的期末“师生互评”已行之有年,制度刚上路时,许多教师担心
会被学生恶意刁难,也曾有人因此刻意讨好学生,“但对同学来说,老师的要求合不合理
?其实他们心中还是有一把尺。”
胡龙腾认为,新制度难免有阵痛,但长远来看,降低主管的权威性,才能发挥监督功能,
汰换不适任者。
文官体系之外,难以遏止的“技术类”公务员流失潮
除了曾执辔、沈家腾等“行政类”公务员,近年国家考试也常见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公
职建筑师等“技术类”公务员报考人数低于缺额,他们已成为长年缺额的军、警、消、医
护人力之外,公务体系中的最大缺口。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苏伟业分析,由于冗事过多,不少刚考上公务员资格的土木工
程师被要求处理大量公文,“他们原本以为是来做技术,做公共建设,结果大部分时间都
在做行政,和预期不同,还不如辞职、去民营公司上班,”
当个老百姓,才可能学以致用。
https://i.imgur.com/3HxHZId.jpeg
政大公共行政学系教授苏伟业强调,台湾基层公务员因待遇、职场环境未与时俱进,正出
现流动率过高现象,不利于行政稳定。(摄影/杨子磊)
对技术型公务员而言,职场学用落差大、收入不比民间水准,是苏伟业观察到这类公务员
对政府失望的主因。
苏伟业也表示,目前台湾的劳工权益较1990年代完善,民间企业的工时、休假待遇已和公
部门相差无几,反而是公部门进步缓慢;再加上当代年轻世代更倾向弹性工作,追求在职
涯中实现个人目标,并且尽量工作与生活平衡,从前公务员“铁饭碗”、唯长官之命是从
的特色反倒成了缺点。
继土木工程师出现大量缺口,2024年2月底,苗栗地方法院一名陈姓书记官疑似因积劳成
疾过世,随后“台湾书记官工作权益促进会”在5月召开记者会揭露,2023年的全台地方
检察署“侦查案件数量”已达73万件,远超过2020年仅49万件;与此同时,书记官国考“
录取人数”不断增加,其实代表离职率极高,每年都更缺人。
《报导者》访问一位资深的现职司法官J(化名),他表示,近年科技犯罪、诈骗案数量
急速攀升,并成为施政重点,第一线司法人员已苦不堪言,连带影响法律系毕业生的报考
意愿。
J指出,在大部分司法机关中,基层书记官和“录事”(类似书记官的助理,可分为法院
录事和检察署录事,负责协助书记官制作、发送判决书等文件。)不只专责处理法庭相关
文书,还需肩负导览解说业务、甚至修缮庶务,许多行政职都是书记官及录事兼任。
他说明,“这导致真正负责法庭相关作业的书记官和录事几乎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法
有弹性调整人力的空间。”
J举例,“如果一个案件得在7天内要送出起诉书,他们必须完成书类正本制作、扫描卷证
、上公文;但他们手上不只一件案子,是同时有好几十件在跑。”
工作量过重,导致许多现职书记官不敢请假,被主管暗示“不能请假”,因为少了一个人
,手上所有案件都会停摆;严重时若无法及时送达法律文书,影响民众权益,这可是会惹
出大麻烦。
基层公务员会担心请假害到同事,还影响到民众出庭的权益,最严重的是,假设民众权益
因此受损,公务员极可能触法遭惩戒,J说:“他们真的只能利用平日晚上、假日工作,
真正的加班时数远超过法定上限。”
在J眼中,一些基层司法人员不只过劳,面对层层相逼的高压环境,许多上级对基层的态
度强硬,已几近霸凌。
他曾遇过一名书记官某天突然失踪,“早上还来办公室,下午人就不见,只留言说‘这样
下去没有办法,我觉得我快自杀了’,我们同事全员出动,在海边发现他正在发呆,很抗
拒上班。”
J呼吁,担任主管职的公务员须认知到行政是一场“团队作战”,不该以阶级强压下属;
