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公职也快半年了,身边陆续有朋友想准备国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想问的问题
想要少走冤枉路,不论是来信给我的版友或是身边的朋友,我在这边写一些心得,
给那些想要进入国考之路的考生。
一、想上榜的决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从我踏入补习班的那一刻,到我正式任公职,刚好是整整两年的时间,不多也不少。
还记得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决心不是很强烈,总是有着“第一年考试就试试看”
的心态,我不可能第一年就考上,但第一次高普考的成绩出来,却比想像中的
漂亮,我才发现原来国考并没有想像中的难,如果保持着必上榜的决心,第一年
就上榜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另外,这条路会走得比你想的漫长,中途放弃的人
很多,却往往只是差了最后一点决心,想当初中间还转换跳板到邮局内勤,后来
发现坚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别人的经验终究不是你的:
这或许是每个要准备国考的人最常问我的问题,“我该要选怎样的书?”
我只能说选一本你读得下去的书,这本书再好内容再丰富,但如果你读不下去,
那对你来说这本书跟垃圾没两样。就像很多人推荐韦伯的拆解式政治学,但我翻了翻
我完全看不下去,那倒不如选择一本自己能看下去的书,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读书方法比读书时间多寡更重要:
很多刚开始准备国考的考生,常常会觉得我一天要读多久的书才合理,读得太少
怕落后别人;读得太多却又怕自己吸收不了。我只能说好的读书方法比读书时间
多寡更重要,当时准备国考我一天的读书时间平均只有4~6小时,但是掌握好考科的
配分、重点的分布,把20%的时间放在80%的重点上。所以重点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
你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多少。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当你离开书桌的时候
对于刚刚读的东西是要彻底了解的,能够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架构出现,如果没有
办法对于刚刚所读的内容理解透彻,那大概过了一天,脑袋重整之后,这些资讯就会
被大脑丢弃,因为没有经过重整的讯息,对于大脑来说就是种负荷,所以在读了一个
段落之后,“务必要彻底理解刚刚读过的东西再离开书桌”,不然你回来之后,要再
多花一倍的时间去理解,因为重复理解一段破碎的资讯,久了也会觉得烦。
四、仔细衡量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去补习:
如果没有一点法科的底子,我是觉得可以去买单科的法科来补,但是学科的话我还是
建议其实自己读就好。想当初面授班通常一堂课3小时,要提早去占位子,下课后又
要骑回家,其实来来回回你已经花了快5小时在上面,回家之后还要整理老师上课
的重点,其实无形之中默默浪费了超多的时间,也不见得能够把老师上的东西都
吸收进脑海里面,明天一早起来这些破碎的资讯,又被大脑习惯性的丢到垃圾桶里了
,所以除非你是个很自律的人,可以每天回家后还稳定的复习完再睡觉,那当然
可以去补习,如果不能这样的话,我觉得倒不如好好安排自己的读书计画,一步一步
达成自己的目标。还记得刚开始补习后,只去了补习班5个月,后来都是自己回家
读,没有再去补习班过...因为我自己认为去补习班的效益远不如自己读来的大。
五、考古题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考古题是很重要的,也不是说你一定要把所有考古题都做过,而是你可以
透过考古题的方向,推测出哪一章才是这个科目的重点,掌握好80/20法则,事半功
倍,所以打算踏入国考的考生,可以先从考古题下手,研究好每一章的重点在哪,
针对重点读。
六、准备考试不是在做研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枝微末节:
今天你准备的是考试,不是在做学问,所以不要想把一本书读得仔仔细细,当然如果
你有这个能力很好,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只想上榜。所以,不要一翻开书就从头
开始唸到尾,而是翻开重点的章节读,配合考古题,把重点先抓起来,读完了行有余
力再去读旁枝末节的地方。“考试不是在做学问”,读到不会的地方就跳过,除非
那个地方真的很重要,那当然务必要搞懂再离开书桌。但一般来说不要在细碎的地方
钻研太深;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反正你要掌握的是重点,不会的地方就跳过,
善用自己的时间。
大概是这样,先打这样就好,希望有帮助到某些迷惘的考生~~~高普考也剩三个月了,
希望大家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