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心得 #110农业技术高普考双榜心得分享
手机排版请见谅
备考期间,受到许多人的帮助,包含版上的心得分享,点水之恩当源泉以报,分享一点心
得提供准备这门考科的朋友一点参考。
成绩单:
https://i.imgur.com/iVagsDz.jpg
https://i.imgur.com/g7hsRgV.jpg
各位准备考试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110年农业技术高普考的全职考生,植病系出身,非农艺本科系,所以仅能提供补习
和自学的经验。有幸在这次的榜单看到自己的名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确实受到各方
面很多人的帮助,包括家人的支持、上榜同学的笔记和鼓励、版上前人的经验、一起备考
伙伴的相互打气。以下就这次备考的过程分享,期望能让有需要人提供一点信心,有疑问
的部分欢迎提问,在能回答的部分尽量回答~(趁还有印象的时候)
学习方式和资料来源
背景:非常感谢家人(金钱和态度上的支持)、身边的朋友(前人的笔记、一起准备考试的
朋友)、附近的图书馆(刚好农业那几本书没什么人借)、以及版上前人的心路历程和准备
书单。
除了版上前辈们推荐的书籍之外,因为我有利用平板阅读文献的习惯,期间觉得有用抓下
来的文献大概一千篇左右,可见很多东西网络上都找的到啦,只是要能够去芜存菁,从茫
茫书册中看到它们的价值。
个人整理或阅读的资料罗列如下:
付费资源:
1. 补习班教材(以补习班老师的PPT或讲义为主,另外补充一点paper、农业时事出版品、
以及不知哪来的教材)
2. 补习班课程:老师会把理解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农业技术除了那些死背的名词解释外,更偏重理解。听懂是一回事,理解后要能够正确
表达出来。所以学到后面,每个重点只要能讲得出来,想像如果换自己要教别人时会怎么
讲述,大概就差不多了。
3. 上榜者的笔记or整理好的考古题:网络上有人在卖,考前几个月没时间的可以参考XDD
;不过建议如果已经考第二次或是报年底地方特考的,有时间还是要整理自己的笔记啦!
关于要不要补习
我有上补习的课。因为自己不是很聪明,需要听人讲解才会懂,而且已经毕业多年了(..
有打算考试的学弟妹如果还在学校要好好珍惜啊),只靠自己唸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
方,可能会卡很久,而且也不确定自己想的对不对,这样会严重影响学习,甚至会潜意识
排斥它。当你看不懂,就越来越不会想看。所以上课有人带是很好的入门砖,同一章节听
不同老师讲解也有不同的收获,老师教得好不好就看运气了,毕竟每个人理解程度不同,
函授或看视讯一次听不懂可以听两次、三次…
免费资源:
1.Youtube影片
(土壤学、农委会宣传影片、各改良场新品种推广影片、台大开放式课程)
*特别推荐:台大开放式课程-蔬菜产业讲座(超棒,都大佬级的讲者,很推!!这些讲座内
容已经横跨各种学科了,蛮适合当作课外补充知识来看)
*特别推荐:树呆子小学堂(秘密武器,当你读过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保护概论,就
会发现刘东启教授教得真的很棒!!能用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把困难的知识表达出来,看
了整个茅塞顿开!!)
2.农委会、农粮署、各改良场的技术推广影片、作物研讨会
3.改良场专刊、农业专训、技术专刊、农试所典藏系统(大推!!)
4.版上推荐的参考书
5.*杂粮作物试验研究年报,推!
