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9年测量制图高普考双榜心得分享

楼主: ant725 (Ant77)   2020-11-01 23:07:56
一、前言
大家好,这次有幸上榜测量制图高普考双榜,有朋友想我问我准备方向,所以就把他打成文章上来与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准备的方式与技巧。
此外,如果有又要来讲测量制图五十分躺着上、之后转经建行政…等等的版友们,你们不用讲了,我帮你讲完了,掰掰。
本文将仅提到高普考考试科目的准备方式与技巧,其他心灵鸡汤跟心路历程有兴趣的可以站内我,欢迎一起聊聊,谢谢!
二、背景介绍
私立普大土木系应届毕业生,严格来说不算是本科系,也非学霸,理解速度偏慢,算弱底,只有喜欢追求知识一个优点。
三、考试成绩
— — — 高考 — — —
测量学(包括地籍测量):75分
地理资讯系统与制图学:35分
土地法(包括地籍测量法规):40分
测量平差法(包括误差理论及实务):83分
航空测量学及遥感探测:66分
大地测量(包括卫星定位测量):85分
名次:41
— — — 普考 — — —
测量学概要:64分
土地法概要(包括地籍测量法规):37分
测量平差法概要:90分
地理资讯系统与制图学概要:61分
名次:24
四、各科准备方式及技巧
(一)测量学概要/测量学(包括地籍测量)
由于我是高职背景,从高一就有接触平面测量,一直到大学毕业算接触满久的了,基本的理论大概也就那些,所以这一科我没有特别读什么书或讲义,只有写考古题练习,若遇到不会的才找学校老师讨论解法。
本科大概就是几个方向:
1. 误差传播
2. 距离测量
3. 水准测量
4. 导线测量
5. 地籍测量
6. 应用测量
我想市面上大部分的教材都有包含这几个章节,就挑一本看的习惯的来读,也建议书籍搭配考古题一起食用,相当有效。
结论:找一本看习惯的书+考古题。
(二)地理资讯系统与制图学概要/地理资讯系统与制图学
本科虽然我在高考莫名其妙拿了一个垃圾成绩,但我其实也有花一点心思去准备的。我是利用在做毕业专题的时候学一些相关的GIS理论,例如空间统计、资料结构、实例应用等等,另外再搭配考古题与利用Google查询名词解释。
不过,总要让我这个垃圾成绩有个台阶下(找理由),我想是因为这次高考的GIS题目相对新颖,出现以前没出现过的名词(Daas、可调整地区单元)我就看不懂了XD,不过后来看了一些做GIS相关研究的文章,这些好像也只是common sense而已,所以准备本科时或许可以看一些相关文献。
此外,我也花满大力气在读摄影测量,而这次高普考的GIS皆出了有关摄影测量的题目,所以才有幸偷了一点分数。
本科的准备方向很难讲,很常出现以前没出现过的名词,所以我的准备方向就是把考古题看不懂的名词都弄懂,考试若出现不会的就看你的唬烂能力了。
结论:找一本看习惯的书+考古题+相关文献+唬烂能力。
(三)土地法概要(包括地籍测量法规)/土地法(包括地籍测量法规)
完全没有准备,考试时完完全全靠我的唬烂功力,没想到居然还拿了3、40分(比GIS高,哭哭)。
结论:唬烂能力。
(四)测量平差法概要/测量平差法(包括误差理论及实务)
本科是我花最多时间的,一方面是因为我非本科系,完全是从零开始,需要更用心读,另一方面是我个人满喜欢算数学的,所以我都把读平差当作我的兴趣在玩。
准备的模式大概就是跟著书本逐字细读,不会的就去查工数或统计课本。此外,例题或是考古题很重要,一定要每一题都懂。
参考书的话,我推荐高科大李良辉老师的书,进阶一点可以看看成大尤瑞哲老师的书(记得要载勘误表),一般人可能会推荐唐城老师的书,不过我个人没有读过,就不予评论了。原文书除了wolf的圣经之外,武汉大学的书(也算原文书吧?)也可以参考看看,不过有些算式步骤会跳过,对于我这种理解能力差的人相当痛苦。
简单来说,平差想拿高分无非就是理论摸懂了之后就开始狂算题目。
进阶一点的话,你可以去思考平差跟统计与机率理论之关联,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论,其中滋味只能自行体会了。
