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高考教育行政_四个月上榜

楼主: konstantino (人好?)   2016-10-01 15:26:01
“每颗心 的相信 每个人 的际遇
每个故事的自己 反复地问著自己
这些年 让步的 你是否 会叹息
有什么 是你永远不放弃?”
能够顺利录取高考,
除了感谢家人、闪光、老师与朋友的支持,
也想好好谢谢自己,
谢谢自己能坚持下去。
另外,在考试前我就一直提醒自己,
准备国考这种事情,
运气一直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能录取,
就希望能用我个人的经验,
带给其他人一点帮助。
一、各科分数
国文52 (测14/公文10/作文28)
法学知识与英文68
行政法53(测46/申7)
教育行政学63(16/17/16/14)
教育心理学50(3/22/12/13)
教育哲学42(15/16/2/9)
教育测验与统计65(20/17/6/7/15)
比较教育75(22/18/21/14)
总成绩 58.40分/ 录取标准53.10
二、背景
目前就读台师大教政所,
大学毕业于暨大比较教育学系。
我想因为曾在暨大比较教育学系待了四年,
对比较教育这个学科也还算有点兴趣,
因此,让我能够顺利拿到还不错的分数。
而后到了师大教政所,不管是在课堂间、同学谈话间
或者是写论文,都让我能不停的处于“议题思考”的情境中,
这些都是能让我在短时间内考上的重要因素。
三、动机
坦白说,准备国考原先并不在我的人生规划,
之后决定考国考时,也并不是要考教育行政,
而是国际文教行政。
因此我大约在104年9月决定要报考105年的高考国际文教行政类科,
但做点功课就会发现,国际文教行政最困难的除了名额少之外,
就是你很难预知每一年所开设的语言缺。
决定要报考后,我当然就立刻到补习班报到,
但碍于国际文教行政实在太冷门,所以只能东凑西凑师资课程。
进入补习阶段的初期,鉴于教育行政、比较教育与世界文化史都还没开面授
课,
因此都是以国际公法、国际关系和专业英文作为我的主要补习科目
大约到了104年年底时(时间点我有忘了),
发现105年高考国际文教行政并没有开设英语组,
当时的我真是晴天霹雳,但也没有办法了,
所以只好专心写我的论文。
直到今年二月底三月初,高考开始报名后,
闪光和同学们不停地鼓励我去考教育行政,
自己也觉得可以试看看,用了一个没上也没关系的心情报名了这次的考试,
开启了四个月的准备之路。
四、读书方式与作息
我是一个没办法在书桌前念书超过四、五个小时的人,
所以我对来讲,念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从三月开始,大概就知道六月要提计画口试,
因此生活中的几个重要事项就是 写论文、准备高考与工作(担任老师的助理)。
确定将生活重心切割为三块后,
我便先调整我的作息。
首先我尽可能在十一点上床睡觉,
隔天早上六点半起床,
大约在八点进图书馆念书,便一路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吃饭。
饭后便休息到两点,在唸个书到四点左右(通常是发现自己已经不能专心了),
我就会回到研究室开始处理杂事和写论文。
这边我想讲的是,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做到一天要念八个小时、十个小时,
然后持续个六、七天的状态。
对我来说,念书最重要的就是 效率,一定要有效率的念书,并且做好时间控管,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准备期间,也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每天在要开始唸书之前,
会把手机开飞航模式,并花大约5分钟的时间念过一遍文昌帝君阴骘文,
我想这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宣示作用,告诉我自己,该专心了,其他事情都不要管。