(当你看得懂的时候,恭喜~你已经进入农业技术的世界了。)
推荐软件:因为我是iPhone 重度使用者,所以善用各种app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心智图-Xmind(我最常使用的整理概念软件、放在后面让大家参考囉)
☑读书软件-YPT
☑倒数日
☑线上图书馆-Hyread3 (超赞!可以借阅各大图书馆的电子书,例如.丰年杂志)
☑PDF阅读+笔记软件-Goodnotes 5
☑学名背诵、十二土纲缩写背诵-Ankiweb
作物学
推荐书籍:
1.有机农家要览 (秘密武器,是我在当地图书馆翻到的,写得超好啊,重点的作物都有提
到,而且这本比台湾农家要览还要新!!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编纂的,里面的写法浅显易懂
,包含作物学、土壤学、植物保护、种子调制和生产都有提到,根本是百科全书了。而且
有机和永续是当前的趋势,所以这本有多棒…你懂了吧XD)
2.各改良场的作物专刊:杂粮、新兴作物、能源作物…等
3.台湾农家要览:某些比较冷僻的作物,还是只能翻这套巨作。书很厚,图书馆能借就借
,借到手后不要恋栈,抓重点篇幅印一下、抄一抄,比放在家里当书镇要实际得多。
建议:作物学范围太广,很多、很杂又很细,每个老师看重的点又不一定相同。前人说这
门课是准备起来CP值最低的,个人也部分赞同,这科也是我唯一有比较认真做笔记的XD,
毕竟背诵之道无他法,只能靠多抄多写增加印象了。
准备方式:大概就是各改良场近几年的新推出品种,与时事、政策较有关的。不外乎抗逆
境、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原和品种、适合有机栽培的作物和品种。
每一样作物列出:名称、原产地、利用部位、国内重要品种以及其特色、生育期、栽培与
收获季节、水分、温度的需求。
附注:由于作物太多种了,考课本上经典的作物学内容缺少鉴别度,考太细又没几个人会
写,所以建议准备时除了农家要览,改良场新推出的专训或特刊也要看一下,像这次考了
台茶25号(110年高考)、胡麻嘉大1号、2号(110年高考)、番薯铅笔根(110高考)以及全年
供应问题(110地特)、香荚兰(110地特),都是近年很重要的成果或议题,所以建议没事就
去图书馆翻翻or紧密关注各改良场的粉专,看他们有什么动态,譬如今年首度育成的国产
咖啡台农一号、抗飞蝨的香米台农85号、抗旱又耐淹、且适合有机栽培低投入的高粱台南
7号、8号…等。
阅读重点:新品种解决了那些既有品种的问题(产量?抗病性?耐逆性?生产上的障碍?)
,适合推广到哪些地方种植?或是有没有其特色(有效成分含量高?开发新的用途?)
心得:每个作物品种都是因应当下时空背景的一时之选,所以品种与当下的农业议题是密
不可分的,除了有优良性状外,推广时也要考量生产上栽培难易度以及投入成本高低,以
此出发,可以发现作物品种育成的过程还蛮有趣的,每个品种就像作品一样,都是前人不
断来回田间、结合很多人的呕心沥血之作,可以看看高改场周国隆先生育成毛豆绿晶9
号的相关报导~
作物生理学:
$$课程:补习班讲义、补充教材
推荐书籍:植物生理学(蒋德安编)
课外书籍:植物营养学(张则周著)
这门课主要还是跟着上课进度跑一遍,那些一考在考的重点,如植物贺尔蒙、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C3、C4、CAM的比较、比较特别的是今年有考无氧呼吸。有人说生理学是范围
比较固定而且相对可以掌握的科目,的确如此,虽然我也是没有拿到很高的分数啦。
补习班那时主要有两本教材,一本是上课的PPT,另一本是翻印的某本生理学课本,这次
准备我有完整念完的也是PPT而已,生理学课本当答案的参考资料用,然后针对觉得可能
会考的逆境、代谢整理笔记。
本来下一阶段的规划是打算找一本生理学课本再读一次,我比较过廖玉琬、潘瑞炽、蒋德
安的生理学课本,其实补习班老师教的比较贴近蒋德安那本,我
个人也最推荐这本。廖玉琬那本是我大学时念的,算中规中矩吧,但我学了什么完全没印
象XD,很多人推荐潘瑞炽,但里面一堆中国的译名,而且一堆名词都用中文,我是觉得不
太好记 (譬如植物吸收氮的GS/GOGAT patheay 中的glutamate,中文翻成麸胺酸,有比较
好记吗?见仁见智啦)蒋德安那本写的用词和字句很容易理解,特别是逆境和重金属那段,
个人蛮推荐的,国考不就是要写出让人一眼就懂的句子吗?所以我认为真的要买的话,可
以参考这本书。
植物营养学:这本是我在图书馆不经意翻到的,发现内容真的写得不错,特别是植物养分
运输供给-积储的部分写得很好,跟蒋德安的植物生理学可以互相参照,有加成效果,里
面对于植物体由那些元素组成、养分吸收形式、比例、吸收途径、以及分配和转换都有描
述,蛮适合作为答题加深加广的参考资料。里面有提到果实成熟后养分转换和分配、物质
、植物激素的变化,可以配合种子学当作补
充讲义来唸。
总结:植物生理学跟一堆代谢物、循环脱离不了关系,这部分强烈建议整理一份各种图表
的清单,用图理解比较容易。我考试的时候碰到时间来不及,也是放弃多余文字描述,就
直接画图硬上了,虽然无法拿到很高的分数,至少就拿到基本分这样。
土壤学(土壤与肥料)
需要$$的书籍:补习班讲义(补习班老师蛮会收集资料的,所以资料上挺全面丰富,资料
的广度而言是足够的)
至于要深入每个细节可以自己去找其他的书来唸了
免费资源:
推荐书籍:
1.台湾的土壤(陈尊贤、许正一教授写的,很推!!特别是12土纲的部分,图文并茂!)