目前公部门正面临“业务过重、缺人”恶性循环,若无法杜绝霸凌,情况将愈来愈糟。
“未来公务体系运作恐怕更迟钝,因为我们花许多时间一直在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一直
在想‘今天还有谁可以来工作’。”
Yahoo奇摩关心您:
勇敢求救并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相关协助,请拨打下列专线
※ 卫福部24小时安心专线:1925(依旧爱我) ※ 卫福部各县市卫生局免费心理咨商服
务专线 ※ 卫福部15-45岁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官网 ※ 张老师专线:1980 ※ 生命线专线
:1995 ※ 男性关怀专线:0800-013-999 ※ 家庭教育咨询专线:412-8185
基层心声:监督人员调动率,订立防霸凌和过劳指引
https://i.imgur.com/2VdyXcV.jpeg
劳动部长洪申翰上任后隔日前往北分署慰问同仁,北分署门口仍放有民众悼念吴姓公务员
的鲜花与蜡烛。(摄影/杨子磊)
从主管到基层,这批公务员的内心纠结正好符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伯纳德
.札卡(Bernardo Zacka)的研究,他在《谁让公务员生了病》(When the State Meets
the Street)一书中总结各国公务员最常面临的状况:
“资源极端匮乏、人员长期短缺,要求纷杂且互相矛盾、上级交付的目标不切实际、规则
笼统不清,以及面对客户(民众、民意代表)时无止尽的情绪试炼......这些相互矛盾的
要
求就如同一颗颗地雷,而基层公务员就只能在雷区中蹒跚前进。”
针对现况,沈家腾认为“对霸凌、过劳都制定明确指引”是首要之务。
他期待尽快修法,定义何谓霸凌,既是帮助当事人求援、让负责调查的公务员有所依据,
也是明确遏止不适任的主管继续压迫下属。
“但现在大家都一直画目标,3天内调查、5天内调查,长官展示魄力的当下,各地的霸凌
还是继续发生;每次浮上水面后才去处理,就像在家里乱丢厨余,蟑螂跑出来后才去喷杀
虫剂,但不去改善环境,”
这样有用吗?沈家腾强调,重点是调查之后,体制到底如何从源头改善?
例如霸凌吴姓公务员的分署长谢宜容在职1年8个月期间,该机关共有81人申请离职,曾执
辔便主张,公部门必须把人员“调动率”视为重要指标,若追求稳定的公务员频繁要求异
动,甚至宁愿“降调”自己的职等,都代表该机关可能藏着重大管理疏失。
至于改善业务量、不合理的公文修订,沈家腾质疑,“我晚上11点还在送出公文,难道长
官看戳记时间都没发现吗?”
他提议,与公务员权益相关的法规中,应订立公文修订的“次数上限”,若不合理的退回
次数过多,主管有义务向基层告知原因和改进方法;公务员登入公文系统的时间,进出办
公室的监视器时间也要纳入员额评鉴中,系统性盘点“打假卡”恶习,“不要等到人死了
才去检查。”
学者建言:提高公务员生产力,迎战更严峻的缺工世代
https://i.imgur.com/fi3tGWS.jpeg
政大公共行政学系教授苏伟业研究室藏书,当臃肿、迟钝的公务体系内终于浮现改革契机
,基层与众学者正引颈期盼。(摄影/杨子磊)
针对公部门普遍过劳和多名基层建言,苏伟业分析,台湾公务员“并非缺乏效率”,症结
在于他们受限于体制,导致“生产力”过低。
他解释,生产力意指“在用比较低的成本、比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并维持相同的施政品
质”,但在当今的公部门文化中,许多人会在内心盘算,如果“我比较快完成案子,主管
会不会反而增加我的工作?”