文昌帝君一定会保佑我唸到考试内容。
也因为天天念,我记得,到考试时,会有一个大约七分钟的预备时间,
在那个时间,我就会默背文昌帝君阴骘文,让心情平静,
并给告诉我自己,待会考卷下来,我一定都会写,
因为文昌帝君已经保佑我了!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啦,
不是说非得要怎样不可,
只是给自己心理上的支持,
胜过于焦躁不安。
依循着效率这个原则,一天我基本上会念三到四科,一科的阅读时间大约在一
个到一个半小时,一次都以一个章节或一个主题为单位。
举例:周一:教育行政:教育领导、教育心理:认知发展、教育哲学:道德论。
如果发现效率降低了,或者没精神了,我就会翻翻期刊,
当作休闲的阅读,了解一下议题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术语汇”的使用,
有空的话,就会把它做成笔记,供日后复习使用。
基本上,准备考试是件蛮孤独的事,
即便唸书的过程蛮有趣的(可能是因为是我的兴趣科目),
但为了省一些时间,所以没办法时常和同学们聊天打屁,
有些事情就得要自己来,
比如说吃饭啊、不能跟朋友逛街啊等等。
因此,周末晚上如果朋友有约吃饭、看电影,
我都会赴约。
对我个人而言,这样的方式,通常能帮助我在隔天翻开课本后,
提高效率,否则持续不断的在考试科目间打转,
很容易弹性疲乏。
五、各科准备方式
(ㄧ)国文
这科没准备,就是考试前两天,我还记得是放台风假所以延期的那天下午,
我在家背公文格式。
考试当天尽量发挥、尽量写而已。
(二)法学知识与英文
这科也是靠高中的底子,没有特别准备。
考试当天拿补习班发的考前重点,把宪法部分记一记。
考完后有对答案,几乎都是错法绪,宪法其次,英文只错了两题。
(三)行政法
1.准备历程
这科从来没碰过,原先要考的国际文教行政也没要考这科,
所以我特别在这学期选了一门行政法的课来上,
但毕竟不是补习班课程,进度与时间都没有很充裕,
不过算是能对行政法有粗浅的了解。
这科的准备策略,我一直是以50-60为我的期望分数,
也就是说,选择题是我的攻略重点。
因此大约在六月初时,我在阿摩做了大量的题目(几百题我忘记了),
错了就注记整理,反复记忆,从一开始一份都错一半,一直到考前大约错5-6
题,
这次考试很幸运的只错了两题。
申论题方面从来没有下笔写过,
在考试时大概就只能凭感觉来写,
下场就是分数惨兮兮。
建议时间很充裕的朋友们,不需要像我这样,
但要很清楚自己的策略是什么,
因为以我的情况来说,再去补行政法都已经不符合投资报酬率。
2.准备书单
学校老师上课讲义与笔记
林清(2016)。行政法百分百:选择题型。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四)教育行政学
1.准备历程
这科算是我的本科之一,
也是我蛮有兴趣的领域(废话都念教政所了),
在准备高考前,就已经念过谢文全老师和秦梦群老师的教育行政学,
所以在报考后,一直到考试这段时间,
教育行政学的准备方式一直都是以期刊为主。
首先,你要清楚知道,教育行政学基本上是没有范围,
什么教育议题都能和教育行政学扯上边,
如果只单纯念两位大老的书,还是不可能拿到高分。
基本上,这两本书只是告诉你一个基本的架构,
接着你要从这些架构中去检视与分析教育议题。
会讲到期刊,主要是因为议题的变动太快了,
唯有透过期刊,你才能知道如何透过教育行政的视角来看教育议题并分析它。
2.准备书单
基础书单:
谢文全(2016)。教育行政学。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梦群(2013)。教育行政:理论与模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秦梦群(2013)。教育行政:实务与应用。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博硕士论文网(可以用关键字和题名下去找,还蛮多整理好又写得还不错的论文可以参考