2.土壤的基础知识(藤原俊六郎著,超赞!浅白易懂,不得不说,日本人在推广科普教育
这块做得真好)
3.图解土壤微生物(横山和成著,钟文鑫老师翻译,承上面那本土壤基础知识再延伸,也
很推!)
4.吴正宗老师的肥料讲义(网络上找得到,我读肥料时,就用这份来打底,在上面做笔记
和加注解)
进阶书籍:
1.土壤肥料(郭周武著,不会很难)
2.土壤肥料(庄作权著,算是上一本的进阶版,这本很棒!)
— — —上面这两本拿来补充资料用
3.土壤与肥料(杨秋忠著,对于各肥料的描述、问题土壤、绿肥…都有提到,算是大佬级
的著作了,图书馆有,可以翻过后再决定要不要买XD)
4.普通土壤学(张仲民著。当参考书查资料用)
5.土壤管理手册(中兴大学土环系出版,里面有很多实务上特地的土壤问题和状况,包括
土壤压实、酸碱土壤、元素缺乏、问题土壤的改良对策、土壤保育等等,还有彩色照片,
推荐!
6.土壤生物多样性(王明光等著,前面有一张土纲土族分类缩写的表,我有背)
强力推荐:
1.土壤地理与环境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自学必推!)
2.国立台湾大学土壤博物馆解说人员训练课程简报(-by台大农业化学系土壤调查与整治
研究室网站,内容相当全面完整,土壤学重点几乎都在这里了,适合后期作为快速复习之
用)
作物育种学(作物改良概要)
推荐书籍:补习班讲义
进阶书籍:前瞻基因体学技术于农业领域之研发应用与展望、作物育种学笔记
说明:这门课对于非本科系的人来说,有没有人教真的差很多,我甚至没印象大学时遗传
学上了什么,也算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一科。
入门:这门课难在一开始需要建立基本观念,可能是我资质愚钝,一开始拿到前人笔记时
翻了一下,根本是天书,不要说理解了,连背都困难。无法想像如果没有上课,光靠自己
自修要看懂有多困难,这可是会大大的打击念书的信心而且严重影响念书进度啊
不管补习也好、学校正规课程也好,都是为了让你能快速上手,带你跑过一遍,后面就能
靠自己读、阅读文献,自我加强和进步。
因为前人的育种学笔记实在太惊人了,我根本学不来。反倒是补习班讲义的内容大概掌握
7-80%,所以也是抱持着只要有东西可以写出来就好的心态来写,果然分数不高也不低,
育种学其实是很有系统性的东西,必须先了解各个名词的意思,然后循序渐进了解不同作
物适用什么样的育种方式,简单来说:作物分成自交、异交、常异交作物,想要创造新变
异或维持品种特性分别可适用哪些育种方式?分别可能遇到哪些障碍?有什么样克服方法
?需要时间多长?这一块补习班老师教得蛮好的,至少上过一次后知道怎么读了,育种学
应该算偏实际操作
大于纸上谈兵,所以如果是本科系的有机会在单位实习,应该会比我们非本科系生印象深
刻啦。
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编辑、改良:
推荐一本”前瞻基因体学技术于农业领域之研发应用与展望”。里面王强生老师的文章蛮
好的,图文并茂、对于不同分子育种方式有完整比较,超猛的!