“能者过劳”换个角度看就是“劳逸不均”,苏伟业认为台湾政府看待公务员的角度缺乏
绩效、成本管理概念,“过去政府的逻辑是愈多人考公务员愈好,分数愈高的愈是人才,
”这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留下的遗毒,早已不符合现代需求。
苏伟业强调,“不能用过时的尺去衡量一个人,”每个机关、职务的需求都不同,台湾的
少子女化已难以逆转,政府应用更合理的制度训练公务员,再将他们分配到适当的位子上
,“要让不同职种的公务员回归专业,避免被行政冗事拖垮流程。”
苏伟业举例,制度与历史都和台湾类似的韩国公部门近年同样缺人,铁饭碗吸引力不如以
往,韩国政府因此研拟“绩效奖金”制度,奖励在体制中有生产力的公务员。
新加坡便是以奖金鼓励“生产力”的著名案例。星国政府为了加强公务体系和民间争才的
竞争性,靠优渥薪资维持吸引力;他们的公务员视其职等、职种,薪资通常符合同等级的
民间企业水准,奖励机制不只年终奖金、绩效奖金,还会根据新加坡的GDP增长率发放“
年度经济增长奖金”。
台湾能否参考韩、星案例?其实各有利弊,新加坡制度便遭当地学者批评“薪资落差过大
”且促成过劳;我国历任执政党虽研拟过引入“绩效奖金”制度的可能性,但回顾历次改
革,最终也因基层反弹“缺乏公平性”、“破坏团队合作”作罢。
胡龙腾说,他听过有公务员抱怨“擅长拍马屁才能领(奖金)”,所以反对这项制度。
胡龙腾认同台湾公部门亟需提升绩效,建立“检讨冗事、劳逸不均的机制”,不过他也指
出,“台湾的政府制度不是要公务员做好事,都是为了防备他们做坏事。”
胡龙腾认为,在“防弊为重”的层层束缚中,从首长、中阶主管到基层,人人害怕出错,
大家会集体选择保守行事,不做不错,少做少错。
也因为体制本身有毒,“有些基层升上去后,就会仿效自己以前被压迫的方法,去欺压自
己的下属。”胡龙腾强调:
“如果执政者不重视一名公务员的劳动品质,结果就是文官专业被弃守,公务员失去分析
政策、寻找问题的能力,反正只要听长官指示,依着他的喜好写公文就好。”
组织僵化、冗事逐年增加,数十万公务员在这座官僚迷宫里游走,有人冒着被同化的风险
留下,有人另谋生计;还有许多像吴姓公务员一样,却不被记得名字的受害者因故离开人
世。这条路究竟如何铺成?
“民众和政府都期待公务员牺牲奉献,做更多事情愈好,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行政的成本、
人的合理劳动是什么?民众和执政者都只想看到快速、显眼,像烟火一样的政绩。”
苏伟业感叹,种种病因交织成自废武功的束缚之网,造成公务体系进退维谷,难以兴利除
弊。
人民希望政府及众多“人民公仆”的公务员能为民服务,但其实,台湾公务员正在实质缺
工、形式主义式的公文狂潮、阶级文化中疲于奔命,难以自保。
停止“人民公仆”的“仆役化”,建全考核体制与合理劳动制度,“政府”这台大机器才
能正常运作。
Yahoo奇摩关心您:拒绝暴力,遇到霸凌要勇于求助
※劳工劳动部申诉专区
※网络霸凌iWIN咨询:网络申诉专区 /电话:02-2577-5118 /email:iwinservice@ima
ge.tca.org.tw
※职场霸凌申诉怎么做?如何蒐证?看这篇
Yahoo奇摩关心您:若需咨商或相关协助,请拨打下列专线
※ 卫福部24小时安心专线:1925(依旧爱我)
※ 卫福部各县市卫生局免费心理咨商服务专线
※ 卫福部15-45岁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官网
※ 张老师专线:1980
※ 生命线专线:1995
※ 男性关怀专线:0800-013-999
※ 家庭教育咨询专线:412-8185
https://ynews.page.link/nWvLG
作者:
repast (Simon)
2025-02-02 02:43:00优质的报导者 推
作者: xian820804 (那贤) 2025-02-02 06:42:00