期刊的推荐:

教育研究月刊、教育评鉴双月刊

教育政策论坛、教育研究集刊
(五)教育心理学
1.准备历程
大学时有唸过张春兴的经典著作,
这次准备时间很短,只买了乔伊的书来看而已。
我一直认为这科是我的罩门之一,
因为大学的底子不是很好,
所以这科是我的考前准备重点。
策略是虽然不能拿高分,但也绝对不能输太多。
因为没有补习,所以什么都得自己来,
因此找方法还蛮重要的。
基本上,我念教心的方式一直是螺旋式念法,循序渐进,并逐步加深。
换句话说,一开始我都很粗浅的念过每一章,像是Paiget、Vygotsky的理论一开
始就是知道P强调阶段性、V有鹰架、动态、内在语言等概念,等到整本书看
完一边后,我大概就会抓到要怎么样跟其他章节连结。举例来说V的概念其实牵涉到评量

综观这几年教育心理学的考题,其实应用性很重,已经很少考单一理论了,因此,举例很

到了考前,除了写考古题,另外就是会上网看补习班的拟答和从google找答
案,然后整理笔记,尽可能背下关键字。
[0;36m2.准备书单[m
张春兴(2013)。教育心理学重修二版。台北市:东华出版社。
乔伊(2016)。教育心理学(含辅导与咨商)。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六)教育哲学
1.准备历程
这科刚起步时,真的蛮辛苦的,常常看到一半就精神不济。
后来调整成用历史脉络来念,就好很多,也就是说我会先从柏拉图的唯心论、
雅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开始准备,然后新士林哲学、实用主义、进步主义、永恒
主义、精萃主义之类的依序往下念。
另外,像有些重要的学者思想,又会再另外上网找资料或者翻论文。
像是哈伯玛斯、法兰克福学派的部分可以找杨深坑老师指导的论文,都有很好的著作。
Peters就需要看一下林逢祺老师的论文。
不过我还是不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因为看到我的分数就知道,
实在不怎样
[Welly] 我现在不在,请稍后再联络
XD
如果有教哲准备得很有系统或拿到高分的朋友,再请多多给大家建议。
2.准备书单
简成熙(2004)。教育哲学:理念专题与实务。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简成熙主编(1997)。哲学和教育:20世纪末的教育哲学。高雄市:复文出版社。
邱兆伟主编(2003)。当代教育哲学。台北市:师大书苑。
林逢祺、洪仁进主编(2008)。教师哲学:哲学中的教师图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逢祺、洪仁进主编(2013)。教育哲学:隐喻篇。台北市:学富文化。
可能还有一些,但已经忘了。
(七)比较教育
1.准备历程
这科我知道一直对大部分的人来说,都列为不好拿分的科目,
不过观察比较教育这科的考题,除了某一年考了五本期刊那年实在很硬之外,
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有迹可循。
大致上,这科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人物思想、理论论述、各国教育制度与国际组织等议题。
以今年来说,第一题就是人物思想,这部分其实可以和理论论述一起唸。
我自己在准备这个部分时,也是跟教哲一样,用历史脉络来念。
而且在准备的大家都知道,比较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就是从一个旅游的角度、
逐渐走向科学化,再到批判与后现代的过程,大致上用这样的方式,来放入几
个重要的学者,我觉得会比较好掌握。
理论论述也需要注意几个重要观点,像是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新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依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
至于各国教育制度的部分,基本上老牌国家,如英、法、美、德、日,我都记
得很熟,唸久了你就会发现这几个国家可以说是原型,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从
中做点变化。这部分其实也可以符应殖民时代下的教育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议题。
国际组织的话嘛,我觉得就是看教育部电子报和期刊比较能快速掌握又不用自己在英文网

2.准备书单
杨深坑、王秋绒、李奉儒主编(2014)。比较与国际教育三版。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姗姗主编(2010)。国际组织与教育。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芳盛、钟宜兴(2006)。各国教育行政制度比较。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钟宜兴(2005)。比较教育的方法与认同。高雄市:复文出版社。
钟宜兴主编(2011)。各国高等教育经营管理之比较。高雄市:复文出版社。
吴清山、王如哲、陈清溪(2012)。各国中等教育制度。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深坑、黄嘉莉主编(2011)。各国师资培育制度与教育素质现况。台北市:教育部。
期刊部分,除了比较教育期刊之外,其他各类教育期刊也蛮常有各国教育议题,可以多关