进阶:前人说育种是不可跨越之高墙,我同意。
所以原本拟定了下一阶段提高分数准备方式如下:
1.整理所有专业名词的对应中英文、名词解释:没错,就是要把名词解释那题分数拿到手
啦
2.手写练习历年考古题
3.两种答题方式同时呈现:育种流程图+条列式重点描述,育种流程图其实就可以解释一
切了,但考试鹿死谁手很难说,所以参考之前上榜的育种学笔记进行条列式描述也很重要
,这部分写得好就问心无愧了。
申论题:知道答案是基本,后面就是考量答题全面性、完整性和文笔呈现了,这部分有请
本科系的育种达人做补充啦~
心得:育种学其实挺好玩的,每一次读都有温故知新的感觉,因为他的方法都很经典,也
是经过无数时间、血泪换来的,可以说一完整的流派吧。
备考之路蛮长且乏,真的很无聊啊,书籍翻来翻去都差不多那些了,要保持学习的动机和
热诚就需要一些外来因子了,所以我有不少时间是在看课外读物上XDD~对我帮助很大,
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干劲。
认真推荐台大矶永吉学会出版的”稻香”、”蓬莱米的故事”:这两本书很值得在唸完育
种学后读一读。
前者提到当年嘉改场的杨逊谦先生如何利用世代促进法缩短育种年限、以及各改良场设置
旱田、水田稻热病检定圃的缘由;后者描述当年末永仁先生育成具有日常钝感基因台中65
号的故事,解决了蓬莱米在低纬度下提早成熟、产量偏低的问题。
植物保护概论
推荐书籍:害物整合管理、各改良场的刊物
免费资源:防检局综合防治网站、防检局FB防检疫害虫懒人包
心得:说来惭愧,虽然这堂课是唯一跟我大学唸的科系有关的,而且毕业后也在业界待了
几年,分数出来却没有很高XD,所以能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
准备的过程中也是轻松写意,觉得有七八成把握就上场了,成绩出来还是跟有花时间练习
答题的高手有差。如果要认真准备的话,真的要努力背一些经典的病虫害,记忆其病害史
、危害模式、以及整理各类型的防治策略。
大学同学中不乏考本科病虫害上榜的强者,这次考试其中有一份笔记也是某位高手写的。
其实这堂课的关键就是背,看很多次还不够,某些在本科系生眼中像常识的名词要认真的
背,譬如那些新闻常出现的病虫草害,学名、英文名,有时间没事就背起来吧,像今年普
考最后一题一口气出了十个学名(啊啊啊啊),有背就有分,不光要会唸,连字都不能拼错
。即使是业界的人,就算那些名词每天挂在嘴边,但真的要写出来时还是有拼错的可能。
所以背就对了,不要以为不会考,真的考出来基本分就有了。别人说这门课就是靠背功,
作为本科系出身的我还真的无法反驳。
身为植病学生,确实在翻找一些文献的过程,比非本科生熟门熟路许多。普考大部分的题
目不会特别出艰深冷僻的东西,比较常考重要的大观念和议题:譬如这次普考第三题问各
种作物的病虫害和防治策略,就是很好发挥的题目,就把自己知道的通通
写上去。第一题出的是抗病育种,这部分我完全凭著育种学的知识在写XD,如果是植病出
身的朋友,真的建议可以好好修一下育种学,非常实用的噢!
翻阅一些权威级的老师写的书时,会发现到了后面,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是全面性、追本溯
源的,不只是病虫害本身、还有气候、土壤、植物生理、防御机制…所以知识面是互通的
,必须整合在一起才能看清全貌,不只是知识,还有经验的累积,这也是在田间判断时最
难的地方。
IPM已经几乎是必考的题目了,也考了好几年,观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得漂亮、全面
、切中阅卷老师的喜好。我自认这题发挥得不错,但只拿到8分Orz。这部分只能建议多看
点不同人写的文章,把好的写作方式学起来,或至少当作申论的骨干,后面再自己举例说
明,总之,他山之石足以攻错,分数不高有时候不见得是你的问题,单纯是别人的文笔比
你好而已XDD
作物生产概论
建议书籍:
作物生产概论(王庆裕著)
进阶阅读:
种子学(郭华仁老师著)
课外书:藏种于民(果力文化)
这门课不外乎作物学、作物生理学、土壤学、育种学、植物保护…的总和,加上时事。
其实从一开始接触农业技术考科,就开始累积这门课的知识了。
这门课内容很多很杂,其中特别强调的是作物栽培技术、种子学、农业时事等,可以从近
几年的考古题开始练习,看看都考了哪些东西,就知道我再说什么了。如果想系统性的学
习,蛮推荐王庆裕老师的那本书,内容相当扎实,该有的都有,某些字句的表达方式也很
适合申论题,和其他的作物学通论、作物学专论相比较,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新,推荐可以
先去图书馆翻看看再决定要不要买。
郭华仁老师的种子学是另一本经典,但必须承认的是要不要唸到这么深入见仁见智,高考
有时候会出种子调制、种子成熟内容物的变化、种子的分类等,我后来是把种子学当成作
物生理学的补充课外读书,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翻翻。
“藏种于民”是科普类的书,内容讲述各地保种韵如何进行,对我来说还蛮有趣的,看看
可以增广见闻,也能知道不同作物生产与分布的意义,以及为何要保育它们、不同作物的
保种方式,如前所述,作物生产概论也是我最后阅读课外读物时顺便准备的内容。
试验设计-好拿分的一门课,推推!