缺工 又低薪 一人当多个用
政府根本无心改善土皇帝一堆主管还不是养一堆工作轻松,摆烂的人考绩拿甲,做最多的人反而没考绩,用来巩固主管的地位,甚至还有考绩奖金要回捐给主管的所以考绩法一直躺着。制度如果太过公平,主管怎么贪污。
作者:
huchain (huchain)
2025-02-02 08:44:00工作90%都是内耗
作者:
rb731024 (还是米虫......= = )
2025-02-02 09:02:00难得有正常的记者报导
作者:
dran30 (人生只是想吃饭)
2025-02-02 09:44:00钱不够了 待遇跟不上了 正式人力又限制员额 很多问题就出来了 文中的这些很多问题都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并不新鲜 那为啥之前没有出现问题和检讨去看看台积电 鼎泰丰等等各领域优秀的公司 就知道了人家操阿 各种的凹你 但人家待遇给得起 台湾人是很巴结的台积很有趣 去年也开始一个员工一年给8000元自刷的额外福利没有任何限制
作者:
ignativs (james)
2025-02-02 10:12:00待遇很难 连唯一优势退休金都被砍少了你要怎么期待待遇变好
作者:
dran30 (人生只是想吃饭)
2025-02-02 10:52:00旧制替代率直接砍15% 新制直接取消终身俸 改成提拨制 科科
作者: dante0711 (Devil May Cry) 2025-02-02 12:17:00
用心的深入报导
一直都有人提出问题,但就像少子化一样,没有人真心要解决问题,只会搞一些“亮点”,烟花过了啥也没留下。
作者:
opnash (包皮)
2025-02-02 12:46:00把公务员铁饭碗去掉改淘汰制然后薪水提高 增加摸鱼举报不记名系统然后要有录音录影证据 举报成功有奖金 对上级也可举报这样相信人人战战兢兢才不会被人说米虫薪水也可以让人满意 不错吧
作者:
dran30 (人生只是想吃饭)
2025-02-02 13:10:00这是好主意 可以实行 就看还能剩下谁 哈
作者:
anarch (安那其)
2025-02-02 13:54:00用心的报导、大过年认真给个推
作者: holyganma 2025-02-02 15:49:00
推
作者:
busgoer (巴士狗儿)
2025-02-02 16:21:00机关的研考找一堆没业务单位实战的白纸去幻想,搞一堆冗事出来
作者: Hifumi1023 (Hifumi1023) 2025-02-02 17:04:00
保障不足,公服法该修了
作者:
taihao (太豪)
2025-02-02 17:08:00可惜报了也没啥用,还是等到没人要当了才有用
作者: bigworm578 (大虫) 2025-02-02 21:08:00
说明了真相,中肯。
作者:
asd245438 (不要问,一切都是幻影~)
2025-02-02 22:36:00去采访公务地狱的那个市,应该会有更多黑幕。还有检讨公文时效迟早会变成最后一根稻草,有人看文就是慢,一直逼承办人催公文是有什么用
作者:
net25 (W)
2025-02-03 12:40:00案件有难易一直追求公文时效是很不合理的,能不能让公务员好好做事
作者:
vendor (这是我用生命画的魂)
2025-02-03 22:15:00追求公文时效根本只是上面的人随便设定,他不知道行之不易,而下面没人反抗,就变恶习
作者:
nxuanr (waterboy)
2025-02-05 15:03:00约聘 支援人力才是真正的底层啊
作者:
after1 (aaaaaaaaaaaa)
2025-02-10 15:51:00雀食。 新业务越来越多,旧的业务即使毫无意义却一点都不减少
作者:
mike198 (mike)
2025-02-14 17:54:00不先把官僚摆前面,要怎么压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