结论:参考书+疯狂算题目+考古题+一颗爱数学的心。
(五)航空测量学及遥感探测
本科我是用武汉大学出版的摄影测量学准备,若要入门一点,可以查一下中大陈良健老师在期刊中所写的文章(偏科普)。
而本科考试的重点不外乎就是:投影概念、共线式推导、核点线面概念、基本的内、外方位参数解算方法、航带平差,到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匹配(核点线面的概念)等等。(若有疏漏请见谅)
除了教科书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可以上硕博士论文网找一些论文来看,因为硕士论文大部分会把原理讲得非常详细,对理解上相当有帮助。
结论:参考书+考古题+相关文献。
(六)大地测量(包括卫星定位测量)
本科我是利用地籍测量学会林老师的用书以及武大大地测量学基础准备,本科的重点有:
1. 坐标系统(几何大地测量)
2. 物理大地测量
3. 卫星大地测量
4. 大型网形设计(较少出现)
本科的重点看似比较少,但还真不容易,它牵涉到的数学或物理绝对能打死一堆人。而其中理论也不容易串起来,所以建议利用螺旋式的方式去记忆与理解,
例如:
— — —章节顺序 — — —
1-1 重力异常
1-2正常重力位
1-3 扰动位
光是这样看,根本不知道这三者有何关系,课本大多也不会讲明,所以我建议可以用以下这种方式去记:
谈到重力异常,其系指实测重力值与计算出来的理论重力值(正常重力)之差。
后面又谈到扰动位,那为何要扰动位?
因为扰动位可以透过方程式去解得重力异常,而这个方程式叫做Stokes积分法。
当然要理解成这种白话文模式,还是要靠自己去体会书上所以表达的,或是可以从数学式看出一些端倪等等。
如此一来书就变得就很白话、很好懂了,当然其中的细节,例如什么是Stokes积分法、用来描述地球的球谐函数是怎么表示的等等,这些都是你理解所有章节存在的意义之后才去读,千万不要书拿起来就一直啃,会很痛苦也读不到什么。
结论:参考书+考古题+好使的脑袋+一颗爱数学及物理的心
五、后记
以上大概就是我自己的准备这几个科目的策略,当然其中还是有些我自己的小技巧,例如自己打一份“大地测量公式集”、“摄影测量重点本”,里面就是必背的公式或是像我上面举例的这种白话文模式的几段文字;或是我会把我拟答过的考古题答案留下来,一段时间就看一下自己之前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说到考古题,我还是建议可以找同学或战友一起讨论(不过很难找),不然会像我这样,自以为写的都是对的,就没找什么战友,也因为非本科系也没同学可以讨论,不过这个就请勿模仿了,这让我的GIS考超烂。
所以我建议要不是你跟我一样自以为是,你还是找个也正准备或已经考上的同学或战友,甚至学校老师等等一起讨论还是比较稳。
至于准备时间的话,我每天读书时间大概就是不超过3小时,毕竟还有学校课业要顾,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念了两年。
另外,如果对于唸书时间的规划方法跟执行有兴趣可以再站内我,写在这边怕篇幅太大。
以上报告完毕,祝各位版友早日上岸!
作者: rock2601 (rock)   2020-11-02 08:22:00
作者: chilopoda   2020-11-02 12:05:00
推整理 有打算分发到哪里吗
作者: flesh88 (Alan_Q)   2020-11-02 19:00:00
测量真的只剩转职系
作者: hikashijima (新的一年难波万!)   2020-11-03 14:38:00
平差分数也太高
作者: tamjin (心若定了脚步也就坚定了)   2020-11-13 01:31:00
GIS 以前地籍测量学会有老师出考古题解答本平差 地籍测量学会也有考古题答本 不确定现在还有没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