(八)教育测验与统计
1.准备历程
这科我觉得很死,范围也很固定,题目更是一翻两瞪眼,
因此当时在准备时,也是被我列为不可以失分的科目。
基本上我就是测验和统计每天轮流念,每天的范围都不多,
尽可能保持熟习的状态。
没什么特别的准备方法,就是看你多努力而已。
2.准备书单
高明(2016)。教育统计。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高明(2016)。教育测验。台北市:志光出版社。
郭生玉(2010)。教育测验与评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六、应考技巧
1.架构决定答题方向
我自己的经验是,申论题题目拿到手后,
我会先花约五分钟的时间想好二到三题的架构,
再开始下笔作答。
千万不要一拿到考卷就开始写,
这样写出来的架构通常会没有层次。
2.标题凸显亮点
就是我会尽可能放一些关键字在标题中,
以增加自己的亮点。
3.不管会不会写,都要写好写满
这点没办法实证这样就会拿高分,
但我自己是这样啦!
每一科(除了行政法和教育测验与统计),我都是写满八面,
不会写的也尽可能的写出我的想法,
千万不要空白放弃,因为那样就是零分。
我自己拿到成绩后,也发现还真的有一两题因为这样,
还拿到中间的分数(但也有真的给我两分的啦哈哈)
七、给你们正能量
我自己也是个乡民,
我相信的事情是我无形中也从别人那得到许多,
或许我没办法实质帮助大家,但我希望有人可以从我的经验中,
得到一点点的信心,然后从我的鼓励中,
又有继续往前的动力。
准备考试不是人生中唯一的事,
他只是在这个时空中的你觉得重要的事,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没力气了、跟不上了,
就否定了自己。
我一直很喜欢Carl Rogers,
他认为人本来就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会迷惘,那是因为外在的价值条件。
(如果有说错,别漏我的气XD)
当然,我相信每个人在准备考试上的时间和质量不太一样,
但我认为,那是方法的问题。
方法是多维度的概念,牵涉到时间、空间、做笔记与否、看哪类型的书等
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
所以需要自我调整,找出最佳途径。
我真心的祝福大家,
也希望给你们一点力量,正面的力量。
“一次一次你 吞下了泪滴 一次一次 拼回破碎自己
一天一天你 是否还相信 活在你心深处 那顽固自己”
    [心得] 考试、上榜、落榜、读书...等心得文。
        发表心得文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动赠书、提供笔记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赠送书籍、提供笔记等不正邀约,
        违者依照版规处置。
作者: Doragogo (精灵)   2016-10-01 15:40:00
您的读书方式跟我很相似,但总担心不足,谢谢您的分享,恭喜!
作者: barkids (solar)   2016-10-01 15:42:00
恭喜!本篇重点~效率!感谢分享与提醒^^
作者: l040408g (霖霖)   2016-10-01 15:54:00
感谢分享!!!终于有教行心得了~感动!!!比教分数真的好高好强啊XD
作者: donna222   2016-10-01 17:02:00
感谢分享!^_^
作者: hsiao38 (雨林儿)   2016-10-01 17:11:00
感谢分享!!!
作者: lingwin (Ling)   2016-10-01 17:15:00
恭喜~感谢分享!!^^
作者: loneia (XD)   2016-10-01 17:33:00
感谢分享,真是太厉害了.
作者: pret520 (bird)   2016-10-01 18:29:00
推推!!很厉害!!!
作者: loverice19 (爱吃饭)   2016-10-01 18:53:00
终于等到教行了~比较好厉害啊
作者: Nicolas01 (Nicolas)   2016-10-01 19:49:00
推,比较教育的分数好高,好强!恭喜!
作者: xiaoyun (拍拍砰呸)   2016-10-01 22:01:00
比教之光!
作者: ftss (ftss)   2016-10-01 22:02:00
恭喜~沾沾喜气
作者: ccafps101315 (sorryqq)   2016-10-01 22:09:00
作者: gallope   2016-10-01 22:24:00
推 今年好少教行高考心得
作者: asdf1256 (guest)   2016-10-01 23:54:00
四个月能上榜只是特例,不能当成常态来看待
作者: sandra61230 (你猜猜)   2016-10-02 00:15: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dearpiggy   2016-10-02 02:10:00
推!!!
作者: Archur (Archur)   2016-10-02 09:51:00
某楼在崩溃...?
作者: xx3877 (@_@)   2016-10-02 10:51:00
他就本科系 大学有认真4个月上榜很正常啊 看比较分数就知道原po认真程度啦 有什么好悲愤的
作者: thinksilver (银白色的沉思)   2016-10-02 14:21:00
暨南校友推
作者: gardenless20 (吱吱叫)   2016-10-02 18:28:00
四个月好厉害唷
作者: xdbx (羊阿兵)   2016-10-03 13:00:00
本科专业分数高上的 又不是天生神力 哪叫特例阿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16-10-03 16:17:00
恭喜!令请教大家,所谓准备几个月就上榜应该不能包含读本科系且应届才对吧!应该指非本科系无基础的人比较励志
作者: go190214 (天空之岛拉普达)   2016-10-04 01:53:00
教育系四个月能考上高考只有原PO而已吧,我认识的教育系毕业生,都嘛要准备一到两年(或更久)才有机会上榜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