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补习班广告声称
外交特考一年各语组上榜者约30名中
至少有28名是在该补习班的学生
如果这广告没刻意误导消费者的话
很显然外交特考的制度有被讨论的空间
(碍于版规无法贴图)
我一直在想却想不通的是
政治学的科目每版课本对同个单元名称的论述
以及引用学者的看法都不同。
甚至我们国内有教授认为各种自由主义在国关的分支
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详见包宗和主编的国际关系理论)
可见政治学的分歧相当广。
无法实验证明到底谁较正确的话
到底要怎么比出谁较高分?
各种立场都有学者支持的话
就是每一种思考的典范都写下去吗?
会不会变成评分的老师用"自己觉得"的标准来给分?
像外交特考这一题
一、试说明美国亚洲再平衡策略与习近平中国梦有何矛盾之处?目前双方各以何种国
际关系理论作为互动的依据?并展望其未来走向。(20 分)"
这在我看来只是在论述自己的价值观的题目。
我们可以想像答题者是同为国关教授的明居正和张亚中的话
两者之间的论述一定有相当程度的不同
但这却要决定一名考生的成功与否
我个人是觉得
竟然考选部已经把考生的试卷都数位化了
是不是应该公布上榜者的试卷
让落榜者知道自己的缺失呢?
不然落榜的人其实考两遍和考十遍是一样的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错了什么
甚至是怎样写才能得较高分
我没质疑考选部中立性的意思
也相信甲等特考类的事情是过去的事
只是似乎只有我在想这问题
大家都觉得评分是能靠自己掌握的
不知道自己遗漏了什么讯息才会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