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4年地特农业技术上榜心得

楼主: cuxegraceful (vv)   2016-03-04 22:21:05
    [心得] 考试、上榜、落榜、读书...等心得文。
        发表心得文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动赠书、提供笔记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赠送书籍、提供笔记等不正邀约,
        违者依照版规处置。
成绩
103年地特 104年高考 104年地特
国文 54 54 58
法学知识与英文 42 42 62
作物学 45 59 75
作物生产概论 57 62 36
作物育种学 46 49 93
作物生理学 43 26 23
土壤学 59 37 87
试验设计 10 18 62
平均 44.27 43.07 62.00
(录取60.70) (录取53.93) (录取53.73)
前言
这篇心得主要讲我怎么准备考试,以及一些小撇步,内容可能不多,或是有所简略还
请各位版友包涵。另外,本文章尚须搭配其他农业技术的上榜文,可以截长补短,功力加
倍。
背景
植病系毕业,当兵一年后休息半年开始在试验单位当研究助理2年,由于没钱跟没勇
气来全职,因此一边做实验一边读书。由于不是农艺系本科生,考试科别除了土壤、植物
生理学有修过,试验设计有学过皮毛,其余科别从零开始。
各科准备
国文
没特别准备,作文没写得多好(39分),公文看青草茶的部落格,考前一周拿出来练习
写,训练手感(很重要!)。
法学知识与英文
英文没准备,法学看市面上卖的参考书,主要看宪法的部分,但今年出刑法跟民法的
比例跟往年比起来多,有点出乎意料。做法学的考古题,会发现有些题目跟关键字常常出
现,不用花太多心力去记,浏览过有印象就好,毕竟投资报酬率不高。
作物学、作物生产概论
书单:农家要览 农作篇(一)、作物学-卢英权著、作物学专论-朱德民著、特用作物
学-汪呈因着、粮食作物-赖光隆著、特用作物-赖光隆著、学校讲义以及其他
农业相关专书期刊
两科可以合并准备,范围很大很难准备,但是学名、科别、利用部位、繁殖方法、收
获适期还有其他等几乎每一年都会考,从这边下手准备是很好拿分数。由于我的农艺学基
础知识薄弱,有些专有名词术语很少听到,还有各个作物的栽培管理不熟,如茶跟甘蔗的
栽培管理,因此会特别翻卢英权的作物学,增加基础知识。另外,从考古题找念书的方向
,比如常考药用作物、杂粮作物(豆类常出现)的,就把有相关的拿出来念,不管是栽培管
理、品种、分布情形…等,当作是故事书来唸,然后重复看个三四遍,有空时默念或心里
想大概的内容,透过默念跟回想有助于记忆的建立,因为光是看过去会容易忘记。最后是
上网查最近的农业政策,因为103年地特有考”一乡镇一农产品”、”黄金廊道”之类的
,所以有特别留意最近的农业新知,农委会的网站以及各改良场的网站会贴最新消息和推
广作物,也都去留意,台大郭华仁老师的网站以及脸书很值得去看,顺带一提今年是国际
豆类年,不用讲大家应该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吧?基本上我对这两科的态度是读愈多
愈好,增加自己的广度,加上很喜欢翻书查资料,因此开出来的书单比较多,但不一定适
合每个人。考前就翻手中习惯的书本,以及背考古题。这次地特的生产概论我拿很低,有
三题拿个位数,因此不做讨论。作物学方面今年出题算是中规中矩,没有像之前什么台南
五号、高粱酚化物冷门的题目,写起来很顺。
作物育种学
书单:现在作物育种学-卢守耕著、现在作物育种学-高典林著、台大讲义
完全没学过,第一次考试时把高典林的全部读完上阵,想当然很惨,花一年的时间
找书跟念书,这次扳回一城,而且出乎意料的高,可能阅卷老师很喜欢我的答案吧?念书
重点在于把各种育种方法的操作流程、术语、意义、应用例子(如玉米自交系、三交系之
类)、注意事项等搞清楚。高典林的书其实比较简单,但详细程度不如卢守耕的,但建议
是新手入门从高典林再到卢守耕会比较好,因为后者有时候用词会出现古代用词,很容易
看不懂。等有了概念后,卢守耕的转辅为主,看深入,不懂翻高典林的。今年考题很幸运
有一题是植病相关的,写的时候很顺手,其他的题目老实说阅卷老师改得很大方,有写到
关键字跟方向正确就给分。
作物生理学
书单:植物生理学-柯勇著、植物生理学-Taiz & Zeiger原著,宋纯鹏、王学路等译
基本上书单的第二本是大陆翻译的,原著刚好是大学时期用的,因此主要以这本为主
,柯勇老师的就当作辅助,因为26的文笔字句有时候看不懂。依照名题大纲去唸,把相关
的概念整理,说是这么简单,但从我的成绩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从最近几年发现出题面
相偏向于作物本身,从作物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栽培期间的各种生理现象来命题的,这些
纯属自我感觉,提供各位参考。然后今年考蜂蜜真的出乎意料,边写边骂X,其他的题目