付费资源:
1.志光-试验设计课程(吴迪老师)
2.参考书籍:试验设计(沈明来着)
心得:
这门课是我非常推荐非本科系的农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即使不是以高普考为目的,在
许多私人的试验机关也用得到。
补习班老师教得非常、非常好,可以把有困难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明白,我一直到上
了试验设计课程,才知道工程计算机怎么用,到后面甚至会庆幸,当初选考农业技术真的
是太好了!至少有一门课是可以有信心拿分数的!前提是计算机不要按错啦!
至于沈老师那本书,我是到后期才买的,内容相当完整,也有不少实务上统计程式接口的
教学,个人觉得比较像工具书,如果没有统计的概念会相当辛苦,我买书其中一个原因是
为了看每章节后面的习题,但遗憾的是书没有附解答,所以你不会知道自己花了几十分钟
算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准备方式:试验设计这门课就是每天都要花时间算题目,然后该记的原则、基本假设要背
起来,我准备地特考前的最后一周,每天都默写试验设计三原则、ANOVA基本假设各一次
,还有如何利用残插图判断是否符合基本假设也很重要。
至于为什么考出来的分数不理想..因为我某一题公式和计算机按错了,让我考完曾经想说
完了,至少损失了40分,还好靠其他科救了一点回来XD
但这门科只要好好准备,真的可能成为超过70分的科目,根本是拉高其他成绩的救援项目
啊!
关于整理笔记
坊间流传:每个科目一定要整理自己的笔记,考试当天带那本上场临阵磨枪就够了。
有人说过:抄写笔记才记得深,抄写的效果远远大于电脑打字,而且申论题是要手写不是
打字啊XD 还不趁机多练习写字XDDD
有人说过:作笔记的重点不在于工整美观,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写了一
张只有自己看得懂的东西,上面几个关键字,看到能想起自己念过的东西就够了。而且备
考时间宝贵,不是每个人都要当出版商或学霸XDDD~
♂个人执行状况:其实没什么时间写笔记,一来我很懒,二来我字很丑,第三考试科目太
多惹,若每一科都要整理笔记,将需要大量的汇整和比对,就变成枯燥的文书作业了。所
以我只挑几科最适合写笔记的科目写而已,其他直接找别人的笔记来当第二次复习之用,
顺便把自己的想法加注上去。结果出来也的确是整理笔记的那几科分数还好,反倒没写笔
记的土壤学分数最高XDD
结论:对于像我这样的懒人而言,不懂或没把握的科目,真的可以靠抄写笔记来帮助记忆
、或守住基本分数;有把握的科目或章节,其实不用做笔记了,时间宝贵啊,除非你想练
字或练习写文章啦XDD
个人心得:
1. 不管是做笔记、整理图表、书本画重点,都是为了帮助理解、延长在脑袋中记忆,与
其说做笔记是为了背诵,我宁可把它称为“复写”。写的是经过自己理解的东西,做完笔
记后就放下,前往下一节,不要一直反复在背诵同样章节上面,唸书总是会有盲点,看过
后忘记是很正常的事情,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协助记忆,整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要被笔记
侷限了。
2.注记:当读完一个章节或看过一份资料后,上面的划记就是读过之后,自己觉得重要、
会有印象的地方。尽管写成了笔记,上面的字句顶多只能算标题,能引发背后更深入更完
整的内容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看多了就知道重点在哪、怎么写、这个作者的笔法好不好
、哪些内容可以与学过的课程相呼应、甚至是这篇文章可能有误、引用的资料须更新等等
。
关于读书
考试从来没有敌人,是面对自己的对话与过程,不需要逞强,大方承认失败,坦然接受自
己的不完美,然后前进。只有不断地进步,知识的累积,观念的修正,建立自己的体系,
才能日积月累,跬步千里。
有人考试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人考试是为了争一口气,有人考试是为了梦想,有人考试是
为了家计...不管是为了什么踏上备考之路,可以视为进入不同的生活型态和方式。去适
应它而不是强迫自己接受,否则现实欲望的深渊无时无刻在向你招手,就像走在峡谷的钢
索上,在理想和倦怠的天秤两端来回拉扯,只有清醒的保持自我,认知自己的状态,手边
唯一的绳索只有唸过的书,一边试图保持平衡一边前进,慢没关系,每一步要踩稳、走正
,将风险降至最低,直到踩上岸的前一刻都不能松懈,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时休
息是很重要的事。
不管是读书计画和进度掌控,都只是辅助,抵达岸边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没有人会管你
要用跑还是用走的上岸,也没人敢肯定告诉你何时才是终点,所以用自己最适合的脚步前
进就好。
步步为营,举步维艰,确保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过来的,就能减少翻船的发生。当你习惯了
这样的状态,即使离上岸只剩一公尺,也不会因为焦躁欣喜若狂而摔下山谷。
有人说,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没错。但请把休息和恢复的时间也排进去,身体不会讲话
,但是疲劳的累积是实实在在的,在排定唸书进度时,在最佳状态、时段,来获得最好的
成效。
睡觉时间到了,唸不完怎么办?
