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绩
国文: 作文 30, 公文 3 测 16 总 49
法学知识与英文: 54
土地法规: 18/19/22/17 76
土地登记: 12/10/15/15 52
土地政策: 13/8/10/10 41
民法: 24/21/5 50
土地经济学: 10/5/12/18 45
不动产估价: 18/18/18/22 76
总成绩: 55.63 (录取标准: 55.27) 录取
二.动机及背景介绍
私立大学及国立研究所理工科系毕业, 106年私人企业工作已满25年, 106年领了劳保退休
金, 自觉还可以工作一段时间, 但私人企业已难再进入, 加上有一套亲戚小孩现成的补习
班地政函授教材, 在106年6月底开始准备, 到考试大约5个月半.
三.读书计画
读书计画只是考后回想自己准备的过程, 并非事先订下计画.
1.大学念过个经及总经, 和投资分析(与估价稍有关系), 除此之外完全没有上过地政考科
相关的课程, 因补习班云端课程于8月2号到期, 之后就不能在电脑下载收看, 所以整个七
月除公文, 法学知识外, 将云端课程看过一遍, 一天约略看12小时, 包括例假日, 以了解
地政教材内容.
2.第二个月将补习班的讲义及课本研读一遍, 因早上还在股票看盘, 收盘之后, 再吃个
饭, 大约两点才开始看书, 地点以附近图书馆为主, 约六点就回家等老婆下班一起吃饭.
晚上再看3~4个小时, 一天以两个科目交换唸, 也将教材囫囵吞枣的看完, 但不包含书本
内的练习题目或考古题.
3.第三个月开始做书本附录的题目, 先做单数题. 练习题目对自己来说是捉重点, 了解考
试的方向及测试自己对前两个月唸的书记下多少.
4.第四月做复数题.
5. 第五个月到考试前, 做100~106年高普考及地特考古题.
四.各科书单
1.国文: 吃老本, 只做100~106年高普考及地特考古题的选择题, 熟悉题型.
2.宪法,法绪及英文: 宪法只看补习讲义及考古题, 法绪因范围太广投资报酬率太低也只做
考古题, 英文吃老本.
3.土地法: 补习班教科书, 加陈立夫土地法之研究(1,2册, 从图书馆借阅), 都市计划及土
地征收.
4.民法: 补习班讲义及王泽鉴民法总则及物权篇.
5.土地登记: 补习班教科书.
6.土地政策: 补习班讲义及徐世荣网站(土地关怀)
7.土地经济学: 补习班教科书.
8.不动产估价: 补习班教科书.
五.个人经验:
1.笔记: 因从学生时代就无做笔记习惯, 所以也没有任何笔记. 但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内
容或考题, 会于书中做折页, 提醒自己.
2.理解代替死背: 地政考科, 大部分都是法条, 看了考古题的应答内容, 自揣无法将法条
背起来, 所以尽量以理解写出大意, 代替一字不漏的将法条写出, 至少有基本分数.
3.考古题: 自己观察, 前一两年考过的题目, 当年再考的机率很低, 所以会针对前一两年
未考过的内容花较多时间准备.
4.申论题如何应答: 在第四个月时, 自己面对考古题, 试著作答, 发现脑袋一片空白, 根
本无从下手, 只好依著补习班的答题, 试着以三段论法写出, 先将引用的法条大意(或定义
)写出, 再将题目那些条件满足法条, 最后, 作出结论.
5.应考答案卷内容多寡: 考完土地法, 收卷时, 瞄到右前方考生的考卷, 写满了七页半,
自己吓了一跳, 两个小时, 如何写那么多内容, 不用思考吗? 自己所有考科最多只写6页, 而
且还留很多空行; 放榜后, 自己特意的去查了那个考生有没有上, 结果她落榜, 所以内
容多并非高分保证.
6.休息时间的运用: 休息时间, 自己会将自己认为会考的题目, 重点式反复背诵, 而不是
广泛的将所有题目背诵, 还是有一两题猜对了, 对得分大有帮助.
7.应考心理素质: 地特三等的三天考试很折磨人, 考完后, 自己只觉得最后一堂不动产估
价还考得不错, 但独木难撑大厦, 心理已有落榜的准备, 放榜时, 土地法意外的高分而上
榜,只能说有准备, 而且坚持到最后一堂, 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不要以练笔, 只考
了几堂, 因为会出怎样的题目, 只有应考时才知道.
8.如果不是每科都强, 至少有2~3科不错, 从结果看, 2~3科考得好, 可以拉高平均的分数,
想办法让自己强项保持高分水准.
六.后记
上榜前从没浏览过PTT, 放榜后, 无意间进入这网站, 看过不少人的心得, 自知上榜运气
远远大于实力, 此记录, 希望让大家知道努力坚持永远会有好事发生.
[心得] 考试、上榜、落榜、读书...等心得文。
发表心得文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动赠书、提供笔记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赠送书籍、提供笔记等不正邀约,
违者依照版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