可能是我写的老师不喜欢,所以分数都是个位数,这就不值得拿出来给大家讨论了。
土壤学
书单:普通土壤学-张仲民著、台湾的土壤-陈尊贤著、土壤学-郭魁士著、大学讲

若没有土壤相关知识可先从陈尊贤这本科普书入门,然后张仲民的作深入,由于张仲
民的很仔细,版上其他上榜的学长姐们一致推荐这本内容。准备过程为把命题大纲提到的
名词、概念整理起来,然后把考古题常考的如土壤盐化、阳离子交换、土壤胶体等加注重
点,另外这一两年发现土壤分类开始常常出现,因此我也特别去记12土纲里的特征。今年
土壤偏向考肥料,好发挥但偏偏我没去准备,写的过程乱掰一堆,第一题跟今年度高考的
第一题很像,因此把考古题的答案照写上去。
试验设计
书单:试验设计-沈明来着
这本是许多上榜学长姊一致推荐,从高考到地特可发现有些题目完全照抄出题,由此
可知这本读熟可以拿到一些分数。这科据说连本科系的学生得很难拿到分数,自从看板上
某位上榜学长的文章后,加上分析大家普遍数学不好,因此下定决心要在这一科拿分数拉
成绩。准备过程中把命题大纲提到的设计方,以及版上SephirothLiu大大提到的第6、7、
8、10、11、12、14、17、19章,以及考古题考过的通通拿出来念,并且亲自计算,每天
至少算2题,不管有没有算过,因为还是容易忘记,到了考前一个月把所有公式每天Run一
次,默念或是手写出来增加熟悉度。背公式尽量以理解的方向去记,然后互相比较各个设
计方类似的地方,以及自创口诀记,如巢式有分层(SSA、SSBA)、巢式无交感…之类很洗
脑的口诀,想办法去记在脑袋中。这次的考试原本预估只有20分,拿到考卷看到题目跟预
计的不一样,写起来很卡,最后拿到算可以的成绩,只能说刚好队到老师的胃口吧。
准备过程
103年刚找到工作开始准备高考二级病虫害类别,没有认真准备记就去当砲灰。后来
经姊姊的建议下转考农技,由于也是没啥准备,当作练笔,成绩不太好看。隔年,准备病
虫害本业过程中,得知104年高考开出几十个名额,看到这么高的录取率,因此转考农技
,殊不知这一决定再也回不去,考完高考后无法定下心念病虫害。一开始考高考也是以练
笔的心态去准备,但愈到后期心情愈毛燥,因为一想到工作可能明年没有续聘,加上家中
还有两老要照顾,考试过程非常在意写出来的答案,想当然成绩自然不怎么好看。考完高
考休息一个礼拜之后继续念书,然后开始看国考版的分享文,参照上榜的前辈的准备方式
,去检讨考卷并分析如何写题目。另外,从高考考上的同学口中得知命题大纲的重要性,
在地特考前2-3个月,把自己没念到的章节列出,念完画线杠掉。这段期间生活作息正常
,实验做完开始念书,回家跑步或是上健身房回来就是念书,念到10点睡觉,念完偶而上
网看影片。假日会跑学校图书馆,但不一定很早起去占位置,有时候睡到9点才去,念到
关门再去运动,中午吃饭一定买饮料犒赏自己,让身体觉得假日加班很爽?不是每个假日
都在念书,会隔周回老家陪父母,回到家完全不碰书,到考前1个月完全不回家,专心冲
刺。在考前1个月才开始做考古题,一个礼拜做一年,总共做5年,最后一周只有用看的看
5年以前的考古题题目,自己问自己会不会,从书上找答案。在考试过程中,只念自己准
备的笔记以及考古题答案,早餐会买两份饭团,其中一分当午餐,来节省时间。用的笔为
黑色原子笔,想说阅卷老师会看腻蓝色的,看到黑色可能有惊喜感吧XD然后不用修正液,
改用修正带以节省时间。
其他心得
这段期间刚好在工作场合遇到乐意分享读书方法的正职人员,她的老公今年刚考上高
考林业技术,推荐我念一本叫”考典”的书,我个人非常推荐这本书,当初一拿到这本书
至少翻三四次把里面提到的技巧跟答题方式念熟,上面提到的方法照作果然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在读书读到累或是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会到国考版上看上榜文,不管是高考
、特考、铁路、或是邮局都看,因为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很相似,其中有几篇还蛮励志的
,看完又有动力继续念。
最后,版上很多人说要去庙里拜拜跟发愿,因此考试前去常去的庙里拜拜,也拜自家
公妈,祈求考试顺利跟上榜。发愿的部分则是发愿考上后要PO上榜文,以及提供书单、念
书方法、还有念书心得给还没考上的苍生,因此有兴趣且尚未上榜的版友可站内信私我,
小弟尽我所能去协助各位。
作者: dostories (嘟)   2016-03-04 22:29:00
我是PP102 哈哈恭喜诶
作者: licindy0410 (啊喵喵)   2016-03-04 22:31:00
推 谢谢分享 答题方法真的很重要哈哈
作者: Tillandsia (熙亚)   2016-03-04 22:48:00
恭喜你
作者: soto3030   2016-03-05 00:57:00
推 谢谢分享
作者: NathanQ (nathan)   2016-03-06 23:17:00
恭喜上榜 文章已收录
作者: Tillandsia (熙亚)   2016-03-08 00:26:00
恭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