不要多想,安心上床睡觉。
唸多少算多少,还没唸的地方先不提,但是有唸的地方要确实掌握。
国考是长期的备战,不是学期考试那样短打冲刺。与其一直心悬著,不如好好整理思绪后
,归纳、存盘、好好睡一觉。
当然也是要看备考期和个人条件不同啦,我的时间和状况让我足以这样做。
专心做一件事就好,不要同时间分心庞杂,心无旁骛在一件事上的投入和成效是最高的。
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需要培养在短时间判断的能力,悬而未决的事情是最恼人的,
譬如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通常不会把问题放太久,问题积太多会变成心病, 就
算无法在短时间解决,我也会拟好可能的处置方式(譬如请教老师、找别人的答案当成范
本背起来..)在脑海中归类。
睡觉相当于学习过程的“存盘”。想想看,打字打了那么一大段,如果最后没按存盘,那
么先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啊。
而且越接近考试,越是如履薄冰,健康的身心必须仰赖平时备考的养成。身体健康很重要
,心理的减压也不可缺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舒压方法,像我喜欢吃美食,准备期间解锁
了不少补习班和宿舍附近的店家。身边的人的支持也很重要,我和家人达
成共识,他们支持我在外地备考,不过问我的读书状况,我也说好只准备这一年而已,给
彼此空间互不干涉,电话中分享的只是彼此近况和琐事。
正因为家人的全力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唸自己的进度。做好该
做的,顺其自然就对了。很幸运的,这次刚好有另一个一起准备考试的同伴,虽然我们都
是各自准备,直到考试当天几乎没什么碰到面,但是有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印证,顿时
觉得在这长路上并非只有自己独行。而且每个人唸书看到的点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请别
人帮忙时,可以补足我们的盲点。也很感谢伙伴抄写笔记的心得分享,让我认识到笔记的
重要性,特别是在比较不擅长的科目,特别去整理自己的笔记,上场时可以增加输出的效
率,学问之道无他,勤能补拙而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只能把握自己熟悉的部分
,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花时间下去,问心无愧,其余的就交给上天吧:D
Xmind 心智图 使用举例如下:
作物学名词解释
https://i.imgur.com/rAtaON0.jpg
作物育种学大纲
https://mega.nz/file/VssglTSZ#RWesq7ezZ32a-_0h4ic3Jk-3OHKCfymlGJlSDDnKhEs
作物育种学考古题整理
https://mega.nz/file/FhkiASpD#mw_bH0ErikaN9YCTesVx9-jM2JbvT0gaLcJFLv0Ll6E
土壤学大纲
https://mega.nz/file/9t0SGLDA#uFp4MhBWZg6-xUpW-NCtJIWFfApGDKaF6NY67_Liwdo
土壤学考古题整理
https://mega.nz/file/ExNAmJ4a#x0dotGij2BAuPU4I05RpYbQvepHtb3Miu1R3rdRHr4c
作物生产概论考古题整理
https://mega.nz/file/J8lCQTBJ#nepk3YJAT0FnunQmFw6fRheDfL60_FWUsgQnnju6Tew
作物学大纲
https://mega.nz/file/xo9QQbBL#gyXPBGUrASgw2Yz2Aphl30W_NeRandBQyCPQdLlQLpc
试验设计大纲
https://mega.nz/file/Uo9QRAyY#Fv7ItRSRy6YYXJESu6n72PAJTGBOz-G9WIPWGapE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